文/圖/韓睿
黑龍江佳木斯邊境管理支隊烏蘇鎮邊境派出所。
1965年8月。
轄區面積276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實有人口1600余人。
先后榮獲集體二等功2次,獲評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1次,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3次,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4次,全省執法示范單位3次,市級基層建設先進單位2次。

烏蘇鎮邊境派出所民警面對警旗莊嚴宣誓
烏蘇鎮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大界江交匯處,位于中國版圖的最東端,是中國陸地每天早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在這里,素有“東方第一所”之稱的黑龍江出入境邊檢總站佳木斯邊境管理支隊烏蘇鎮邊境派出所日夜守衛著邊境群眾的平安幸福。別看單位體量小,能量卻是硬核般的存在。他們的平安建設密碼是什么呢?
“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2月15日下午,烏蘇鎮邊境派出所文化室內傳出了陣陣讀書聲。派出所在嚴格落實每周半天集中學習制度的同時,還自主搭建“黨員夜課”平臺,抓實“紅色教育”“黨性教育”“黨史教育”三項教育,推行主題引導、黨員發言、民主討論的“三段式”學習模式。
“不僅要學得透還要講得出,這才是真正的融會貫通。”副所長張鋒在參加“黨員民警講黨性”活動后,頗有感觸地說道。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派出所在開展黨建工作時,以“四強四優”爭先活動、“兩爭創一”打造活動為抓手,主動對接地方黨支部,進一步深化與赫哲族村、駐軍連隊黨支部聯創共建,創新提煉出基層組織聯建、社會治安聯控、守邊固疆聯防、改善民生聯做、特色產業聯創、赫哲文化聯推的“六聯”軍警地黨建聯創共建新模式,形成了“講團結、干事業、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烏蘇鎮邊境派出所民警與赫哲族群眾一起包餃子,迎新春

轄區群眾曹佰福向烏蘇鎮邊境派出所民警贈送錦旗
“抓好黨建促隊建,重在強化民警干事創業的勁頭。”教導員董超群介紹說。黨支部以鑄魂育人為基本點,通過“三互”活動(相互學習、相互督促、相互追趕),深入了解民警“三圈”(工作圈、生活圈、交際圈),并創新推出了“主官論壇、灘地課堂、留營夜讀”三大教育平臺,將思想教育貫徹黨員日常工作生活,督促引導民警自覺執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定,從而激發“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的決心和斗志。
烏蘇鎮邊境派出所管轄的烏蘇里江段有中國最大的大馬哈魚場。這里也是派出所民警與非法捕撈者斗智斗勇的主戰場。
回想起2021年7月8日處置的那起典型涉邊案件,民警依舊印象深刻。彼時正值禁漁期,所長田陽得到線索,撫遠魚市上有人高價收購野生江魚。田陽敏銳地意識到,面對巨大利益,當晚一定有不法漁民不顧禁漁期法律規定下江捕魚。

烏蘇鎮邊境派出所組織召開軍警地黨建聯席會

民警到轄區行業場所進行普法宣傳
當晚,田陽便組織民警對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巡邏查控、蹲守設伏。民警們隱藏在一米多高的草叢中,忍受著蚊蟲的毒咬,紋絲不動地關注著下江通道。岸邊泥濘的道路上,另一隊民警在頻繁巡邏。田陽則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個重點區域之間指揮調度,分析研判著周圍的可疑情況。
“快!快!支援組迅速趕至烏蘇里江30公里處岸邊,有發現!”突然,田陽停下腳步,猛地蹲下身,用對講機急促地呼叫道。民警們循著車輪印屈身前行至江邊,果真發現兩名不法分子正準備下江捕魚。民警上前合力將其抓捕。當晚,派出所一舉查獲6艘非法作業船只,抓獲企圖非法下江作業人員13名。
近年來,烏蘇鎮邊境派出所以邊境管控體系建設為抓手,創建“管理與服務兼顧,宣傳與打擊并舉”的新型邊境管控模式,制定“三線防御、區塊聯動”的基本戰法,不斷織密邊境防控網,形成“村村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邊境管控格局。轄區涉外事件逐年遞減,2021年實現涉外事件“零發案”。
“他們待我就像對待父親似的。派出所的小伙子們每次來,我就在日歷上打個勾,現在已經有186個“勾”了。”2月8日,69歲的留守老人曹佰福看到派出所民警,指著日歷上畫的對勾激動地說道。
民警給老人遞上熱乎的點心,老人邊吃邊笑瞇瞇地說:“你們給我買了這么多好吃的,沒想到晚年還能有這福氣呢。”
曹大爺是位土生土長的赫哲族居民,家庭并不富裕。現如今,老人家已年近古稀,還得照顧年僅3歲的小孫子。2018年10月20日,民警得知此情況后,便立即將曹大爺列入重點幫扶名單。
“衛生紙、鞋襪、水果、米面,他們啥都給我買,還給我零花錢。我缺什么,他們就買什么。”提及民警對自己的好,曹大爺有說不完的話,“一到我家就主動收拾屋子、幫我洗衣服……我都沒活做了。”
每逢節假日或者曹大爺過生日時,民警們都會來看望老人。從當年的“橄欖綠”到現在的“藏青藍”,漢族民警和赫哲族老人的“父子情”在邊陲小鎮被傳為佳話。
這只是派出所扎實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的一個縮影。在派出所的工作簿上,清楚記錄著烏蘇鎮的萬千民情:誰是留守老人,誰是病殘人員,誰是單親家庭——針對各自家庭的需求,民警都提供了點對點服務。
“感謝警察同志,要不是你們及時為我們辦理戶口,我家孩子今年都上不了學。”為解決轄區外來居民落戶任務重的難題,派出所采取“錯時辦公、預約服務”的方式為轄區22名學生和31名外出務工人員開辟綠色通道,及時高效辦理了相關戶籍業務。對于患有嚴重疾病或殘疾癱瘓在家的人員,采取上門服務,逐步實現了“互聯網+警務”“互聯網+政務”網上辦事措施,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不僅如此,在助推地方經濟建設方面,派出所推廣扶植了烏蘇鎮“途遠驛站”“赫哲民俗”“東極小鎮”等文化旅游項目,幫助當地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長近千余元。
面對群眾的真誠點贊和亮眼的成績單,所長田陽謙虛地說道:“成績代表我們烏蘇鎮邊境派出所全體民警的誠意。我們一定會繼續與群眾風雨同行,用心用情辦好實事,筑牢祖國東極邊境的堅實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