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克川
據統計,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圍內呈持續上升趨勢[1]。根據國際權威癌癥研究中心最新發布數據表明,在全球范圍內癌癥的新發病例約有1503萬,病死病例約有865萬,近6年來患病人數約在3928萬,亞洲的惡性腫瘤患病率、發病率以及病死率占全球首位,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居民死因首位[2,3]。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現狀,現報道如下。
腫瘤疾病的病因與病機較為復雜,各個學者均有自身的獨特見解,有研究學者認為,郁毒痰瘀為癌癥的核心病機,腫瘤惡化因素是正傷,腫瘤生長源頭是自養,而留結腫瘤為腫瘤發病之基,腫瘤復發根本是殘留,腫瘤轉移原因是流注[4]。異常增生的癌細胞進程由癌毒推動,同時容損傷陰精與擴散,稱為陽毒,癌毒最易使陰虛者發病,有學者研究中明確指出了陰虛是腫瘤發病的初始動機[5]。后續學者在已證實研究上創新地提出癌瘤轉移與陰虛相關,同時癌瘤血管增生由陰虛促進的理論。朱雪瑩等[6]認為,產生腫瘤的原因復雜,寒少熱多,根為痰,實證主于早期,虛實夾雜中期,虛證為主為晚期,并提出了邪之內生化火瘀滯理論,以及五臟六腑皆能化火生毒理論。有不少專家創新性地提出癌癥的血涌成壅成瘤論、邪氣盤踞論、正氣紊亂論、痰毒作祟論、非瘀血論,認為癌癥具有血涌成壅、氣亂、毒踞、痰結基本的病理因素和共性的發病病機[7]。形成腫瘤的關鍵因素是升降氣機失調,而正虛與失調氣機功能關系密切,同時用調暢氣機理論做基礎,柴胡劑治療腫瘤達到較好的療效。
①胃癌:胃癌患者的舌色以青紫色為主,而患者經根治性手術治療后以淡紅舌舌色為主,在胃癌早期患者中舌色以淡白舌和絳舌者居多;②食管癌:食管癌患者以紅舌舌色為主,舌苔為白苔多見,黃白相兼為其次,以裂紋舌和胖大舌舌形多見;③肺癌:肺癌患者以紅色、青紫舌最為常見,其隨病情進展青紫舌程度逐漸加重,肺癌患者臨床分期越晚,其舌象青紫程度越重;④乳腺癌:肺癌患者舌象淡白、紅舌占比均低于乳腺癌,而肺癌紫舌的占比升高;⑤結直腸癌:患者舌下絡脈根據大腸癌不同證型表現不同,如形態、粗細、瘀斑、長短、瘀點、顏色等,虛證中的肝腎陰虛證與脾腎兩虛的舌下絡脈長度,明顯短于瘀毒內阻證與濕熱蘊結證患者的舌下絡脈長度;⑥肝癌:肝癌非瘀血舌象患者在疼痛發生率、疼痛評分、門脈高壓發生率等方面較瘀血舌象者降低,且門脈高壓發生率、大便潛血陽性率多表現為舌下脈絡明顯增寬,在疾病分期中,Ⅰ、Ⅱ期患者舌苔以薄、厚苔為主,Ⅲ期患者以剝苔、少苔多見。
以辨證論治為基礎的整體觀念指導下,治療總則以求本治病、祛邪扶正、以平為期、陰陽調和為主,針對發病原因確立一系列治療惡性腫瘤的大法,包括扶正固本法、清熱解毒法、理氣解郁法、化痰散結法、活血化瘀等[8]。扶正固本法:臨床中固本培元、扶持正氣多用補血、健脾、益氣、益腎、滋陰等中藥方劑,脾臟白介素-12可通過益氣方中的黃芪多糖使免疫細胞的分泌分化增多,使免疫能力增強,滋陰方中的六味地黃丸對人的肺癌細胞與肝癌細胞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清熱解毒法:發生的腫瘤主要病因病機為熱毒內蘊,通過直接選用泄毒清解、降火瀉熱類藥物祛除病邪,相關實驗發現,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趨化因子可通過清熱解毒方表達下調,同時趨化因子受體上調,通過調控免疫分子達到抑制腫瘤、炎癥的作用[9]。理氣解郁法:腫瘤重要的病機為氣機郁結,史楠楠等[10]認為,治療腫瘤的主要治法為理氣解郁法,主要以調理氣機治療,臨床中惡性腫瘤治療廣泛應用升降散,通過祛腫瘤熱毒、化腫瘤痰瘀、散腫瘤邪實、補腫瘤內虛而調節氣機[11]。化痰散結法:在腫瘤的病機中痰凝郁結占有重要地位,依據結者散之理論,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化痰散結為基本治法,研究表明,化痰散結方可使腫瘤間質成纖維細胞活化相關蛋白的表達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斷間質成纖維細胞的活化,使腫瘤生存的微環境改變,從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12]。活血化瘀法:惡性腫瘤的病機公認為血瘀,發生發展伴隨腫瘤的整個過程。Shen L等[13]提出,活血化瘀方劑中的藏紅花酸可抑制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誘發大鼠胃癌,并能促凋亡、抗增殖、抗氧化的抑制胃癌作用,但在腫瘤治療中運用活血化瘀藥物仍然存在爭議[14]。
中藥復方:清燥救肺湯上調細胞凋亡相關基因表達,從而抑制蛋白表達,且磷酸化水平依賴性的劑量減少,使增殖和生長肺癌得到抑制[15]。Wu Y等[16]認為健脾補腎復方抑制血管新生是通過細胞因子作用于免疫系統,使起到延緩腫瘤生長、抑制大腸癌的作用。針灸:目前在國內外,針灸抗腫瘤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廣泛運用于臨床,其抗腫瘤作用的發揮可能是通過調節免疫功能,相關研究發現,給予皮下瘤、胃癌、肝癌模型大鼠電針療法可使腫瘤體積減小,并提高外周血中免疫細胞的含量,可能通過改善免疫功能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17,18]。中藥單體:腫瘤標記物組織缺氧誘導上皮細胞間質轉型是通過人參皂苷調節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和侵襲受到阻止[19]。苦參堿將細胞外相關信號激酶通路下調,達到誘導細胞凋亡與抑制橫紋肌肉瘤細胞增殖,從而發揮抗腫瘤的效果[20]。中藥提取物:抑制大鼠癌是通過鐵皮石斛的高劑量提取物達到,可通過癌變相關細胞因子調節、誘導細胞凋亡、脫氧核糖核酸損傷、氧化應激等機制對防治胃癌采取措施[21]。通過苓甲抗癌復方提取物使荷瘤小鼠腫瘤的生長得到顯著抑制,腫瘤壞死誘導,促增殖蛋白腫瘤抑制表達,脾臟中血清中白介素-10和調節性T細胞的比例與轉化生長因子-β的含量降低,提高γ干擾素、顆粒酶B、白介素-2、穿孔素的含量,使免疫功能提高同時抗腫瘤[22]。下調細胞周期素由女貞子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促成,使神經膠質瘤細胞凋亡[23]。
惡性腫瘤在中醫藥中的治療效果雖獲得了肯定,但統一規范的診斷治療標準并未形成,難于推廣。辨證論治為中醫治療原則,明確腫瘤病因病機的生物學基礎為統一規范的根本,使統一辨證達到規范。盡管研究惡性腫瘤的學者們做了大量關于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的工作,但兩者缺乏橋梁,可將二者利用轉化醫學銜接,使診斷治療標準統一規范,可有效提升中醫藥腫瘤的治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