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成川
志愿服務是衡量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我國志愿服務工作的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提升全民環保意識、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社會推動力量。目前,全國環境保護類志愿服務項目已超過130萬個,約占全國志愿服務項目總數的20%,注冊參與人數達到320萬。但是,我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仍處在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公眾參與度仍然不高,2020年志愿服務參與率僅為6%左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管理不規范、資金支持不足、參與渠道不暢通、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
提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水平,是一項關系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系統工程。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應著力強化以下五個支撐。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支撐。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管理服務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注冊管理、服務記錄、交流合作等制度,強化部門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加快形成覆蓋廣泛、機制健全、管理規范、服務完善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制度體系。
二是強化組織體系支撐。組織隊伍建設是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基礎。要借鑒內蒙古等地的實踐經驗,推動組建各級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協會等組織,廣泛動員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團體組建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業務指導,促進志愿服務組織規范發展。
三是強化品牌項目支撐。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要增強吸引力,提高公眾參與度,就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貼近群眾、社會影響力大的品牌項目。近期,我們正圍繞塑料污染治理,謀劃打造“凈塑校園”“減塑日百萬志愿者行動”“守護美麗海灘”等一系列大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活動,并將廣泛動員全國生態環境宣教系統統一開展志愿活動,通過品牌項目、先鋒組織和優秀個人的示范帶動,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內容和形式創新,增強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促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
四是強化激勵機制支撐。要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同時鼓勵國有企業或社會資本牽頭成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基金,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組織發展和重點項目開展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建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榮譽制度和激勵機制,營造全社會競相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
五是強化能力建設支撐。加強對志愿服務組織、業務骨干的培訓,加強經驗交流,提升專業化水平;加快建立國家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資源,便利信息交流和共享,為志愿者匹配志愿服務項目提供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