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祥 肖清華 熊強 韓翔宇 錢家珺 朱玉
(1.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籌建處,河北 張家口 075400;2.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其中山地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3。山地高差大、坡度陡的特點,給山地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對于山地公路隧道而言,往往存在隧道進出口高差大的問題。因而,可采取修建螺旋隧道的方法,即通過增加隧道的整體里程降低隧道的局部坡度,保證隧道行車安全。
目前,關于螺旋隧道的研究較少,螺旋隧道爆破開挖影響的研究更是匱乏。已有研究表明,爆破荷載是一種沖擊荷載,其作用壓力大、釋放能量高、作用時間短,會對爆源一定范圍內的結構產生破壞作用。因此,螺旋隧道必須研究爆破荷載對隧道初襯結構的影響。本文以金家莊雙螺旋公路隧道為研究背景,采用MIDAS/GTS對隧道爆破開挖進行三維數(shù)值模擬,分析爆破對隧道結構的影響,得到隧道不同部位的振動響應特點,以期為類似螺旋隧道爆破安全控制提供參考。
根據(jù)金家莊雙螺旋公路隧道設計方案,雙螺旋隧道主洞的最大橫向、豎向跨徑分別為13m、10m。采用MIDAS/GTS建模時,為了削弱邊界效應的影響,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隧道至模型邊界的距離,如圖1所示。隧道平均深度為100m,在模擬時通過在上部邊界施加相應的地層荷載來模擬自重應力。
圖1 模型尺寸圖
參照相關地質勘察報告及施工方案,隧道所在地段為Ⅳ級圍巖,爆破開挖后,采用錨噴進行支護。本研究借助4m植入式桁架單元模擬系統(tǒng)錨桿,采用2D板單元模擬噴射混凝土,借助摩爾-庫倫本構模型描述圍巖的應力-應變關系,具體模擬材料相關力學參數(shù)如表1所示。由于開挖面附近隧道仍未施作二次襯砌,因此在本研究的隧道結構模擬中并未考慮二襯結構。
表1 模型力學參數(shù)取值
對于爆破荷載的模擬,本研究參照爆破方案,針對施工中選用的2#巖石乳化炸藥,指定周邊孔的爆破荷載作為爆破動載。通過爆破荷載計算公式,得到模擬采用的等效爆破峰值荷載為8.7MPa。
根據(jù)螺旋隧道爆破施工方案,左側隧道先行于右側隧道施工,左側掌子面領先于右側掌子面約20m,其襯砌結構早于右側隧道施作,既受到先行洞的影響,又受到后行洞的爆破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左側隧道襯砌結構為研究對象。如圖2所示,在左側先行洞掌子面后方20m襯砌結構均勻布置4個監(jiān)測斷面,每個斷面之間間隔10m。對于每個斷面,分別選擇拱頂、左右拱腰、拱底四個位置作為監(jiān)測點。
圖2 監(jiān)測點布置圖
首先,研究先行洞爆破對左側隧道襯砌結構的影響。對先行洞掌子面施加爆破荷載,以圍巖矢量振動速度為指標,分析模擬計算結果。限于篇幅,本研究僅提取左右兩側隧道間距為30m工況的計算結果。
從圖3中不同監(jiān)測斷面的振動速度可以發(fā)現(xiàn):在距離爆源10m、20m、30m、40m的監(jiān)測斷面,最大振動速度分別為7.06cm/s、2.41cm/s、1.20cm/s、0.63cm/s,最大振動速度隨著與爆源距離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距離爆源較近的區(qū)域,最大振動速度出現(xiàn)在監(jiān)測斷面拱底的位置。在距離爆源較遠的區(qū)域,最大振動速度出現(xiàn)在隧道拱頂處,該現(xiàn)象可能與隧道空間放大效應有關。
圖3 距先行洞爆源不同位置各監(jiān)測點的振動速度
隨后,研究后行洞爆破對左側隧道襯砌結構的影響。對后行洞掌子面施加爆破荷載,以振動速度為指標,開展爆破振動模擬。
根據(jù)圖4振動速度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在距爆源20m、10m、0m、-10m位置,最大振動速度分別為1.18cm/s、1.44cm/s、1.45cm/s、1.06cm/s,隨著與爆源距離的增加,最大振動速度逐漸降低。此外,不同于先行洞爆破模擬結果,對于4個監(jiān)測斷面而言,最大振動速度均出現(xiàn)在右拱腰位置。究其原因,右洞爆破開挖時,左洞的右側拱腰位置距離爆源最近,振動衰減最小。因此,在右洞施工時,要重點關注左洞襯砌結構在右側拱腰位置的動力響應情況。
圖4 距爆源不同位置各監(jiān)測點的振動速度
爆破振動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迅速衰減,并隨著與爆源距離的增加逐漸減小;先行洞爆破時,左側隧道在距離爆源較近區(qū)域,最大振動速度出現(xiàn)在監(jiān)測斷面拱底位置,在距離爆源較遠區(qū)域,最大振動速度出現(xiàn)在隧道拱頂處;后行洞爆破時,左側隧道各監(jiān)測斷面的最大振動速度均出現(xiàn)在右拱腰位置,在隧道爆破施工過程中應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