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許曠 楊槐柳 楊冰

從警22年來,廖宗安先后在武漢市公安局防暴隊,漢陽公安分局看守所、江漢二橋派出所、信訪辦、警務指揮處工作,現為漢陽公安分局晴川派出所教導員。在多年的群眾工作生活中,廖宗安以情感人、用心融冰,累計接待群眾1.1萬余人次,幫助群眾5200多名,始終保持著投訴“零記錄”,被大家譽為“金牌調解哥”。
“沒有捂不熱的心,只有沒盡到的情。”廖宗安對筆者說。
2016年8月,農民工鄭某在地鐵施工中墜落受傷。由于工地未妥善處理工傷后續賠付,妻子找到工地負責人討說法。雙方爭執中,鄭某妻子被拉扯倒地,致腰椎舊疾加重,后經鑒定為輕微傷。夫妻二人對鑒定結果和賠償額表示不滿,不斷上訪。
接手此事后,廖宗安面對言辭斥責耐心傾聽,對其生活困難盡力幫扶。
“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一對農民工夫妻,鄭某又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面對這種情況,家中很可能因病致貧,一定要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廖宗安了解到他們的困難后,多方聯系,陪同前往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甚至輾轉至上海同濟醫院申請傷情重新鑒定。
“他們在武漢打工,租住著房子,不能復工,就沒有收入來源。”廖宗安建議他們回老家等消息,可以減少支出。同時,廖宗安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請教勞務保障問題,向市、區政府相關部門闡述事情原委、申請幫扶,盡一切可能幫助鄭某夫妻。一次次誠摯溝通、一聲聲熱忱關懷打消了鄭某夫妻的疑慮。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終于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成功停訪息訴。當天,鄭某緊緊拉著廖宗安的手,說:“廖警官,每次電話聽到你的聲音,心里都熱乎乎的。”
一周后,鄭某從河南老家給廖宗安寄來一個快遞,里面是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將心比心,老百姓的心里都是亮堂的。我們真心為人民服務,他們都記在心里。”廖宗安說。


上門貼福字,送平安
2017年7月,廖宗安在漢陽公安分局信訪辦工作時,接待了一位孝感的王女士。王女士在漢陽一菜場看到一位老人牽著一名中年男子,高度疑似其離家出走的弟弟,便上前詢問,和老人發生爭執。
王女士此前在孝感報了警,根據“首接負責制”,需原報警地協助核查,但尋人心切的王女士顧不上等待,到信訪辦找到廖宗安求助。廖宗安多次上門走訪、調查,確認該男子身份信息和王女士弟弟的信息并不吻合。后經請示匯報,廖宗安聯系刑偵部門為男子與王女士父母進行了DNA測序匹配,并將采集信息上傳至全國失蹤人口信息庫進行排查。經科學鑒定,該名男子與王女士并無血緣關系。
“看到王女士聽到結果后淚流滿面的樣子,我心里也很難受。人在絕望之中一定要給她一點信心。”廖宗安說。
廖宗安將電話留給王女士,安慰她:“經過我們認真查詢,您弟弟很可能還活著。后續我們繼續排查,有進展第一時間通知您。”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6月,王女士的弟弟被成功找回,一家人終于團聚。王女士專門給廖宗安發來信息:“感謝廖警官,感謝武漢公安,弟弟終于找到了!”
“群眾工作沒有終點,要多想、多做,才能真正走進群眾心坎。你把群眾當親人,群眾就把你當家人。”廖宗安說。


基層調研走訪


促膝交談,傾聽心聲

宣講防范電信詐騙知識
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當聽到各大醫院醫療物資告急時,廖宗安那種要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犟”勁兒上來了。
廖宗安四處聯系,參與組建了一支醫療物資運送志愿者團隊,起名“武漢不慫”。大年初一至初五,他在休息時間連夜開私家車,和隊友頂風冒雪,不顧個人安危將籌集的6000只口罩和630余套防護服分別運至全市18家醫院。
2月中旬,漢陽區國博方艙醫院投入使用,他主動報名參戰,被任命為方艙安全員。“安全員要入艙執行勤務,必須確保入艙民警零感染。”廖宗安說。他向醫護人員請教防護知識,在手機上研究教學視頻,進艙前,逐個檢查反復叮囑;進艙后,查找防護漏洞及時提醒,并向方艙指揮部提交13項改進建議。最終,漢陽兩座方艙至休艙時,百余執勤民警實現“零感染”,圓滿完成任務。
轄區有一位馬婆婆,7 0 歲,膝下無子女,與親戚無往來,情緒也不太穩定,是遠近都知道的孤老戶。“或許是因為我‘傻’,馬婆婆慢慢地開始習慣找我,從宣泄到投訴,再到傾訴,反映實際生活困難。”廖宗安說。
3月中旬,馬婆婆給廖宗安打電話,抱怨多日沒吃到新鮮瘦肉和蔬菜。廖宗安二話不說,將馬婆婆所需物品送貨上門,還附送了一些防疫物資。武漢疫情好轉后,馬婆婆專門來看廖宗安,直夸:“廖警官,好人啊!”
“總書記強調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和人民同甘共苦,我理解的就是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只要群眾需要,我們責無旁貸!”廖宗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