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蘭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癥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病情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身心健康[1]。目前該病無法根治,西醫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組胺藥、抗膽堿類藥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相關癥狀,但治療時間較長,且不良反應多,患者無法耐受,整體治療效果不佳[2,3]。中醫認為AR屬“鼻鼽”范疇,主要因正氣不足、肺氣不宣導致風寒入體,引發鼻竅失利,治療應以腎、脾、肺為主[4]?;诖?,本研究在AR患者中采用通竅止鼽湯治療,分析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8月—202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收治的AR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4.25±2.54)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0.78)年。觀察組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4.31±2.48)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0.74)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標準①診斷標準:西醫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解讀》[5]中AR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出現眼癢、鼻塞、流涕、噴嚏及鼻氧等癥狀,且呈持續性加重趨勢;中醫符合《中醫診治變應性鼻炎的研究進展》[6]中關于鼻鼽-肺虛體寒診斷標準,患者頻繁流涕,畏風乏力,易感風寒,咳嗽痰稀。②納入標準:短期內未使用影響藥物治療;對研究藥物不過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排除標準:腦血管疾病;精神異常;患有感染性疾病;合并哮喘;伴有嚴重器質性病變。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患者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89,規格:10 ml/支)口服,1支/次,1次/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通竅止鼽湯治療,主要包括黃芪30 g,黨參20 g,白芷、桔梗、桂枝、辛夷、防風各12 g,炒白術15 g,蒼耳子9 g,甘草、細辛各6 g??筛鶕颊吲R床癥狀調整用藥方案,鼻涕過多者加用茯苓、薏苡仁各12 g;噴嚏嚴重者加用地龍10 g;鼻塞嚴重者加用藿香9 g。水煮服用,1劑/d,于患者早晚餐后服用,2組治療時間均為4周。
1.4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顯效:治療后患者鼻塞、噴嚏、流涕等臨床相關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治療后患者鼻塞、噴嚏、流涕等臨床相關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鼻塞、噴嚏、流涕等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IgE。治療前、治療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患者IgE水平。③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治療后對患者鼻塞、流涕、噴嚏及鼻癢癥狀進行評分,0~3分分別代表正常、輕度(癥狀較微,易忍受)、中度(癥狀較為明顯,但患者可忍受)、重度(患者癥狀嚴重且呈持續性加重,無法忍受,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評分范圍0~12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癥狀越嚴重。④安全性。統計2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包括頭暈、嗜睡、腹部不適、局部紅斑等。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過敏性鼻炎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免疫功能治療前,2組免疫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gE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過敏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對比
2.3 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2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鼻塞、流涕、噴嚏及鼻氧等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過敏性鼻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對比 (分,
2.4 安全性對照組頭暈3例、嗜睡1例、腹部不適2例、局部紅斑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78%(8/45);觀察組頭暈1例、腹部不適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2/45)。2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50、P=0.044)。
AR由多種免疫介質共同參與,患者以鼻黏膜敏感度升高為典型特征,傳統西藥治療僅可暫時控制患者病情,遠期效果不佳,易導致癥狀反復發作。中醫認為AR正氣不足、臟腑虛損,易致風寒入侵鼻竅不通,臨床治療應以調理腎肺部機能為主[7]。
Th2細胞因子異常是AR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可分泌IL-4,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導致IgE大量產生,加劇患者病情及炎癥反應。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為H1受體阻斷劑,能夠減少組胺釋放,并可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過敏癥狀,具有強效抗變態反應作用。但單一用藥無法達到患者預期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IgE水平低于對照組,鼻塞、流涕、噴嚏及鼻氧等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通竅止鼽湯治療AR患者較單一西藥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通竅止鼽湯主要包括黃芪、黨參、白芷、桔梗、桂枝、辛夷、防風、炒白術、蒼耳子、甘草及細辛等,主要通過益氣固表、通竅、止涕方法治療AR[9]。黃芪可補氣固表、健脾消腫、抵御外邪;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和胃生津之功效;白芷、蒼耳子、炒白術可發揮溫肺散寒、補氣健脾、祛風通竅之功;桔梗、桂枝可宣肺利咽、溫通經脈;防風、甘草具有祛風解表、健脾益氣之效;細辛可溫肺、通竅,多種藥物共奏護脾固腎、祛風止癢、溫肺散寒、補氣固表之功效。藥理學研究顯示,炒白術、白芷、黃芪及黨參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治療AR療效較佳;蒼耳子、辛夷可減少釋放炎性反應介質;甘草能夠降低IgE水平;細辛抗變態反應效用明顯[10]。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可防止組胺大量釋放,減少后期相關遞質分泌,聯合通竅止鼽湯可進一步減輕患者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改善。
綜上所述,通竅止鼽湯治療AR能夠調節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減輕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