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堂生
摘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文章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簡述引導初中生自主閱讀的理論基礎,提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自主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0-0061-04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許多語文教師都在積極探究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但是,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不佳。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取“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將知識及結論硬性塞給學生,不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習反饋及體驗,并將閱讀教學內容限制在考試題型的框架內,使學生很難有機會對文本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這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并對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調整,為學生自主閱讀創造有利條件。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提出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1.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較少
自主閱讀的時間過少是制約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升入初中后,學習任務明顯增多,很多學生會感覺時間緊張,每天忙于應付功課和作業,很少有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初中生每天能夠用來自主閱讀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做到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而且,有些學生不具備閱讀名家名篇的意識,閱讀沒有計劃,隨意性較強,只是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漫畫、獵奇小說等圖書。學生由于不具備自主閱讀的意識,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即使有空閑時間,也很少進行閱讀,這自然無法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師雖然已意識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因為課堂教學任務較多,并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閱讀,也不重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另外,部分學生家長也不支持學生閱讀與文化課無關的書籍,認為閱讀浪費時間,對成績提升沒有幫助。
2.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較差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但是傳統教學理念限制了教師的思維,部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將自己作為教學主體,不重視學生的反應和反饋,不注重與學生互動,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課堂參與積極性較差。這樣的教學雖然能夠保證教學進度,但是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及語文素養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有效閱讀,并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對文本的分析和討論中,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和討論中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思維發散能力。相關調查顯示,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程度較低,不愿意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缺乏清晰的認知,認為閱讀學習就是聽老師講課,自己記好筆記就行。這一觀念會抑制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不利于其個體成長。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會向學生灌輸一些解題技巧,但這對提高學生的實際閱讀理解能力意義并不大。
3.閱讀教學只注重對閱讀結論的講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只進行結論講解,一味向學生講授閱讀結論,卻忽視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程,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對學生的思維引導,這種功利性的做法會導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和總結產生依賴性,失去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再接觸新文本的時候依然無法進行獨立分析和理解,無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及語文素養,這實際上背離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宗旨。
4.學生沒有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
閱讀需要有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但是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視對閱讀方法的講解,只注重傳授閱讀題的解題方法,并試圖用解題方法來取代閱讀的方法,這會導致學生只能在解題方法的引導下做題,而不能獨立完成文本閱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相關調查顯示,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受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很多學生也沒有意識到提高自身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要想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就要重視對閱讀方法的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掌握閱讀方法是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產生愉悅感和成功感,進一步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1.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認知—發現學習理論是由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基于自身的認知來對接觸到的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所以,學生自身能動性的發揮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個性化認知能力的發揮,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知識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究來發現知識、提高素養,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有意義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并從教師規定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框架中解脫出來,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學習材料,建構與材料和自身相符合的學習情境,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意義的學習還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高效滲透,使學生的學習并不完全是對知識的掌握,還應該調動其情感,這才是學習能夠對學生個體成長產生深遠意義的重要原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化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大的提升。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在建構主義者看來,成功的知識探索需要建立在學生個體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的基礎上。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要求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借助現有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有效的建構,實現自身素養的有效提升。
1.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課堂參與度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以興趣為主導構建課堂教學的主體環節。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個體的學習積極性,只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優化設計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這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始終得不到提高,甚至使部分學生對語文閱讀課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比如,開展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時,考慮到這一單元的名著導讀中有與《駱駝祥子》有關的內容,但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這一作品的時候并沒有足夠的閱讀興趣,教師便從營造班級閱讀氛圍出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班級中開展“《駱駝祥子》閱讀周”活動,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對該作品的閱讀積極性。《駱駝祥子》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勞苦大眾的生活,以激發學生對《駱駝祥子》這部著作的興趣。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給趣味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駱駝祥子》電影中的片段,讓學生觀看,以激發學生對這部文學作品的閱讀積極性。這樣,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閱讀這部作品時,就能投入情感,就能通過相關描寫深刻體會祥子的悲劇人生,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訓練為先,將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致的鉆研,而這種鉆研應該建立在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要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主動性,教師就要將閱讀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發揮自身價值的基礎上實現閱讀素養的提升。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教師還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閱讀與思考過程中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比如,講解《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瀏覽,或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感情的文本朗讀,以便讓學生熟悉這篇課文。在瀏覽和朗讀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如于勒叔叔的性格特點是什么樣的,菲利普夫婦為什么沒有和于勒叔叔相認,整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這樣,學生就能邊閱讀邊思考,就能發揮自身主動性,在閱讀和思考中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學生一旦找到答案,就會深刻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同時,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文章中自己最喜歡的片段進行深入閱讀和分析、討論,并進行概括總結,或分析于勒叔叔的性格特點,或陳述語句的描寫手法,等等。這樣,就能真正做到將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語文素養。
3.引領提點,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部分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缺乏正確的方法而出現閱讀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教師要給予學生合理化的指導和建議,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文本。語文教材中的文本文體種類豐富,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掌握各類體裁文章的閱讀重點,區分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理解方向,從而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名著導讀中的名著是《朝花夕拾》,這一單元的閱讀主題是“消除與經典的隔膜”,教學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朝花夕拾》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的寫作方式??紤]到《朝花夕拾》這部作品的題目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提出“《朝花夕拾》的題目有什么樣的含義”之類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從中尋求答案。這對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
4.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因為沒有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所以閱讀效果不佳。為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學生在步入社會后依然需要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習中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就會為其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
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名著導讀中的名著是《傅雷家書》,閱讀的要求是“選擇性閱讀”。教學這一單元時,教師應該給學生講解幾種自主閱讀的方法,避免學生閱讀時出現浪費時間的情況。在自主閱讀的時候,學生可以按照精讀、略讀和默讀等方式進行閱讀,而這一單元要求的“選擇性閱讀”就是略讀法的一種?!陡道准視愤@部作品是作者傅雷寫給自己兒子的書信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各自獨立,學生閱讀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內容進行選擇性閱讀,這增強了閱讀的靈活性,也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5.延伸遷移,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學生的自主閱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也不能僅僅圍繞教材名著導讀中給出的名著,還應該進行延伸遷移,開展課外閱讀,這樣才能增加閱讀量,更好地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為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使課外閱讀活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當前,部分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內容以網絡文章為主,鑒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網絡文章水平參差不齊,有些甚至文筆拙劣,并不適合初中生閱讀和學習。對此,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引導和正確的指導,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比如,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現代詩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現代詩歌這一文學體裁,教師可以讓學生選購一些優秀的現代詩歌集進行閱讀。比如,學習完本單元的《沁園春·雪》《我愛這土地》等經典現代詩歌作品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毛澤東詩詞集》《艾青詩選》等著作,以此促進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現代詩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喜歡的作者的詩風特征。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引導學生參加課外閱讀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開展“現代詩歌周”活動,讓學生集中閱讀和學習現代詩歌,并嘗試著自己創作現代詩歌,實現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國家更加需要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培養初中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便可以為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自主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訓練為先,將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領提點,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延伸遷移,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鐘明明.提高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0(45).
[3]瞿萍.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4]陳德忠.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方法[J].語文天地,2017(35).
[5]胡值敏.合作模式下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0).
[6]周麗娜.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提升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7]余敏.初中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研究[J].中學語文,2015(36).
[8]甘賢平.引領深層次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現代語文, 2015(08).
[9]楊博.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10]張學鋼.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提高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3(24).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Zhang Tangsheng
(Gaoba Nine-year School, Gaoba Town,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highlight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riefly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uid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and Chinese literac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Key words: juniormiddleschoolChinese;readingteaching; independentreadingability;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