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偉彬 于 斌/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常州市金壇區聚焦“兩水一茶”(水稻、水產、茶葉)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匯聚資源要素,深化城鄉融合,創新體制機制,做強鎮域產業支撐點,壯大縣域農業發展面,鋪實富民強村之路。日前,作為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的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指前鎮中央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雙雙順利通過驗收。
金壇區依托“一山一水”(茅山、長蕩湖)自然資源稟賦,堅持頂層設計,強化高位推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主導農業產業,謀劃打造薛埠鎮“果、茶”為主的山林經濟;指前鎮“水稻、水產”為主的田水經濟,構筑山水林田“生命共同體”,實現生態保護同經濟發展“兩手抓”。薛埠鎮3大類10分項建設內容中,指前鎮5大工程建設內容中,涉及綠色發展占比突出,圍繞果茶用肥用藥的無害化、減量化,稻蟹用水排水的循環化、潔凈化做深做廣。
立足一產,做精二產,堅持三產接二連一,拓展產業全鏈發展,提升價值鏈,打造產業優質集群,逐步實現美麗鄉村宜居宜業的目標。薛埠鎮核心建設區上阮村現有高效設施農業1.9萬畝,時令水果9000畝,設施蔬菜1600畝及休閑觀光農業12家,因果茶采摘體驗催生南湖度假園、李家山民宿、向陽驛站等為代表的民宿產業發展。指前鎮核心建設區東浦村,引進地方國企、民間資本連片建設近2000畝生態化、智能化蟹池,與原先2100畝優質食味稻米生產基地聯袂偕行,同時將鄉村記憶元素融入村莊環境整治提升,成為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典范。
“別怕燙,抖茶的速度再快點,茶芽都要悶黃了!”錢羅洪、錢浩父子的制茶技藝傳承在茶忙時節的每個深夜重復上演,在中國制茶大師父親的嚴格教授下,籃球前鋒兒子手下的球換成了茶,手上的技藝也在日漸嫻熟。依托薛埠鎮產業強鎮茶驛站建立的錢羅洪中國制茶大師工作室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年輕茶人,錢羅洪的手工制茶是機械制茶原理基礎的理念在“抓甩”之間得以傳承。

金壇區堅持培植寬厚包容、人盡其才的環境,深入實施“省333人才計劃”“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龍城英才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基層農技推廣與改革項目”,培養各類農業人才132人,通過要素聚集搭建人才事業平臺,堅定人才扎根鄉土毅力,壯大一批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土專家”、會管理的“田秀才”。以人為中心建立和不斷創新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由江南春米業總經理單愛娟牽頭成立指前鎮標米協會,創新“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農民”的農民個體“雙會員”模式,做強指前標米品牌,進一步讓廣大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紅利,指前標米協會現有會員79人,涉及水稻18000畝,實施“五個統一”生產管理模式(統一訂單生產、統一品種、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生產技術、統一品牌銷售),推動產業發展由“種得好”到“賣得好”轉變,指前標米協會的成功是鄉土人才由一個人帶動一片農民推動一個鎮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金壇區產業強鎮堅持以新技術賦能新模式,新業態驅動新發展。薛埠鎮致力品種更新及配套技術引進,累計引進茶果新品種60個,示范應用新技術5項,重點建設246畝水果科技展示基地、拓植果園648畝,88畝黃茶新品種示范展示基地。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采摘到新鮮的‘陽光玫瑰’,價格還不到日本進口的一半。”新品種讓游客和農戶都嘗到了“甜頭”。科技推動養殖模式創新,指前鎮開啟河蟹養殖數字零碳時代,“漁光儲一體化項目的上線,解決漁場用電的同時,也為二期入駐漁場的3家企業提供了應急電源。此外,通過光伏板角度變換,可有效調節水溫,為河蟹提供最適生長溫度,畝均產量比一般水面要高出20%左右。”金壇數字化漁場工作人員王鋮表示,電氣化改造只是漁場實現智慧養殖的一小環,通過搭建漁場數字化全過程養殖管理平臺,引入養殖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養殖尾水智能處理系統、河蟹智慧生產管理系統,實現對投餌船、無人投餌機、梳草船、微孔增氧機等設施設備的自動化管控,為推進現代漁業機器換人奠定基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金壇區堅持用好用對財政資金,統籌盤活現有資源,多舉措撬動社會資本活躍度。“現在我們的小動物也吃上了有機蔬菜。”江蘇萌動樂園負責人鄧雷鳴表示,萌動樂園總投資3000萬元,位于薛埠鎮一號農場內,于2021年10月投入運營,通過利用一號農場現有場地進行改造,推動農業種植、加工向農旅綜合體發展,實現一二三產聯動。
金壇區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強化多元主體投資,推動農業融合發展,創新投融資模式,由金壇茅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與江蘇鑫品茶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茅山茶海預計今年9月開園,將成為茅山地區規模最大的茶主題體驗園。財政資金盤活農村資源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稻田綜合種養改造讓田塊每畝租金由800元上漲至1800元,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益。”指前鎮東浦村村委書記呂建民表示,稻蟹共養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兩收,2021年在東浦開幕的金壇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上,稻蟹共養模式成為吸睛亮點,引來種植戶、蟹農躍躍欲試。金壇讓財政資金走上前臺,盤活農業農村閑置資源,帶動社會資本更多投入農業產業強鎮,讓就業崗位留在農村,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黃花簇簇陌上香,清波漾漾槳下勤;山花爛漫相映紅,茶香時節又逢君。”風吹麥浪香,農忙正當時,金壇農業農村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產業強鎮逐步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繪在金壇的青山綠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