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紅波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既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東營視察,為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把脈領航,賦予東營新的重大使命。東營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提出在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上爭一流、走在前的奮斗目標。工作中,注重發揮志愿服務力量,帶動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格局。

■ 河海交匯處
把保護黃河生態環境作為全體市民的一項崇高事業,構建起立體化的動員機制、便利化的參與機制和常態化的組織體系。一是開展立體化動員。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基層主體作用,整合各方志愿服務力量,一年來培育20余支專業志愿服務團隊,發動1100余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參與,招募18萬余名志愿者,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累計時長125萬余小時。二是推動規范化運行。完善提升“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組織(者)接單—群眾評單—政府獎單”“五單”運行機制,以管用實用的工作機制,高效滿足群眾對更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三是強化數字化賦能。建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平臺和線上大數據平臺,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插上數字化翅膀,一年來依托平臺發布、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活動2.7萬余個。
扛牢黃河大保護的使命擔當,錨定黃河三角洲生態定位,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500余個,助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的重要標桿。一是守護黃河安瀾。組織實施“護佑母親河”項目,以“河小青”助力“河長制”,開展巡河護河、防汛抗洪、水質監測、防溺水、應急救援等志愿服務,一年共開展活動5000余場,合計10萬多人參與,保護了母親河凈流入海、長久安瀾。二是保護濕地生態。組織實施“清河碧水綠灘”項目,開展植綠護綠、清河凈灘、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志愿服務,一年共組織植樹造林活動349個、參與志愿者1.2萬余人、植樹30多萬株,修復鹽地堿蓬、海草床1.7萬畝,為構建河陸灘海復合濕地生態系統貢獻了志愿力量。三是愛護野生鳥類。組織實施“愛鳥護鳥行動”項目,廣泛開展“拒食野生鳥類,反對非法獵捕”等公開簽名承諾活動,開通24小時護鳥救鳥熱線,引導市民參與鳥類救助,積極參加12項國際國內鳥類專項調查,建立了東營鳥類數據庫,新發現鳥類123種,新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二級19種。

■ 山水濕地風光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的殷切囑托,以推進黃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實際行動,引領帶動全社會自覺踐行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突出品牌引領。先后打造了“小腳丫”“黃河衛士·福潤東營”“共飲黃河水·保護母親河”等黃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產生積極示范作用,帶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蔚然成風。二是突出典型引領。深入培育選樹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典型,廣泛開展“最美東營人”評選活動,先后涌現出榮登“中國好人榜”的生態道德教育講師常燕、“山東省道德模范”黃河灘區的守護人林存良等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三是突出宣教引領。積極推進山東生態文明學院創辦,成立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打造生態文明治理專業化實訓基地。在村莊、社區等基層社會單元,分類開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試點,引導干部群眾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廣泛開展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實踐,舉辦公益論壇、主題演講、濕地繪畫、觀鳥護鳥等系列活動,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全市兩所學校獲評“國際生態學校”。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這次論壇精神,認真學習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提升黃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質效,努力繪就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黃河口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