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亮
為落實《關于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相關要求,江蘇共青團以“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為總攬,聚焦生態文明教育、綠色生活實踐、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動員全省廣大青少年踴躍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生態環保這項長期工程需要一批批青少年生力軍接力參與。為培育、壯大我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我們積極與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文明辦等部門協調聯動。一是培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組織。通過聯合舉辦省市“青年創益項目大賽”“省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青年環保志愿服務骨干培訓班”等各類活動,發現、培養一批優秀環保社會組織和骨干。二是加強共青團直屬隊伍建設。2018年,聯合水利廳開展“保護母親河,爭當河小青”志愿服務活動,在全國率先開展“河小青”隊伍建設。目前全省已建立“河小青”隊伍1400余支,“河小青”志愿者超過10萬人。三是整合社會各方力量。2021年我們面向省(部)屬企業、科研院所和省直單位成立行業青年環保突擊隊,遴選了中國華電集團江蘇分公司“節減降”青年突擊隊等14支團隊為全省首批行業青年環保突擊隊。
好的生態環保活動需要融入當地的黨政中心大局。2020年,江蘇共青團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美麗江蘇的戰略部署,認真策劃,精心打造了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特色品牌——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美麗江蘇”專項行動。一是實施“青春新風”共創文明江蘇行動。發布《拒絕餐飲浪費江蘇青少年行為倡導20條》,在全省3000余所中小學開展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五個一”行動,通過社會化動員,超過300萬人次參與“青春‘食’光·掃碼打卡”“光盤打卡·青年一起向未來”等活動。每年組織高校大學生參加“垃圾分類·青春助力”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二是實施“繪美鄉村”增彩生態江蘇行動。連續舉辦“手繪鄉村”主題墻繪志愿服務,近千名大學生志愿者,圍繞鄉村環境整治、新農村新風尚等主題,設計繪制鄉村墻繪作品共計6萬平方米。三是實施“河小青”助力水韻江蘇行動。將每月單周周六設為全團“統一行動日”,組織“河小青”志愿者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與河長對話、“守護凈灘”等活動,2021年共開展1萬多次巡河、護河活動,活動參與人次達19萬。

這些年我們充分利用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六五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在全省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植樹節期間,組織高校志愿者積極參與全國青少年“綠植領養”活動,聯合校園微博江蘇頻道發起“值此青綠滿江蘇”活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期間,組織全省“河小青”志愿者與青年環保組織積極參加全國“‘河’我一起,保護母親河”集中統一行動。六五環境日期間,開展江蘇省“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生態文明實踐線上挑戰賽,不斷提升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同時指導全省各級團組織結合重點環保時間節點,依托本地特色,每個設區(市)重點打造1~2個、縣(市、區)至少設計1個青少年生態環保特色品牌活動,動員更多青少年參與生態環保實踐。去年,聯合省生態環境廳舉辦首屆青少年生態環保創益大賽,進一步激發與提升廣大青少年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與生態文明素養。
為推動生態環保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科學可持續發展,江蘇共青團一直在力爭打造覆蓋廣泛、機制健全、管理規范、服務完善的志愿服務體系。一是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制度。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推進方案》,充分利用“志愿者打卡器”“江蘇志愿服務”等信息系統,規范和推行志愿者的注冊管理、服務記錄、交流培訓、激勵保障等制度。二是推廣繁榮志愿服務文化。組織高校專家撰寫《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教材,推出江蘇青年志愿者形象“蘇小青”“江小志”,打造有江蘇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文化氛圍。三是強化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典型宣傳。一方面積極參與全國“母親河獎”“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組織獎”等典型推選活動;另一方面針對志愿服務工作中涌現的先進人物和優秀項目,充分利用團屬多媒體矩陣進行宣傳,促進各地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組織加強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