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章印,劉吉興,于曙華,邱洋洋,彭 康,郎曉東,安梓豪
(1.嵩縣山金礦業有限公司; 2.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爆破是破巖的重要手段,有時甚至是唯一手段。巖石爆破效果主要由機械設備、工業炸藥、測量技術等決定[1-4]。目前,井下掘進斷面控制爆破通常采用垂直掏槽,其在只有一個自由面的情況下難以拋出巖石形成槽腔,從而難以為其他炮孔爆破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進而影響掘進進尺;并且垂直掏槽炮孔數目多,裝藥量大,炸藥消耗高[5-8]。近年來,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國內礦山已經大量引進鑿巖臺車,但由于鑿巖臺車體積較大、擺臂較長,其在掘進斷面中的應用較少,且難以鉆鑿傾斜角度較大的楔形孔[9-10]。
嵩縣山金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嵩縣山金”)于2019年引進鑿巖臺車,提高了生產效率。隨著開采深度的延伸,逐漸出現巷道掘進循環進尺小、大塊率偏高、超欠挖嚴重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嵩縣山金圍巖賦存情況,提出一種硬巖大斷面臺車掘進控制爆破方法,其利用鑿巖臺車代替傳統的鑿巖設備,可有效提高鑿巖效率,使鑿巖工作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現場應用效果較好。
嵩縣山金位于河南省嵩縣南部,行政區劃隸屬于嵩縣大章鎮,礦區距洛陽市120 km,距嵩縣縣城24 km,交通便利,能夠滿足生產需要。礦區內巖石類型單一,以雞蛋坪組上段英安巖、流紋巖為主,巖石硬度大,強度高,裂隙發育程度低,穩固性好,對礦床開采不會造成影響。礦區圍巖巖體質量等級基本為Ⅳ級,屬于較差巖體,巖體破碎,少數圍巖等級為一般巖體(Ⅲ級),局部也存在Ⅱ級圍巖,屬于中等可爆巖體。根據礦區現有條件,選用CYTJ45B型鑿巖臺車,釬桿長2.7 m,炮孔長2.4~2.6 m,鉆頭直徑43 mm,炮孔直徑45 mm。
但是,隨著礦山向深部延伸,巷道掘進中施工質量問題突出,施工成本居高不下。原爆破方案邊孔炮孔數目偏少,鉆孔精度低,現場爆破效果見圖1,主要存在問題為:①超欠挖嚴重,輪廓控制差;②爆破后礦石塊度不均,效果不穩定,大塊率經常偏高等;③斷面存在殘孔、殘藥現象,極大增加施工難度和經濟成本。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表面上看為工程問題,但究其本質而言,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于鑿巖爆破設計不規范、施工工藝不規范、技術標準缺乏和驗收標準缺失造成的,是技術問題。因此,亟需對現有的爆破方案進行優化升級,以實現安全高效生產的目的。

圖1 爆破現場效果
掏槽孔分為2種:一種是位于斷面中間的2個掏槽空孔;另一種是位于掏槽空孔周圍的一圈環形孔。掏槽空孔左右兩邊的環形孔采用微楔形掏槽,與工作面夾角為81°~83°(見圖2)。周邊孔分為3種:一種是位于斷面兩幫的邊孔;另一種是位于斷面頂板的頂孔;再一種是位于斷面底板的底孔。邊孔、頂孔和底孔均與巖壁間隔0.1 m。輔助孔均勻布置在掏槽孔和邊孔及掏槽孔和頂孔之間。總體炮孔布置見圖3。

圖2 微楔形掏槽

圖3 炮孔布置正視圖
1)掏槽孔。2個掏槽空孔的裝藥量為2~3卷乳化炸藥;掏槽空孔左右兩邊的環形孔共6個,為微楔形孔,6個微楔形孔加上掏槽空孔上下的2個垂直炮孔共8個掏槽孔,裝藥量均為7卷乳化炸藥;掏槽孔間距為0.5 m,掏槽孔前口間距為1.0 m,掏槽孔后口間距為0.4 m,所有掏槽孔皆需超深0.2 m,超深后的炮孔深度為2.7 m。
2)輔助孔。輔助孔分為上輔助孔、左輔助孔和右輔助孔,上輔助孔、左輔助孔和右輔助孔皆為一排,上輔助孔間距為0.5 m,左輔助孔和右輔助孔間距皆為0.6 m,左輔助孔與左邊微楔形孔和斷面左幫邊孔的間距皆為0.45 m,右輔助孔與右邊微楔形孔和斷面右幫邊孔的間距皆為0.45 m;所有輔助孔的炮孔深度皆為2.5 m,且為垂直炮孔,裝藥量均為6卷乳化炸藥。
3)周邊孔。邊孔、頂孔和底孔皆為一排,邊孔間距為0.5 m,頂孔和底孔間距皆為0.55~0.56 m,孔深皆為2.5 m,邊孔和頂孔裝藥量均為5卷膨化硝銨炸藥,底孔裝藥量為7卷乳化炸藥,邊孔需向左右各偏移預定角度,頂孔需向上偏移預定角度,而底孔需向下偏移預定角度。
各類炮孔爆破參數見表1。

表1 各類炮孔爆破參數
采用CYTJ45B型鑿巖臺車(見圖4)進行炮孔施工。其外形尺寸為:8 500 mm×1 500 mm×1 800 mm,鉆孔深度為2 700 mm,鉆頭直徑有43 mm和76 mm 2種。鑿巖前,應先清理工作面,撬除浮石,灑水降塵,做好支護,然后按炮孔布置圖用油漆標記好炮孔位置;隨后,采用2.7 m釬桿、直徑43 mm鉆頭,鉆鑿孔深2.5~2.73 m,平均2~3 min鉆鑿1個炮孔。施工時,應嚴格遵守GB 6722—2014 《爆破安全規程》,并按圖施工,炮孔傾角允許誤差為±1°,除掏槽孔孔底超深0.2 m,其余炮孔孔底應落在同一平面上。無充填體時,周邊孔應向外偏移,孔底偏移5°,與巖壁間隔0.1 m;有充填體時,周邊孔應平直。側幫有充填體時,兩幫邊孔距充填體預留0.2 m; 底幫有充填體時,底孔距充填體預留0.3 m。

圖4 CYTJ45B型鑿巖臺車
1)裝藥結構。光爆孔采用間隔裝藥,即:將炸藥卷按設計間隔距離捆綁在竹片(條)上并全長貫穿導爆索,正向起爆。其余炮孔均采用連續耦合裝藥,反向起爆,并采用孔內延期的起爆方式。
2)起爆順序。掏槽孔先爆,輔助孔次之,周邊孔爆后,頂孔最后起爆,具體見圖3。
3)爆破網絡。根據起爆順序,導爆管連接采用簇聯方式,每把不超過10根,用2發導爆管瞬發雷管傳爆,每個傳爆點均應嚴加防護覆蓋,以免炸壞網絡。最后采用2發瞬發雷管起爆。周邊孔內引出的導爆索,采用2根主導爆索復式連接的方法,保證起爆的可靠性。2根主導爆索連出后,根據起爆順序與導爆管相連起爆。為保證起爆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各炮孔雷管段數應與起爆順序相同。
4)炮孔堵塞。所有炮孔裝藥后,藥包孔口部分均應采用炮泥塞滿堵實。堵塞炮泥時應注意保護爆破網絡不受損。
爆破試驗地點選在嵩縣山金090103分層聯巷,斷面規格為3.00 m×2.85 m,采用優化后的爆破方案對其進行爆破,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090103分層聯巷爆破施工統計結果
對比分析原有爆破結果和優化后爆破試驗結果,爆破方案優化后,實際巷道寬度和高度更貼近爆破設計斷面規格。同時,邊孔實現光面控制爆破,總孔數增加了15~25個,爆破炸藥單耗較原來有所提高,但進尺提高較多,大塊率小,斷面控制較好。
本文提出了一種硬巖大斷面臺車掘進控制爆破方法,主要用于解決傳統垂直掏槽難以掏出巖石、鑿巖效率低、爆破效果差等問題。該方法利用CYTJ45B型鑿巖臺車,將鑿巖臺車與預定傾角的微楔形掏槽相結合,根據控制爆破參數進行炮孔施工,在嵩縣山金采場分層聯巷的巷道掘進應用中取得了成功,具有機械化程度高、進尺好、操作簡便、成本低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