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海霞
曲阜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被譽為“東方圣城”,總面積8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萬。2016年入選“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17年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還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多張國家級“生態名片”。
近年來,曲阜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建設“東方圣城·首善之區”,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為統領,以鞏固和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成果為抓手,堅持“生態興市”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增強區域生態競爭力,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路村”一體規劃和系統治理,用好生態建設的“加減乘除”法,全力全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實現了“綠水青山”顏值和“金山銀山”價值的有機統一,走出了以生態價值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一是加強水生態修復力度。實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升級“治、用、保”體系,狠抓工業、農業、生活源頭治理,強化“一河一專班”駐點巡河,強力推進全流域、全過程、全覆蓋的深度治污體系,確保流域綜合治理全面見效。通過引水補源、中水回用、濕地涵養等舉措,實現城區水系“六河貫通”,重點打造蓼河二十里現代版“清明上河圖”旅游景觀帶,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重現“水暢河清岸綠”的亮麗景觀。
二是加大生態綠化修復力度。持續推進荒山綠化、綠色通道、水系綠化以及農田林網、城鄉綠化等林業工程。開展“綠滿鄉村”三年行動計劃,綠化植樹360萬株、造林3.1萬畝。投資約1.3億元,重點推進尼山周邊山體綠化工程,采取“客土上山”“引水上山”等工程,共實施山體綠化3340余畝,建設了蓼河、大沂河、小沂河、護城河、小林河五大生態綠化風景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一是聚力精細化管控,實施藍天工程。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和“九條工作線”,強化攻堅責任落實。以工業源、面源、移動源防控為重點,全力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整治。開展鍋爐低氮改造、重點行業提標、VOC (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為企業量身打造“一企一策”,從源頭、過程到末端提供專業化技術支持。大力“控煤”,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升級改造換熱站38座,城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實行“車、油、路”協同控制,綜合防控機動車污染。實行“人工清掃+機械化洗掃+高壓沖洗”相結合的清掃模式,降低城區道路揚塵污染。
二是聚力水污染治理,實施碧水工程。建立了鎮域斷面水質監測考核體系,推動轄區河道精準治理。加快實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除磷脫氮、中水回用等改造工程,封堵入河排污口,新增污水收集管網300公里、中水回用管網100公里,建設了5個城市污水處理廠 、 40多個小型污水處理站,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了90%。

■ 曲阜尼山圣境
三是聚力垃圾無害化,實施潔凈工程。全面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配套環衛基礎設施,建成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的環保資源中轉站、23處城鄉垃圾壓縮站、11處農村改廁糞污中轉站,改造公廁208座。完善了“村收集、鎮運輸、市轉運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四是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嚴格農藥化肥監管,倡導農民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積極推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嚴厲打擊露天焚燒秸稈行為,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
一是發展生態農業。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拓展糧食、蔬菜、水果等農業特色產業項目,著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培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1000余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0余家,“三品一標”農產品104個,成功打造“儒家味道”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推出“儒家味道”體驗店。
二是發展生態工業。曲阜市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道路,在發展工業中保護生態環境,在生態保護中涵養工業經濟。筑高工業“綠色門檻”,實行新上項目審批聯動機制,禁止新上“兩高”項目,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構建半導體、汽車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機電產品、電力電子和電子商務等六大產業體系。
三是發展生態旅游。依托尼山、九仙山等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儒家文化特有的人文資源,釋放生態人文效益,堅持“慢是根、儒是魂”的發展定位,以九仙山、石門山兩山為重點,大力培植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家庭農場和“農家樂”旅游項目,按照“百姓儒學+鄉村游”模式,推進旅游名鎮和民俗特色村建設,開發特色農業民俗觀光區,建設農業生態觀光園,形成具有曲阜特色的山水文化、鄉村民俗、休閑度假等生態旅游體系。
創新環境監管手段,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智慧環保監控平臺,實現環境監管的數字化、制度化、常態化,制訂環保監管“三級六長”和“扁平化”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智慧監管平臺督導指揮調度功能,做到發現問題更及時、調查響應更迅速、處置閉環更高效,實現遠程監管執法與精準靶向打擊相結合,提高執法的時效性和精準度。全市設立了39個子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每天進行日常巡查,將環保執法延伸到基層,打通了環境監管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強化與公安、農業、住建等部門的聯勤聯動,注重與周邊縣市區的跨區域配合,精準打擊違法行為,筑牢生態環境安全網絡。
一是少數企業推行綠色生產的自覺性還有待提高。
二是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曲阜處于城鎮化發展加速時期,污染防治任務較重,每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最為艱巨,城市建設工地、交通運輸工地、水利工程工地點多、面廣,交運、水利工地線性分布、貫穿全市,秋冬季大車繞城等都是曲阜大氣污染防治面臨的難點。

■ 碧水如鏡——蓼河濕地公園
三是城鄉區域發展仍存在一定差距,農村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提高公眾參與度。以“美麗曲阜,全民共建”為主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知識“進機關、進鄉鎮、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的“六進”活動,提高公眾參與度。以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主題活動為依托,深入開展有針對性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活動。
二是聚力精細化管控,深化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優化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機制,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十條工作線”抓好綜合整治。嚴防嚴控施工工地揚塵污染,積極優化保潔道路揚塵管控。實施車輛分流繞行,做好重型柴油車、柴油貨車限行等管控工作。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充分利用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和各級補助資金,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加大農村水污染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曲阜市將堅持“群眾因生態而富、市縣因生態而強、城鎮因生態而美”的工作思路,始終保持清醒的戰略定力,不斷加大創新實踐力度,在持之以恒保護生態底色的過程中,不斷彰顯生態亮色、挖掘生態特色、提高生態成色,以生態環境的“高顏值”推動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將曲阜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