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君
在創作技法上,崔世光把中國民族音樂詞匯與西方創作技法有機結合起來,選用西方民間歌曲的主題素材,采用西方風格的曲式結構,把中國五聲性旋律元素及中國民族器樂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現出“中西結合”的樂曲風格,體現出作曲家富有個性的創作思維與獨特個性。在崔世光看來,技術與技法問題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要明確創作要給誰欣賞,這樣才能真正和人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所以他認為,一定要有一顆與聽眾交流的心,才能更好地找到適當的表現方式。
文本試圖探討《鋼琴上的福斯特》的創作技法與演奏技巧,在演奏這部作品的時候,需要深入了解這部作品中的內涵,更要將西方的作曲技法與中國民族韻味加以融合,在演奏出作品趣味性的同時,完美演繹出作品的風格。
崔世光在美國錫拉立茲大學時,萌發了創作一部鋼琴舞曲的想法,這部作品就是《鋼琴上的福斯特》。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雖然看起來比較繁榮,但是人民的生活一直受到“冷戰”的影響,特別是“黑色星期五”給西方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創傷。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著美國人的生存方式,人們之間相處復雜又簡單,而在人民群眾的思想層面,大多數人越來越開始懷舊。福斯特是美國本土音樂的先驅,他的創作以大眾化、群眾化而標榜,并具有人文情懷。崔世光為了滿足當時大眾的審美需求,采用適當的形式與理論進行創作,并讓聽眾所認知,與之交流。他從學校的音樂資料庫中找到了多年前斯蒂芬·福斯特的歌曲和介紹,并把這首《我的肯塔基故鄉》的音調形態作為素材。創作之前,崔世光在鋼琴上隨意想象,最后決定以鋼琴組曲的形式,從四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設計創作。技術上也對手法進行適當調整,旨在走出一條中西結合的鋼琴創作道路。
斯蒂芬·福特斯的歌曲《我的肯塔基故鄉》其中的素材,被崔世光借鑒并改編用在鋼琴組曲《鋼琴上的福斯特》中。崔世光把這一首具備民歌敘述風格的歌曲的主題素材,用在第一首曲子“點題”上,通過單三部曲式重現,將這首《我的肯塔基故鄉》主題曲調原型作為整首曲子的核心,并多次在曲調中進行反復變化,進行兩者之間的對比,在凸顯現實意義的同時,對《我的肯塔基故鄉》進行超越,敘事曲其中所采用的三部曲式結構,經過三個過程,分別是呈現、否定與再現,促使敘事原型更加豐滿,形成自己獨特的敘事過程。崔世光的這首曲子在表達上更加富有內涵,具備了豐滿的音效,音樂在具備樸實的同時,也更加具有表現力。
在第二首曲子的開頭部分,橫向進行的主題旋律以及先上后下的走向特征,與第一首曲子有相同的地方,旋律所體現出來的較強的二度與三度之間的關系,其實與第一首曲子中所表現的主題動機接近。此外,在作品中,崔世光解決半音階,隔一段時間便進行模進轉調與離調,調式色彩不斷變化,以及運用西方宣敘調的陳述,顯得自由奔放,并把不同樂句柔和鏈接起來,將音響意象以及音樂特色的構成方式進行“組合”,根據意象表達的方式進行自我發揮,表現出一種超出現實審美的情緒色彩和藝術個性。
第三首曲子采用西方單三部曲式結構。這首曲子由引子部分的小快板突然變成了慢板樂段,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同時崔世光運用十分強烈的五聲旋律結合以藍調韻味的和聲色彩,非常富有表現力。最后重現引子部分,實現首尾呼應。整首曲子在慢速的樂句中逐漸消失,和引子部分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常具有西方的特色。
第四首曲子具備詼諧的特點,是美國本土的特色歌曲,多數采用的是五聲音階的旋律。斯蒂芬·福特斯從小接觸到的音樂,大多是廣泛流行的通俗性的抒情歌曲和敘事歌曲。所以,在福斯特的創作中,這類歌曲占了大多數。崔世光正是發現了這位作曲家對這類歌曲的熱愛,才呈現出這一首樂曲。在吸收西方民間歌舞形式的同時,融入中國民間舞曲元素,在作品中體現出我國山東地區的特色說唱方式,把中國樂曲元素融入西方歌曲,把中國作品帶向了世界。
從上面的作品分析中得出,五聲旋律一直被使用。在引子部分,左手部分是1~5小結,作曲家通過分解和弦的方式,以右手五聲調式旋律作為搭配,快速律動之下,奇妙地產生中西結合的效果。在隨后的第8小節慢板抒情樂章中,右手同樣運用五聲調式旋律,并且加入了附點音符,讓樂句帶有一種幽默的味道,這在整個作品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第四首曲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崔世光在音域上廣泛運用柱式和弦和民族色彩,在五度音程疊置之間的轉換,改變了和弦的三度關系,其作用是為了體現民族的思維,讓讀者能夠從樂曲中感受到文化的不同。在隨后的高潮階段13-50小節中,采用四、五度疊置和弦與八度柱式和弦,讓音響效果變得更為強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音樂的緊張感,把樂曲推向高潮,同時也展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讓聽眾十分享受。
從《鋼琴上的福斯特》中,聽眾可以發現其中有非常多的中國傳統樂器的運用,而且崔世光受到了中國傳統樂器的積極影響。在第二首曲子中,借鑒了古箏自下而上連續撥弦的演奏技法,并運用到141小節當中,通過不斷變化和聲以及連續幾十個由上而下的連音,模進織體的交替律動。此外,崔世光還運用了笛和鑼鼓的演奏技法,分別在第四首曲子的結尾和開場1~4小節中加以運用,使樂曲更加熱烈,更具備感染力。通過民族器樂元素的運用,可以使曲子更具有中國特色,更具有標準性和賞析性,在傳統的中國鋼琴作品中,這個就可以作為代表作品拿出來進行分析。
第二首曲子的第一部分A段中,左手用了大跳音程,將托卡塔活潑的特點融入作品中。所謂托卡塔,是一種即興創作技法,利用彈撥樂器中的一段來表現樂曲。作曲家融入托卡塔,使樂曲聽起來更為果斷有力。
此外,第二首曲子還運用了復調模仿式的創作手法,同一旋律的半音階在高八度的模進下,以均勻的三連音形成基本律動。這樣的安排促使樂句更加靈動和富有表現力。
如前所述,崔世光的鋼琴組曲《鋼琴上的福斯特》結合了中國的民族樂曲元素和西方的作曲技巧,對于演奏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將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國民族特色在演奏上完美呈現,是演奏者需要花很長時間思考的問題。
演奏者在演奏第一首曲子時一定要注意對音樂的理解和對手指的控制。演奏者需要把握好氣息的連貫性以及對手指下鍵力度的控制,同時還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
樂曲第一部分中,崔世光將聽者帶進舒緩的舊時光中。在樂曲第一部分的19~22小節中,崔世光將歌曲《我的肯塔基故鄉》副歌旋律部分加入素材中,并且用左手突顯旋律樂句,特別要加強對左手旋律的控制,為高音部分奠定基礎。在這首作品中,主旋律的彈奏需要慢速且深情地演奏,用接近于連奏的手法來進行演奏,這樣的連貫效果會更好。在彈奏的時候,作曲家左手應該全力進行手指貼鍵,控制好自身的力度。根據旋律音的上下走向進行適度的強弱起伏調整。而曲子后段主旋律稍微顯得重復,需要在原有的兩聲部基礎上加入左手低音聲部,加厚音域,讓接下來的主旋律移入中聲部中。因此,演奏的時候,力度應該要增強,并且要做到逐步漸強,特別要重視低音聲部的表現,一定要清晰自然。
演奏者如果要彈奏這首曲子,一定要注意手指的快速跑動,掌握好樂曲的速度和力度。第二首作為整部作品的重點之一,其在上個樂曲的基礎上又添加了憂郁的曲風,給人營造一種悲傷的氣氛。而曲子的后半部分中不止一次地改變速度標記,將中國戲曲的節奏感融入曲子中。中國民族音樂結合西方音樂的思維及別具一格的方式更具藝術價值。
樂曲的第一部分開始時速度不應該過快,在第34小節中右手進入半音階的跑動,演奏者需要輕巧快速地運用左右手進行跑動打著節拍。在此基礎上將重心放在左手,這里的演奏需要干凈,不要演奏成過分模糊的音效。在第51小節中主旋律反復變化,演奏者所表現的情緒需要更加豐富、有感染力,與之前的情緒形成對比。
第三首曲子重點考查演奏者對音樂的理解,需要演奏者把控氣氛。第三首曲子以中國五聲調式為主,旋律結合西方小資風格進行創作,使二者相輔相成。在作品中,以東西方國家民族特色而不停交融的高低音區,呈現著別具一格的演奏風格。這首曲子的引子部分右手要快速跑動,并搭配左手的分解和弦。引子的出現具有代表性,右手需要不斷下行的五聲音階輔助左手三度下行,右手旋律盡量做到連貫絲滑,與左手跳躍、彈性的斷音音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在主題的表達中,高聲部部分應該緩慢進行演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力度的變化,由弱到強。此外還要注意1-5小節,不需要踩踏板,直到第6小節的八度強音處才加入踏板。這首曲子A段7-19小節帶著中國五聲調式的元素,演奏者要想演奏出古琴的效果就一定要解決“走音”的彈奏方式。
第四首曲子充滿活力且富有情趣,很有感染力,通常會給聽者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作為全篇最后一個曲子,創作者利用眾所周知的音樂風格,充分體現二度走向與五聲性特征,在和聲上大量運用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四度、五度疊置和弦與傳統三度和弦混置,讓作品形成鮮明對比與節奏色彩的形態。在鋼琴演奏上,使用托卡塔式技巧,發揮出鋼琴的獨有表現形式,將作品推向高潮。演奏者需要把握好手指的清晰度和靈巧度。在這首曲子中的第一部分,演奏者要突出鑼鼓的音響效果,突出重音記號。在第二部分B段中,需要注意右手旋律的律動,左手則要做好斷奏演奏,左右手形成鮮明的對比。158~175小節需要有非常好的爆發力,做到一氣呵成,展現出強烈的、積極向上的音樂形象,讓聽者為之震撼。
崔世光是中國鋼琴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參與者,一直以來探索著各類風格的作品。他的作品想象豐富,并不斷進行修正,錘煉出鋼琴上“中國語言”的魅力,在創作出中國鋼琴音樂的同時,反映出中國鋼琴音樂發展的歷程。
《鋼琴上的福斯特》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體現出崔世光獨特的創作思想,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對19世紀美國人民儉樸生活的描述,將這些細微的感情用樸實的民間語調和大眾喜愛的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通過鋼琴作品表現出來。在創作技法上,把中國民族音樂語匯與西方創作技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采用西方民間歌曲的主題素材,運用西方曲式結構,把中國民族器樂元素融入進去,展現中西結合的理念,體現出作曲家獨特的創作思維與獨特個性。
在演奏與教學這部作品的時候,要理解作品的要義,將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傳統元素融合在一起,做到把作品趣味性演奏出來的同時,更加完美地演繹作品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