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璇 林彩戰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較常見的一種微血管并發癥,主要病理特征為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腎臟肥大、系膜區細胞外基質增多、腎小管基膜增厚,若不及時治療,一旦發展至顯性蛋白尿期,患者腎臟損害不可逆轉,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針對DN顯性蛋白尿期患者使用西藥治療雖能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療效果欠佳,難以有效遏制腎功能進展。中醫治療DN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經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其中糖腎方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等功能,考慮將其應用于顯性蛋白尿期可獲益,而逐漸被應用于此病的治療[3]。本研究分析糖腎方治療DN顯性蛋白尿期的療效與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擇2020年1月—2021年3月就診于陽江市陽東區人民醫院的90例DN顯性蛋白尿期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5例。2組性別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例,
1.2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方案)》[4]中DN顯性蛋白尿期相關診斷標準。中醫符合《糖尿病腎臟疾病中醫診療標準》[5]中氣陰兩虛證辨證標準:氣短懶言,神疲乏力,尿頻尿多,頭暈多夢,咽干口燥,尿濁,心悸不寧,手足心熱,舌體瘦薄,淡紅,苔少而干,脈沉細無力。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18歲者;符合DN中西醫診斷標準者;肝功能正常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腎臟疾病,如腎病綜合征、腎囊腫、腎結石等者;存在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造血系統疾病者;肝功能損害者;過敏體質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精神疾患者。
1.4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西醫治療,以氯沙坦降壓、甘精胰島素或格列喹酮或降糖治療為主,必要時加用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降壓、他汀類降脂藥調脂,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飲食宣教、健康教育等干預,連續治療3個月。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用糖腎方治療,即沖服糖腎方顆粒(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618937,規格:4 g/袋),方藥包括黃芪、大黃、生地黃、鬼箭羽、山萸肉、枳殼、三七等,1次/d,連續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6]。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降低>50%或尿清蛋白排泄率降至正常,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糖指標恢復正?;蛳陆?/3,臨床癥狀消失,腎功能指標恢復正?;蚪档?5%為顯效;24 h UPQ或尿清蛋白排泄率、HbAlc、血糖指標有所降低,臨床癥狀改善,腎功能有所好轉為有效;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均無明顯變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24 h UPQ、HbAlc、血清胱抑素C(Cys C)、肌酐(Scr)等實驗室指標,使用比濁法測定24 h UPQ;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HbAlc;肌氨基酸氧化酶測定Scr;免疫比濁法測定Cys-C。③對比2組治療中不良反應(頭暈、惡心、乏力等)發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實驗室指標治療前2組實驗室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24 h UPQ、HbAlc、Cys C、Scr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表3 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實驗室指標對比 (例,
2.3 不良反應對照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9%(4/45),其中惡心2例、頭暈1例、乏力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2/45),其中惡心1例、頭暈1例。2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χ2=0.179,P=0.398)。
DN發生與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糖代謝異常、氧化應激等因素有關,一旦患者病情進展為顯性蛋白尿期,病情難以逆轉,預后較差[7]。西醫針對DN顯性蛋白尿期患者多使用糾正脂代謝異常、控制血糖血壓和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減少尿蛋白等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至終末期腎病,但受個體差異性影響,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臨床仍需尋求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8]。
DN顯性蛋白尿期屬于中醫“虛勞”范疇,核心病機為氣陰兩虛、瘀滯絡脈,因氣虛無力,血液運行受阻而成瘀血停滯,陰虛脈絡失養,痰瘀膠結,腎絡痹阻,而瘀滯腎絡貫穿整個病程,治療的關鍵在于活血化瘀、益氣養陰[9,10]。本研究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24 h UPQ、HbAlc、Cys-C、Scr水平較對照組低;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糖腎方治療DN顯性蛋白尿期可減少尿蛋白,改善血糖水平,阻礙腎功能惡化,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在于,糖腎方虛實兼顧,方中黃芪可消腫化瘀、補氣、利水,為君藥,鬼箭羽、大黃、三七、生地黃為臣藥。鬼箭羽配伍三七可破血通經、消腫化瘀,改善腎臟血管微循環,使水腫減輕;生地黃可滋陰補腎,與黃芪配伍共奏補而不滯、陰陽同調、益氣滋陰之效;大黃可破積滯、瀉熱毒、行瘀血;山萸肉、枳殼為佐藥,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山萸肉補腎澀精。諸藥共奏滋陰補氣、活血通絡之效[2,11]?,F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含有黃芪多糖、皂苷類、黃酮等,可對TGF-β1表達起抑制作用,進而清除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損傷,且黃芪含有的硒元素可保護腎小球基底膜機械屏障,具有降壓、降低蛋白尿、改善腎功能等作用,還具有調節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利尿等作用[12];生地黃具有抗凝血、降血糖、抗過敏、抗炎、降血壓等作用;鬼箭羽含有降糖的草酸乙酰鈉;大黃可減少腎組織能量代謝,抑制腎臟肥大,減少殘余腎臟的代謝,減少蛋白尿,對腎功能起到保護作用,避免其進一步衰竭;山萸肉多糖有明顯抗氧化、降血糖、抗炎作用[13];枳殼可增加腎臟血流量,促進排鈉利尿;三七可調節糖代謝、抗炎、抗血栓[14]。此外,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糖腎方,可利用不同藥理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保護腎功能。
綜上所述,DN顯性蛋白期接受糖腎方治療安全性較高,可減少尿蛋白,改善血糖水平,阻礙腎功能進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研究因納入樣本量少,研究周期短,為對患者遠期療效進行評估,為與他人研究結果進行對比等,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臨床仍需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開展與他人研究結果對比等,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真實性,以為臨床治療DN顯性蛋白期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