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國 陳 文 方 柏 李秋慧
緩慢性心律失常主要特征為清醒、靜息狀態下持續性心率每分鐘低于60次,同時伴有頭暈、乏力、心悸等臨床癥狀,若不進行規范治療,可對心臟功能造成損傷,甚至出現死亡,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針對此類患者主要以起搏器植入和常規西藥治療,但兩者均存在不足,如藥物不良反應、臨床療效不明確,及起搏器價格貴等[2,3]。近年來,隨著中醫實踐與理論的不斷發展,認為該病位在心,以氣陰兩虛為常見證型,治療應以補氣養陰為主。養心定悸顆粒具有溫陽安神、復脈定悸、益氣補血的功效,是以《傷寒雜病論》中炙甘草湯為原方而制成的中成藥[4]?;诖?,本研究分析養心定悸顆粒對緩慢性心律失?;颊吲R床癥狀及心功能的影響,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廉江市人民醫院2019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緩慢性心律失?;颊?02例,隨機分為2組,各51例。觀察組年齡21~76歲,平均(58.68±3.46)歲;男29例,女22例;心功能分級:Ⅱ級28例,Ⅲ級23例。對照組年齡22~80歲,平均(58.23±3.12)歲;男30例,女21例;心功能分級:Ⅱ級27例,Ⅲ級24例?;颊咦栽负炇鹬橥鈺?。比較2組上述資料,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西醫符合《中國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5]中緩慢性心律失常相關標準;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中緩慢性心律失常相關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心室率<60次/min;抗心律失常藥停用>5個半衰期或未服用過相關藥物。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哺乳或妊娠期女性;重度心臟疾病(嚴重心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嚴重高血壓病、先天性心臟疾病;造血功能異常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伴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00 mg,國藥準字H20113013)口服,每天1次,100 mg/次;單硝酸異山梨酯片(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0 mg,國藥準字H19990113)口服,每天2次,20 mg/次;卡托普利片(吉林省東盟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5 mg,國藥準字H22021418)口服,每天2次,12.5 mg/次;阿托伐他汀鈣片(Pfizer Inc,規格:10 mg,批準文號:H20170215)口服,每天1次,20 mg/次;阿托品(河北東風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3 mg,國藥準字H13021843)口服,每天3次,0.3 mg/次;同時輔以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運動等方式。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用養心定悸顆粒(啟迪古漢集團衡陽中藥有限公司,規格:12 g/袋,國藥準字Z10950068)口服,每天1次,3 g/次。2組均連續治療28 d。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氣短、心悸等癥狀消失,每天平均心率提高超過10次/min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每天平均心率提高5~10次/min為有效;動態心電圖及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②臨床癥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評定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8 d后氣短乏力、頭暈、胸悶、心悸癥狀,按照癥狀嚴重程度,分別記0、1、3、5分,分值越低說明癥狀越輕。③心功能:分別于治療前、28 d后用超聲心電圖檢測儀2組左心室舒張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EVF)。③不良反應:用藥期間記錄2組患者口干、嘔吐、腹瀉、食欲下降等發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積分治療28 d后,2組臨床癥狀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
2.3 心功能指標治療28 d后,2組LEVF均提升,LVEDD均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2組用藥期間,對照組出現食欲下降1例,腹瀉3例,嘔吐1例,不良反應率為9.80%(5/51);觀察組出現食欲下降2例,口干1例,腹瀉1例,嘔吐2例,不良反應率為11.76%(6/51);組間對比總不良反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02,P=0.750>0.05)。
緩慢性心律失常可由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心肌缺血、心臟原發病引起,以心律持久性減慢為主要特征,其心動過緩程度可直接影響臨床癥狀輕重程度,嚴重時會產生呼吸困難、乏力、暈厥等癥狀,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響[7]。阿托品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常用藥之一,其可阻礙M膽堿能受體,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肌細胞的抑制,提高竇房結細胞興奮性,進而加快心率[8]。但臨床應用發現,長期用藥易產生耐藥性,且不良反應較多,臨床療效欠佳,故應用受限。
中醫將緩慢性心律失常歸為“怔忡”“心悸”范疇,為血脈不通、氣滯血瘀、心氣不足所致,故臨床治療應以化瘀通絡、益氣活血為原則[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8 d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臨床癥狀積分低,LEVF水平高,LVEDD低,提示養心定悸顆粒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心功能。分析原因在于:養心定悸顆粒組方包括大棗、阿膠、黑芝麻、生姜、麥冬、紅參、桂枝、炙甘草等,其中炙甘草為君藥,有氣而復脈、補虛調和之效,黑芝麻、麥冬、大棗、紅參、阿膠等為臣藥,有安神潤燥、養血安神、滋陰生津之效;生姜、桂枝為佐藥,有溫陽化氣、溫通經脈之效[11,12]。諸藥共用,可調和陰陽、扶正祛邪、暢通氣血,共奏補血復脈、益氣滋陰之功;進而減輕患者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F代藥理研究證實[13-15],麥冬中含有的總糖和皂苷提取物,不僅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營養心肌、改善左心功能,還有抗心律失常效果;炙甘草有抗早搏作用,可強化心肌功能,進而改善心肌微循環;地黃衍生物及提取物醇苷可使腎血管擴張,達到強心、降壓的作用;桂枝提取物桂皮醇可擴張外周和中樞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肌攝氧量,進而改善心功能;大棗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質cAMP,其可擴張血管,使心肌收縮力增強,進而改善心功能。諸藥聯用,可做到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從充分發揮益氣滋陰、通陽復脈的效果。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養心定悸顆粒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心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組間不良反應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養心定悸顆粒用于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中,安全性良好。本研究因多種因素影響,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納入樣本量有限;②隨訪時間短,且未測評患者遠期治療效果;③未增加與研究的對比,今后臨床仍需從擴增樣本數量、增加隨訪時間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結果真實性。
綜上所述,緩慢性心律失?;颊邞灭B心定悸顆粒治療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和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