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聃 宋穎

和群眾守在一起的沈琦總是愉悅和充滿激情的
她長期在牛街地區從事社區警務工作,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把這里的群眾視為自己的家人。她以“沈琦杰出民警工作室”“平安進我家”防范宣傳活動為品牌,扎實服務轄區百姓,維護轄區治安環境,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對牛街地區民族團結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她就是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親閨女”的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牛街派出所副所長、第三社區警務隊隊長兼牛街西里二區社區副書記沈琦。參加工作以來,沈琦曾榮立個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北京市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第五屆首都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被推選為北京市西城區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一屆、第十二屆黨代表。
在社區工作中,沈琦全身心投入基層治理創新,發揮統籌牽動作用,積極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堪稱基層治理的“排頭兵”。
有一次,居住在牛街西里二區的居民張大伯找到沈琦,稱小區的路燈太暗了,影響晚上出行。張大伯說:“閨女哈,我知道警察管不了路燈的事,就是想求你幫忙反映反映……”
送走張大伯后,沈琦開始著手路燈的事兒。“這事兒要是放在以前,是有點難辦,但是現在我兼任著社區黨委副書記,解決的辦法就多了。”沈琦說。
從提請街道辦事處研究解決方案,到會同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走訪居民征求意見,再到聯系市政部門商討具體措施。當年9月1日,全小區主要干道全部換上了嶄新的LED路燈。那一晚,社區居民的微信朋友圈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成為社區黨委“穿警服的副書記”后,沈琦積極發揮統籌牽動作用,會同相關部門解決涉及民生、民憂、民難問題12件。近年來,沈琦還依托法治副校長身份,聯合司法部門,開展法治服務進校園活動28次,通過搭建校園法治宣傳、糾紛調解服務平臺,守護了校園平安。
作為北京市黨代表、西城區人大代表,沈琦認真履職、為民發聲,將黨和國家的利民政策及時傳遞給轄區百姓,先后協調相關部門解決了消除地下空間安全隱患、電動車智能充電系統建設、老年人服務管理智慧系統建設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受到了廣泛好評。
“很早開始,我就想組織起一支具有牛街特點的群防群治力量了。”沈琦說,“這兒的居民大多數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經常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載歌載舞。如果能把他們組織起來,寓教于樂,宣傳社區安全防范知識,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做好社區安全防范宣傳工作,沈琦歷時兩年籌備,開辦了由社區黨委、牛街派出所牽頭的“平安小劇場”,組織居民根據身邊事兒自編自導安全防范宣傳短劇,通過現場展演、網絡直播、錄播錄像等形式展映。6年來,先后拍攝22部微電影、微視頻,演出150余場。


安全宣講,日常服務,沈琦都要求自己做到專業
“風雨同舟一家人”。牛街居民在社區這個舞臺上,展現了石榴籽一般的血脈相連、相依相偎、團結友愛。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無法集中演出,居民們就通過“云直播”的方式,通過視頻號、微信公眾號展播。僅2020年7月、8月兩個月的時間,沈琦就創作并制作了15部短視頻,通過“北京牛街”公眾號向轄區居民進行了推送。
“平安小劇場”不僅是社區安全宣傳的重要平臺,更是沈琦發動群眾的有力抓手。她依托“平安小劇場”,廣泛發動、聯絡轄區單位、物業、青年群眾參與到社區平安建設,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社區巡防隊伍,并定期組織安防培訓,提升服務保障和應急處突能力,為社區構筑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確保了社區“零感染”。
沈琦管轄的社區老齡化程度很高,光是超過80歲的人口就已達到實有人口的17%,而且有很多獨居老人。為切實保障老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她充分發揮“穿警服的副書記”職能作用,推行了鄰里守望、結對子、服務生活小商圈等工作機制,為轄區老人提供生活便利和安全保障;建立了“老年人平安檔案預警系統”,通過多方位打卡、一鍵式呼救、智慧家居等方式為獨居老人提供幫助。
社區里有一位58歲的獨居男子,父母幾年前相繼去世,幾個姐姐也年事已高。沈琦在十幾年前就認識這一家人。當時,男子的父母托付沈琦,希望在他們過世后能幫助照顧兒子。此后,沈琦一直把這件事掛在心上,帶著徒弟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走訪,幫忙照顧生活起居、解決實際困難。這名男子也把沈琦當家人一樣看待,“誰的話都不聽,就聽沈琦的”。近期,這名男子突然出現焦躁情緒,考慮到他年紀越來越大,家人照顧起來也有困難,經沈琦多方聯系協調,終于幫他聯系了一家專業的養老機構,并親自駕車將他送過去妥善安頓。養老和照料的難題終于解決了,他對沈琦不停地說著“謝謝”,他的家人也特意撥打110表示感謝。
很多老人遇到困難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沈琦。社區里有一位大媽,對沈琦就像是親媽媽一樣。她們娘兒倆的故事還要從幾年前的一張警民聯系卡說起。那天大媽到居委會登記,當時老人剛剛喪偶。沈琦在邊上聽見老人說年紀大了經常犯迷糊,子女住得遠不在身邊,便拿出一張警民聯系卡給她,說:“您有事兒就給我打電話,您別客氣,您就當多了個閨女。”老人接過卡片邊看邊念叨著:“閨女,哦,閨女的電話。”隨后從兜里掏出一塊兒手絹,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卡片包了起來。兩個月后的一天晚上,沈琦接到一個電話:“我們這里有一位老大媽找不到家了,我們從她身上找到了您的聯系卡片。”沈琦腦中立刻浮現出這位大媽的身影。當見到滿身泥土、目光呆滯的大媽的時候,她心里酸酸的,就像自己的母親在外面找不到家了。沒想到老人一見到沈琦,便攥住她的手說:“閨女,接媽回家吧!”沈琦的眼淚實在忍不住了,“媽,咱娘兒倆這就回家!”自打那次以后,沈琦就多了一個媽,多了一個家。日子久了,社區里的長輩們也都和這位大媽一樣,親切地叫沈琦“閨女”了。14年間,沈琦照顧孤寡老人12人,并以“閨女”的身份為兩位老人送了終。
沈琦的父親是一位刑警,曾因工作出色榮立一等功。父親披紅受獎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沈琦的腦海里。受父親的影響,沈琦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決心要像父親那樣守護百姓平安。當上社區民警后,父親經常對她說:“警察前面是人民,遇事要換位思考,能幫人一把就幫人一把,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多年來,她牢記父親的囑托,以父親為榜樣,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認可,榮獲了很多榮譽,還光榮當選北京市黨代表、西城區人大代表。
作為一名在首都公安系統具有較高聲譽的先進典型,沈琦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先后擔任市委、市局宣講團成員,深入到北京市各區街鄉、市局基層單位、高校,為黨政機關干部、基層民警、社區居民、青年學生宣講100余場,還參與了“我是演說家”節目的錄制,把自己和群眾的感人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沈琦還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將自己總結的工作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民警,并激勵他們成長成才。她為所里的青年民警量身打造了“平安小劇場”子項目“牛派平安講師團”,組織青年民警參與安全防范宣傳,讓他們在與群眾交流互動中歷練成長。青年民警中先后涌現出了白斌、吳水保、王磊、楊光、李驍龍等業務骨干,徒弟王磊更是在師傅沈琦的言傳身教下,光榮當選西城分局“紅墻衛士”,與師傅共同續寫著新時期愛民故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對于沈琦來說,社區民警這份工作,早就不單單是一份職業,而是沈琦付出的青春歲月,更是一段她和百姓共度生命的不平凡歷程。作為首都4100余名“穿警服的副書記”的一員,沈琦表示,將進一步履行好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職責使命,把社區這個“家”建設好,以社區的“小平安”守護首都“大平安”,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