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談樂炎
,“”,,,。

地球的“綠寶石” 荔波縣委書記葉霖表示,荔波一定能成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供圖/受訪者提供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成為世界旅游目的地,貴州荔波用將近8年的時間證明了它“地球上的綠寶石”的美譽不是虛傳。
只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荔波的旅游發展遇到了不小的阻礙。2020年的大年初四,荔波大小七孔景區總調度室的大屏幕上一片“慘淡”,“0”游客的字眼刺眼又扎心。而在2019年的同時刻,大屏幕上密密麻麻地顯示著游客布局,不斷上升的游客數據時刻在提醒管理者注意“限流”。
鮮明的對比背后,是巨大的“內傷”— —這座以旅游為生的縣城很快陷入了財政緊張。在荔波縣委書記葉霖看來,疫情的暴發就像一記重拳打在了荔波身上,使得其社會經濟發展面臨著未知而又巨大的挑戰。
“作為縣委班子帶頭人,剛剛遇到這種‘沖擊’的時候我的內心可謂五味雜陳,焦慮無時不在。”回想起那段不能敞開荔波“大門”的日子,荔波縣委書記葉霖百感交集,“轉念一想疫情是客觀存在的,一味地感傷無濟于事,我們不能‘躺平’,既然疫情給了我們這個‘沉重’的考驗,我們只有迎難而上,才有迎接曙光的一絲可能?!?/p>
于是,荔波開始了一場疫情下的尋光自救之“旅”。
“這些年荔波在探索全域旅游助力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頗為順利,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高位運行階段,‘慢’下來的日子我們可以對荔波發展進行全方位的復盤?!?葉霖對《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表示。
葉霖及班子成員首先復盤了“機制”問題。對于荔波這類靠旅游“吃飯”的縣市,旅游資源管理中的條塊分割、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等堵點難點是共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當地旅游發展。
針對多頭管理問題,荔波縣進行了“九龍治水”— —將世界自然遺產局、樟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和文旅局整合在一起辦公,打破壁壘,實行一張藍圖繪到底。荔波縣旅游專班下面成立了8個小組,將主要涉旅部門劃由一名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統一分管,分管縣領導同時兼任世遺局局長、風管處處長,確保主要涉旅部門思想統一,破解“幾張皮”問題,從而構建“一套人馬、三塊牌子、一個工作內容”工作格局。
在實行全域旅游戰略的初期,荔波縣委、縣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對其旅游發展進行“一把抓”,景區規劃設計、基礎建設、管理經營全部由政府掌管,這使得荔波完成了早期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名譽度積累。在葉霖看來,這種政府“大包攬”的模式并不可持續。“我們意識到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用最小的成本換取行業發展的最高效率,那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人去做?!?/p>
小七孔景區是荔波旅游發展的一個頭部“IP”,它首先成為其國有景區管理經營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據了解,小七孔景區除門票收費權外,將經營權、運營權全部剝離由企業運營,引進規上涉旅企業進駐景區,成為合作伙伴,推動旅游活動輻射帶動景區景點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如此,荔波還通過競聘上崗、優勝劣汰等方式對景區國企員工進行“瘦身”,騰出崗位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學歷、年輕化人才。
2022年“五一”小長假,正值上海、北京疫情膠著時期,全國很多地方“嚴陣以待”,但也在積蓄力量等待旅游產業復蘇。貴州省全域處于疫情低風險區,于是,如何在 “非必要不出省”的抗疫政策倡導下,安全釋放本省游客積聚已久的出游訴求,從而最大限度讓老百姓獲得經濟收益,是擺在葉霖及班子成員面前的一個挑戰。
荔波用最大的“誠意”迎接了游客?!拔逡弧逼陂g荔波A級旅游景區面向全國游客免門票開放,這對于促進旅游經濟復蘇,發揮了 “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 —“五一”期間荔波小七孔景區連續三天接待游客超人1萬人、美食街開業率比節前增長95%以上,全縣民宿正常開放約200家,平均入住率超45%。全縣累計接待旅游人數39.86萬人次,旅游收入2.52億元,看到這些數字,葉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熱鬧而有序的荔波回來了。
免票是荔波旅游“自救”的一個刺激手段,但線下營銷“刺激”成功很大程度依賴于荔波持續的線上品牌輸出,即使在疫情足不出戶的日子,“游客”都能在云端感受到“看水到荔波,一步跨千年”的悠遠意境— —小七孔景區的導游化身網絡主播,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網友“云游”景區,讓廣大網友在家就能看見綠水青山,領略地球綠寶石的旖旎風光;在荔波縣荔波古鎮銀飾直播間,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姑娘正為網友介紹民族手工藝品,過去這些手工藝品只會在古鎮“攤點”上售賣;登錄荔波數字化展館,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故居全景一覽無余,一場立體、多元、互動性更強的紅色游讓人記憶深刻。
在荔波各級黨政干部的個人社交平臺上,都可以看到他們在不遺余力地為荔波“吆喝”?!凹词挂咔樵?,也不能停止宣傳,只有自我持續發聲,才有可能讓別人看到你,才能讓別人在某一天成為荔波的游客?!比~霖表示,在全民精準營銷的策略下,荔波對新媒體營銷矩陣平臺進行整合,不斷策劃符合新聞高度及傳播規律的宣傳產品,以《荔波歸來不看水》為代表的優質稿件,吸引了國家主流媒體的跟蹤報道,形成營銷推廣有精度、媒體宣傳有力度的良好營銷態勢。
讓葉霖頗為欣喜的是,“五一”茂蘭地區的“露營游”如火如荼展開— —藍天白云下,帳篷如雨后春筍般“盛開”于草地上,游客們悠然自得地在帳篷下聊著多彩人生,孩子們在一旁嬉戲打鬧,美食的香味撲面而來,自駕汽車隨時待命,說走就走。
茂蘭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過去,游客在景區只能是半自駕游,大部分游客只能“走馬觀花”式游覽,盡管面積廣闊草木茂盛,但并沒有讓人駐足休閑釋放慵懶的氛圍。疫情的到來,使得游客對康養休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受制于防控的要求,以距離近、時間短、隨心性、漫體驗為特點的“近郊游”“露營游”持續走俏,茂蘭景區的露營自駕游正切中市場“痛點”,火爆也是情理之中。
葉霖認為,疫情正在倒逼荔波旅游業態的升級,在疫情防控的現實需求下,傳統意義上的跨區域大體量的觀光游已不能適應現實市場需求,在一定時間內,省際旅游將成為主流,以偏向高端、個性化的康養旅游、紅色游、研學游將成為荔波的“核心牌”。
在大力發展省際旅游的背景下,荔波和周邊縣市都意識到,只有抱團發展才能取得共贏— —2021年11月6日,在河池市旅游發展大會上,荔波縣與南丹縣簽約共創“荔波—南丹”黔桂民族生態文明旅游示范區,共同實施“規劃聯建、交通聯通、景區聯創、線路聯串、節慶聯辦、產品聯銷、市場聯拓、人才聯育、項目聯報、環境聯治、資源聯享、機制聯動”十二條合作內容;2022年5月24日,都勻市、荔波縣聯合打造文化旅游生態創新示范區戰略合作聯席會在荔波召開,會議宗旨就是要把“荔波世界自然遺產”“都勻綠博園國際旅游帶”聯合打包示人,聚力擦亮“世界遺產”“綠博黔南”2張靚麗名片。接下來,荔波將加大與平塘、獨山、三都及廣西巴馬、環江等周邊縣市的旅游合作,實現多地旅游合作共贏的目標。
“疫情給了荔波一個巨大的考驗,‘自救’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但是一定要堅持正向思維,積蓄內功,我們終將看到曙光,荔波一定能成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葉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