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的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揭曉了2022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先進典型名單,遼寧省沈陽市退休職工姜艷華等104人入選“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 。
無疑,姜艷華等104人只是千千萬萬個從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代表之一。
據介紹,截至目前,我國注冊的環保志愿者隊伍已經達到27萬余個,注冊的環保志愿者更是超過了300萬人,同時,環境保護類志愿服務項目也已超過130萬個,約占全國志愿服務項目總數的20%。
近年來,全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成為志愿者,他們將看似微小的公益善舉匯聚成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強大力量;他們在從事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自身價值,更成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志愿服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專家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態志愿服務仍處在初級階段,公眾參與度仍然不高。2020年,我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參與率僅為6%左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管理不規范、資金支持不足、參與渠道不暢通、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說明,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距離“規范化、全民化、長期化”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亟須在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宣傳引導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2017年,國務院發布《志愿服務條例》,從法律層面明確了志愿服務發展的原則、管理體制以及保障措施等。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廣泛參與環境治理提供了清晰路徑。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和中央文明辦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全國性的行動綱領。
黃潤秋表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在推動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方面大有可為。
我們相信,隨著法律及政策措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必將不斷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在推動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上也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華環境編輯部
2022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