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躍華

《山上白云多》 盧加德/作
“遠處的山,有些朦朧,又有些模糊,包括樹木、河流、房屋,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虛無縹緲。看山不似山,看水沒有水,花不像花,樹不像樹,倒像是一個剛學畫的學生,在想象的空間肆意涂鴉。”這是我對盧加德所作《山上白云多》畫作的初步印象。
盧加德是山東省國畫院的一名畫家,他的畫不拘一格,不求同,不張揚,不做作,在墨色的描繪中顯示重巒疊嶂、流水潺潺、水草茂盛、樹木蔥蘢、游魚細石、曲徑通幽的場景。他的畫體現了山的雄偉壯觀,樹木的高大挺拔,唯有房屋低矮、道路崎嶇,這樣的表現手法恰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接地氣、與萬物相融的特點自然地流露出來。不知是天上飄來的云還是地上流淌的小溪,給人的感覺是天水合一、水天一色。一個墨點是一滴墨形成的花,一片留白形成讓人遐想的河流,此處無聲勝有聲!這星星點點、倒相成映的美景怎一個好字了得!那樹木蔥蘢、群山簇擁的王者氣息怎一個霸氣可說!你品、你細品,往往會不自然地生出些敬佩之情來。我想,這就是藝術的感染、熏陶,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自知陷入而不知疲憊。
我更喜歡以大自然入畫,對山水畫情有獨鐘。近幾年,我在欣賞眾多藝術家的作品中提升了自己的鑒賞水平,每每一飽眼福之余也把自己的心掏給了創作者。直到今天看到盧加德的作品,我才發現前面所做的文章業已進入故紙堆,已然進入瓶頸期,不提也罷。盧加德才是用生命在歌唱,看似無奇,實則有意。在他的畫作中,不僅留白較多,而且每次都給人心靈的震撼,他不習慣用濃墨來表達,不用人物、場景的繁雜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而是借他物喻事。毫不夸張地說,看過盧加德的山水畫,再看其他畫就覺得索然無味了。
本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季節,而在此時,我們因為種種緣故不能現場領略盧加德畫作的魅力,實乃本年度最大的憾事之一。作為一名不泥古,不效法前人的路子,自己敢于特立獨行、開拓創新的藝術家,盧加德時刻在探索,不斷追求屬于自己的畫風。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盧加德正是用發現的眼睛在不斷地攀登山水畫作的山峰,相信他在探索中能發現更多適合自己的創作之路,從而在今后的創作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為中國畫壇注入新時代探索者的心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出動人華章!

《云來山如畫》 盧加德/作

盧加德,山東省國畫院理事,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邀請訪問學者,中意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團成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成員,中國香港文聯美術家協會會員,王羲之故居特聘畫家,臨沂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沂蒙文藝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