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兆暉 林學杰 陳秋強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 漳州 363100)
2019年12月以來,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各行各業的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畜牧行業也不例外,但在疫情出現和發展、清零過程中總體趨勢依然向好(如圖1所示)。依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牧業總產值除了在2016-2018年有所下滑以外,在新冠疫情發生和后疫情時代,增長趨勢明顯。

圖1 全國牧業總產值發展趨勢圖(來源:國家統計局)
為了驗證新冠疫情對畜牧行業是否有本質影響,本文從宏觀經濟數據的各項綜合指標出發,基于基本的數據可視化分析、統計檢驗方法,通過對比新冠疫情發生前、新冠疫情國內阻斷期間及清零后常態化防控三個階段的行業經濟狀況,最終分析出新冠疫情傳播和我國的防控機制對畜牧行業的影響,并挖掘其可能存在的原因,為未來行業的發展預測及相關的政策研究提供可靠的參考。
為了簡化分析過程,考慮到時間序列數據長度的均衡性,本文將研究數據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疫情發生前,即2016年1月-2019年12月。該階段新冠疫情尚未爆發,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無較大外部沖擊;第二階段為攻堅摸索階段,即2020年1月-2021年12月,該階段我國疫情爆發應對措施較為嚴格,付出了巨大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進行疫情防控;第三階段為科學防控階段,即2022年1月至今。該階段我國面對傳染性更強的奧秘克戎毒株,堅持動態清零防控,同時國外疫情倒灌壓力增大,導致大中型城市疫情呈現反復散發狀態。
畜牧業是一種產品易腐、人力密集、生產過程中較為依賴人流、物流,要求生產連續性高的行業。因此為了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而不得不采取的封禁措施,往往會對畜牧行業的生產連續性、物資供應安全環節、產品銷售等帶來非主觀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在:
新冠疫情防控一方面使得一些處在疫區的飼料生產企業因為缺乏生產人員及物流受阻而中斷生產;另一方面,對于一些處在疫區的畜牧企業,也往往因為限行封路無法獲得足夠的飼料供給。這兩個因素極易影響畜牧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由于新冠疫情,人員無法跨區域流動,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畜牧企業招工較以往更為艱難。由于畜牧企業生產場所衛生條件較為一般,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畜牧企業人員管理成本費用會加大,客觀上增多了畜牧企業的管理成本支出。
由于居家隔離、企業停工停產、學校停課等疫情防控措施的間歇性實施,居民消費習慣有所改變,尤其是戶外消費、企業采購和集團消費等幾乎停滯,因此對畜牧行業來說,市場總體需求呈現下滑趨勢,客觀上限制了企業的生產。
新冠疫情下,一些市場銷售門店不得不間歇性關停,物流不暢,限制了畜牧企業產品的跨域流通速度,這也致使產品保質期較短的畜牧企業銷售渠道困難重重。
基于本文的主題假設,基于CEIC中國經濟數據庫,從前文劃分的三個階段,觀察新冠疫情各階段畜牧行業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
肉豬是畜牧行業中的一個重要品種。豬的飼養、出欄、屠宰,是觀察畜牧行業狀況的一個有效指標。因此觀察三個階段,從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集貿市場仔豬零售價格可以發現,新冠疫情的爆發并未給仔豬價格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而新冠疫情爆發前的非洲豬瘟對該行業的影響反而更大。另一方面也應注意到,在新的科學防控階段,畜牧業的生豬養殖意愿依然低迷,如圖2所示。通過對仔豬零售價格分三個不同階段的一元線性回歸可以發現,三個不同階段的仔豬零售價格的回歸方程式相差較大,并且可決系數較低。

圖2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集貿市場仔豬零售價格對比圖(來源:農業農村部)
觀察集貿市場仔豬零售價格基于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如表1所示)可知,由于顯著性概率P小于0.01,因此集貿市場仔豬零售價格在新冠疫情不同階段存在本質不同。

表1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集貿市場仔豬零售價格方差檢驗結果表
在生產方面,觀察農業農村部的生豬定點屠宰量月度數據可以發現,在我國打贏武漢疫情保衛戰后,生豬生產趨勢一直穩步上升,但是在近期由于奧秘克戎毒株的防疫難度加大,對生豬屠宰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如圖3所示),并且經過一元線性回歸后得到的回歸方程系數差異較大。
基于單因素方差分析對生豬定點屠宰量數據的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顯著性概率P大于0.05,說明無法推翻在新冠疫情不同階段該數據指標特征相同的假設。

表2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生豬定點屠宰量方差檢驗結果表
在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由商務部統計的規模以上定點企業的豬肉白條肉出廠價格的變動趨勢上可以發現,新冠疫情的出現打破了豬肉白條肉出廠供應價格的平穩趨勢,帶來了一定的下滑沖擊。如圖4所示。

圖4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規模以上定點企業豬肉白條肉出廠價格對比圖(數據來源:商務部)
由于商務部對白條肉的價格只統計到2021年5月,未覆蓋我們所定義的第三階段,因此本文補充國家發改委統計的生豬出場價格作為輔助。從生豬出場價格可以發現,新冠疫情前和后疫情時期的生豬供應情況均較為低迷,而疫情摸索期間的供應形勢較好(如圖5所示)。基于一元線性回歸的擬合方程發現,生豬出場價格的回歸方程式在新冠疫情不同階段差異較大,同時可決系數較低,解釋性不強。

圖5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生豬出場價格對比圖(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生豬出場價格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顯著性概率接近于0(如表3所示),可以認為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生豬出場價格存在不同的特征,差異較為顯著。

表3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生豬出場價格方差檢驗結果表
由于我國畜牧產品供應不完全依賴自身生產,因此筆者查閱海關總署統計的豬肉進口數據(如圖6所示)發現,我國豬肉進口供應情況在新冠疫情探索期依然較為旺盛,而在科學防控新階段存在一定下行趨勢。線性回歸結果也顯示,新冠疫情發生前和發生后,我國豬肉進口數量存在顯著的差異,但是疫情防控措施的變化對該數據指標沒有明顯的影響。

圖6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進口豬肉數量對比圖(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在銷售端,觀察肉類產品的市場價格變化可以發現,豬肉的需求波動呈現與供應端一樣的趨勢,在后疫情時代存在急劇下滑的趨勢,但觀察牛羊肉的零售價格時卻發現,市場對牛羊肉需求趨勢變動不大,但依然需要注意,在奧秘克戎毒株快速傳播的周期里,市場對牛羊肉需求呈一定的下滑趨勢(如圖7、圖8所示)。

圖7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集貿市場豬肉牛肉、羊肉零售價格對比圖(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圖8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集貿市場牛肉羊肉零售價格對比圖(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基于進一步的方差分析可以發現(如表4所示),雖然在數據可視化上,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牛羊肉的零售價格發展趨勢并無明顯不同,但是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新冠疫情不同階段,豬肉、牛肉和羊肉的零售價格波動均出現了不同的特征變化,顯示新冠疫情對這三類主要的肉種零售市場帶來了明顯的沖擊,其市場波動規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表4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集貿市場豬牛羊肉零售價格方差檢驗結果表
畜牧業副產品,例如雞蛋、牛奶,根據商務部的農產品零售價格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我國牛奶的消費較為穩定,呈現穩步增長狀態,并未受到疫情的大幅影響,而雞蛋的零售價格略有波動,但未在科學防控階段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如圖9所示)。

圖9 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牛奶和雞蛋零售價格對比圖(數據來源:商務部)
通過對畜牧業在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的宏觀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雖然豬肉為主要品種的養豬行業呈現了在疫情不同階段表現不同的特點,但是考慮到2018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的合并影響,并輔助觀察了牛肉和羊肉、雞蛋和牛奶等副產品的市場表現,可以認為新冠疫情對畜牧行業帶來的是顯著的沖擊。
為了有效應對畜牧業面臨的危機,對沖新冠疫情防控方式帶來的行業下滑沖擊,本文認為相關監管部門和畜牧企業應當考慮:
(1)出臺科學的復工復產指南,指導各地開展針對性防疫,避免過于粗放的防疫方式阻斷畜牧行業必要的物資流動,將防疫政策落細落靠,避免不當的防控措施給畜牧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2)畜牧行業應當逐步實現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升級,通過行業轉型升級,提高畜牧行業的生物安全水平,實現集約化的安全管控和生產風險管理,從而對沖后新冠疫情時代的外部風險。
(3)配套金融支持政策,通過短期的輔助措施來提高畜牧企業和散戶的抗風險能力,避免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大量倒閉潮,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