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玲
“、”,。
坐落在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渤海鎮一隅的千峽灣·渤海生態園,是一個以千峽湖為背景,集露營、垂釣、戶外、休閑、食宿為一體的親水休閑旅游綜合體。項目投資商劉有笑著說:“窮則思變,少年的我懷揣著憧憬和夢想走出山門,去省城成就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積累資源和經驗后,我選擇回到渤海投資建設渤海生態園,希望通過反哺家鄉,促進鄉村振興。”千峽灣文旅基地自營業以來,已帶動百姓就近就地務工1萬余人次,實現農產品、餐飲、住宿及其他商業收入500余萬元,讓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李寶計劃”發起人盧仲華、“如隱·小佐居”管家呂科建……像劉有一樣的景寧鄉賢正在同心構筑共富單元,引領鄉村旅游邁上“共富路”。
地處浙西南山區的景寧縣,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也是華東六省一市唯一的民族自治縣,這里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環境一流,旅游資源豐富。得益于“景寧就是一個景區”的理念,景寧城鄉處處皆景點,數不勝數的畬寨成了游客慕名而來的目的地,民族風情和良好生態不僅引來了八方來客,更引來了眾多投資者。
2021年,景寧縣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突出民族風情主線,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戰略性目標,擘畫了景寧旅游發展藍圖。“下一步,景寧縣將充分利用旅游業獨特優勢,發揮為民、富民、利民、樂民的作用,實現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內需,爭取讓旅游業成為邁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具有時代特征的幸福產業。”景寧縣相關負責人說道。
李寶、白鶴、深垟、馬坑、崗石、全坑、金丘、東弄……走在景寧的畬族村寨,濃濃的畬族風情撲面而來。眾多的“美麗鄉村,魅力畬寨”令游客們駐足流連。
景寧是浙江省畬族的發源地,早在唐永泰二年,就有畬民遷入聚居,距今已有1250余年歷史。千百年來,畬漢群眾創業持家,在畬鄉大地上留下了特色鮮明的人文瑰寶,獨具風情的魅力畬寨、別有特色的婚嫁習俗、婉轉曼妙的畬家歌舞、精巧細致的民間技藝、自成一派的畬漢美食,無一不讓人心生向往。
除了濃郁的畬族風情,景寧還有著良好的生態資源。這里被譽為“浙江的西雙版納、華東的香格里拉”,百山祖國家公園、“華東第一峽”爐西峽、“華東第一峽灣湖”千峽湖、“華東最大高山濕地”望東垟高山濕地、九龍省級地質公園、吳布梯田、小佐梯田等分布其間,縣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林地242萬畝,森林覆蓋率81.1%,全域地表水質量達到國家二類以上標準,空氣優良率100%,PM2.5常年保持在2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是養生養老和休閑避暑的最佳去處。
早在全域旅游概念提出之前,景寧縣就提出“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的理念。為了把縣城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景區,縣里投入大筆資金,實施了縣城橋系改造和立面改造兩大工程,游客們一到景寧下高速,就進入了畬鄉的世界。
近年來,圍繞“景寧就是一個景區”的理念,景寧縣從打造大景區、大產品、大品牌的角度出發,描繪旅游產業發展藍圖,先后編制了《全域旅游規劃》《旅游目的地規劃》《畬族風情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畬鄉風情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等一批20余個重點規劃,以及一系列的旅游景區專項規劃,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由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組成的旅游規劃體系,有效整合了山水人文資源,確保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步入科學有序的發展軌道。

令人向往 坐擁濃郁的畬族風情與良好的生態資源,景寧被譽為“浙江的西雙版納、華東的香格里拉”。
依托民族文化和優良生態等優勢資源,景寧縣致力于把全域旅游培育成第一戰略支柱產業,先后獲得中國國際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國最具民族風情旅游名縣、中華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勝地、中國十大全域旅游示范縣市等榮譽,被評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全省首批4A級景區城、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示范縣,中國畬族風情高品質旅游目的地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全縣共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處(大均畬鄉之窗、云中大漈),國家AAA級旅游景區3處(畬族博物館、封金山景區、紅色毛垟景區),國家AA級旅游景區1處(草魚塘森林公園),省級旅游度假區1處(景寧畬族風情旅游度假區),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云中大漈),省級生態旅游區1處(云中大漈),省級非遺景區4處(大均畬鄉之窗、東弄村、鸕鶿鄉、安亭村),省級產業融合示范基地8處。“百城千鎮萬村景區化”創成4A級景區城1個、4A級景區鎮10個、A級景區村101個、旅游廁所103座。全縣擁有旅行社7家、星級酒店5家、星級農家樂民宿343戶。設立國家甲級民宿1家(如隱·小佐居)、浙江省白金級民宿1家、金宿3家、銀宿7家以及一批省級美食街區和美食(體驗)示范店,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打造的旅游基礎設施不斷齊備。
未來,景寧縣將推進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以“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為基礎,以“微改造、精提升”為抓手,全面推進品牌創建,不斷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逐步形成“產城融合、人城融合、景城融合、村景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
今年春節,那云·懸崖上的天空之城剛剛開始試運營就迎來了預訂爆滿,為景寧縣新增了一處網紅打卡地。這一項目通過對廢棄礦區治理再利用、向山坡懸崖要土地要空間等開發新模式,打造了亞洲首座沉浸式礦洞景觀群落、云谷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崖間客房等新業態,與周邊景區景點“串點成線、串珠成鏈”,構建“龍頭引領、多點支撐、區塊互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對于景寧旅游發展而言,最大的痛點是缺少核心景區,為此,當地堅持“項目為王”,打造景寧旅游核心景區,增強旅游業發展后勁。以重大文旅項目為牽引,2016—2021年全縣安排涉旅項目55個,完成投資120.7億元,那云·天空之城項目一期、畬鄉之窗景區業態提升、全域旅游服務中心等建成運營,天元名都大酒店正在全力爭創5星級酒店,新建體育場常態化開放,洞宮畬王寨項目、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畬族風情康養旅游綜合體正在有序建設,余山百鳥朝鳳項目即將落地建設,云上天池項目正在深入洽談。
在旅游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礎上,景寧縣不斷做大旅游產業,加快推進旅游和文化、農業、工業、交通等行業的融合,呈現出“興一業,旺百業”的繁榮景象。當地整合了千年畬族經典飲食文化,推出的“畬家十大碗”“畬鄉十小碟”“畬鄉十藥膳”“英川粉皮”和中國“好畬”系列特色產品實現市場化運作,備受歡迎和好評。“三月三”節慶至今已舉辦20余屆,共接待海內外賓朋198萬余人次,帶動相關產業收入5.9億元,挖掘創新畬族特色文化項目100余個,其中中國畬族民歌節、畬鄉傳統體育節、畬族服飾設計大賽、民族工藝品設計制作大賽等成為了“三月三”精品保留節目,逐漸形成了全國影響力。該縣充分利用古村、古宅、古道、古樹等資源打造有品質的景觀,如將大均村口1100余年歷史的古樟打造成迎客唐樟景觀;充分開發利用大均古街,將其打造成為“中國畬鄉之窗”景區的核心景點,讓古風古韻成為大均的一面金字招牌。
據介紹,未來,景寧縣將充分發揮“民族和生態”兩大優勢,積極發展全國畬族文化總部和旅游融合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壯大旅游產業實力,提升旅游核心競爭力,加大力度推進景寧由試點縣(全國民族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旅游標準化試點、百縣千碗數字化改革試點)向示范縣轉變。“經過五年努力,將景寧打造成為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態宜游、宜業、宜居城市,打造成為世界知曉、全國知名的全域旅游中國畬族風情高品質旅游目的地,推動旅游業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景寧縣相關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