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初

1992 年1 月17 日,一列沒有編次的專列從北京火車站緩緩駛出,開往南方。專列上乘坐了一位特殊的退休老人——88 歲的鄧小平。在此后的一個多月里,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針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談話,史稱“南方談話”。這是一次深刻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件。30 年過去了,那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依然熠熠生輝,那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依然回響不絕。
南方談話,始于武昌。
1 月18 日上午,鄧小平的專列途經武漢。在武昌火車站,鄧小平突然發表了讓幾乎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談話。
10 時20 分,專列停靠武昌火車站,計劃加水休憩。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省長郭樹言、省委副書記兼武漢市委書記錢運錄聞訊到站迎接。鄧小平與眾人握手后表示,邊散步邊談,他只在車站作短暫停留,連休息室也不進了。
在短短500 米的一號站臺,鄧小平和關廣富等人邊走邊談,時而停下腳步,時而插上幾句話。據關廣富等人回憶,他們隨著鄧小平來回走了4 趟,一共停下來6次。
當他們信步走到站臺上的一個副食品商亭時,細心的錢運錄擔心鄧小平勞累,于是提議進商亭稍事休息。在簡陋的商亭里,鄧小平坐在一把陳舊的折疊椅上,一邊聽關廣富等人的工作匯報,一邊發表講話。
談話大約持續了半小時。鄧小平說,“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我建議抓一下這個問題”,等等。
談話態度之嚴肅、內容之多、言語之重,讓幾乎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意外。據鄧小平的小女兒鄧榕回憶,這一次南下廣東,原本說的是去休假,所以大家都很放松。但是沒想到一到武漢,鄧小平“突然講了這么多話”,隨行人員都有點措手不及,事后在火車上趕緊補記了談話。
關廣富等人也有些措手不及。他們原來的計劃是邀請鄧小平到武漢東湖賓館,或者車站貴賓室休息。所以,當鄧小平發表談話時,他們既沒有帶錄音機,也沒有帶記者,甚至連一張紙都沒帶,秘書們也被留在了站外。
據錢運錄的回憶,當鄧小平在副食品商亭里發表談話時,他情急之下,急中生智,從口袋里掏出香煙盒,撕開記錄。一個煙盒記滿了,鄧小平的講話仍在繼續,錢運錄緊張得滿頭大汗,環顧四周,又幸運地在商亭里找到了一個空著的大煙盒,一把抓過撕開繼續記錄。
11 時02 分,南下專列復駛。關、郭、錢三人匆匆跑進火車站接待室追記了談話內容。當夜,湖北省委將談話記錄傳至中共中央辦公廳。
據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相關文獻顯示,鄧小平在武昌火車站的談話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批評了“形式主義”,還說了“發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等。
南方談話,由此開始。
鄧小平南方之行的重頭戲是在深圳、珠海。從1 月19 日至1月29 日,他在廣東逗留11 天,一邊視察,一邊談話。
鄧小平在廣東期間的精神狀態,有一些興奮。抵達深圳之前,廣東方面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舟車勞累,當天上午并沒有安排行程。但沒想到,鄧小平剛到賓館,就提出要出去看看,他說“到了深圳,我坐不住”。緊急調派的車還沒到,他就換好衣服走出來,催促:快點叫車,讓我出去看看。

據時任廣東省委副秘書長陳開枝回憶,鄧小平當天看深圳市容很高興,回到賓館下車時,說了一句讓人震驚的話:那些人盡講屁話!——這顯然是針對那些攻擊改革開放的人。
在深圳與香港毗鄰的皇崗口岸。鄧小平曾走到深圳、香港的分界線10 米處,筆直地佇立橋頭,一動不動地凝視香港足足有八九分鐘。當時的風很大,鄧小平沒有戴帽子,陳開枝兩次上前提醒“風大了,請您上車吧”,他都沒有離開。
在深圳期間,鄧小平最重要、最集中的談話是在深圳國貿大廈發表的。國貿大廈共有53 層,樓高160 米,是當時國內第一高樓。建設大廈時,深圳創造了3 天一層樓的紀錄,成為“深圳速度”的象征。1 月20 日上午,在國貿大廈頂層的旋轉餐廳,鄧小平在聽取深圳市委書記李灝的工作匯報中,就像是有所準備一般,逐句、逐個問題地就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發表意見。
據當時在場負責記錄的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松營回憶,鄧小平在現場談話的要點有: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都會相信你,擁護你,等等。
鄧小平要言不煩。整個談話過程持續了30 多分鐘,現場的人聽得入了神,個個都屏住了氣。鄧榕臨時找服務員要了一支筆,拿了兩張餐巾紙做記錄。吳松營和廣東省委書記謝非的秘書陳建華,各自拿錄音機錄下了談話。
1 月23 日,鄧小平乘坐“902”艇駛離深圳蛇口港,開赴珠海。在船上,謝非拉住珠海市委書記、市長梁廣大商量:這幾天老人家很想講話,但是沒有說出來,我們匯報省、特區的工作,不要超過15分鐘,多給一些時間給老人家,讓他多講講。
這趟航程原本只要1 個小時左右,最后延長到了1 小時40 分鐘。鄧小平談興濃厚。據梁廣大回憶,鄧小平談到了很多重要內容:搞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
鄧小平還說: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去睡覺!說到這句話時,鄧小平的手激動地微微發抖。在珠海,鄧小平還說: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
在珠海亞洲仿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視察時,出現了令人動容的一幕。視察結束之際,公司的員工在大廳列隊歡送。合影之后,他和現場100 多個科技人員挨個握手,一個不落。走出大門之時,他對梁廣大和亞洲仿真系統的負責人游景玉說:我們國家窮了幾千年了,我們不能再窮了,要靠你們啊。鄧小平還對游景玉說:你一定會遇到困難,但是要堅持下去,把事情做出來,做出來說明問題。
在回程的路上,鄧小平的心情依然沒有平靜,他說:我很高興看到這樣年輕的隊伍。當年錢學森搞導彈的時候,給他100 個中學生,就這樣帶出來了。現在這個公司大專以上的科技人員就有100 多人,學歷比那時高很多。說到留學生的問題時,他說:只要安排妥當,絕大多數留學生回來后是不會出去的。
鄧小平勉勵大家要記住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等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發展高科技的談話,不僅在當時強烈感染了現場聆聽者,在事后的傳播中也激蕩著當事人的心。錢三強在獲悉南方談話消息后,到中國科學院機要室借閱傳達文件,一遍又一遍地讀了整整兩個小時,感慨良多。兩個月后,他在出席科技界緬懷聶榮臻元帥的座談會上發言,回憶往昔,激動不已,以至于幾度哽咽。
1 月31 日,鄧小平結束在廣東的視察,啟程赴上海。在上海,鄧小平逗留了3 個星期。其間,他視察了南浦大橋、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并繼續發表談話,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此時,鄧小平開始主持系統整理在武昌、深圳、珠海等地的談話,他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據鄧榕回憶,到了上海,談話稿初步整理出來后,鄧小平親自看,然后找中央的筆桿子、一些理論專家來幫助他進一步整理。一直到回到北京以后,他還不斷地有一些思考,不斷完善這次南方談話。
雖然整個南下期間,已是88歲高齡的鄧小平身體康健,每次發表談話思路清晰,要言不煩,但因為他的談話是在多個地點、多個時間、同多個對象的談話,往往既有深思熟慮的一再重申,也有因人因時因地的即興發揮,所以這就對整理者的政治理論素養要求極高。整理南方談話的過程耗費了一些時間,主持人選也有所變化。最后由鄧小平指定時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鄭必堅牽頭整理。鄭必堅是黨內著名的理論大家,曾多次參與重大文件的起草工作,理論造詣深厚,實踐經驗豐富。鄭必堅圓滿完成了整理工作。
鄧小平在武昌發表談話后,中央高度重視。
1 月15 日至25 日,江澤民正在上海、江蘇考察工作。據《人民日報》報道,在兩地的考察中,江澤民強調指出:全黨要始終不渝地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一心一意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他反復強調:中央的大政方針已定,現在的關鍵是要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各級領導機關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多辦實事,力戒形式主義,大力精簡會議和減少各級領導過多的事務性活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起草了《關于減少領導同志過多事務性活動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大力壓縮和改革各種剪彩、奠基、首發式、首映式活動,嚴格控制邀請中央領導同志參加表彰頒獎儀式,改進新聞報道。江澤民、李鵬當即批示同意,指出“此事群眾反映十分強烈,要引起各級領導機關,首先是中央領導機關的重視”,“國務院自己要做出表率,大力精減和嚴格控制各種會議”。
鄧小平在深圳、珠海視察發表談話期間,中央決策層的黨政軍領導也在各種場合,傳達其談話精神。
2 月28 日,中央發出2 號文件《關于傳達學習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的通知》,正式向全黨傳達鄧小平南方談話。
中央2 號文件所附《鄧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系統地整理了1月18 日至2 月21 日鄧小平在南方視察期間發表的談話。“要點”分為六大部分,近九千字,既邏輯嚴密,措辭嚴謹,又最大程度地保存了鄧小平樸實、曉暢的語言風格。后來收錄到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成為終卷之篇。
3 月9 日至10 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全體會議,討論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就改革開放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研究部署。
由此,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精神迅速傳達到全國的黨員干部。在全國層面上,南方談話從北京的中央決策層傳達到全國各地的基層黨組織,前后大約只用了20 天。
鄧小平南方談話傳遍中國,香港、上海、深圳、珠海等地的媒體發揮了重要作用。
鄧小平的南方之行是高度保密的。臨行之前,鄧小平辦公室也曾向廣東宣布了三條紀律:不安排匯報,不題詞,不見報。但鄧小平抵達深圳后,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中午,香港無線電視臺即播報了“鄧小平在深圳視察”的特別新聞,當天下午香港股市大漲。
當時,香港多家媒體馬上派遣記者到深圳等地追蹤采訪。因為來不及辦理正式的采訪手續,他們就假扮成游客,守在賓館大門口、交通要道,觀察來來往往的車輛猜測。鄧小平到珠海亞仿公司視察時,該公司對面一座矮矮的小山上,已經有很多記者守著遠觀拍照,不請自來。他們極其敏感地判斷:中國改革將掀起新高潮。

令人不解的是,在香港等地媒體活躍時,內地媒體卻是一片沉默。緣由何在?最關鍵是與鄧小平本人的態度有關。鄧小平南方視察的消息“泄漏”之后,謝非、李灝等人,多次向鄧小平當面請示:此行對改革開放將起巨大促進作用,海外已引起巨大反響,希望隨行的新華社等媒體能夠正式報道。但鄧小平都不同意,表示“不開這個口子”。
不過,雖然新華社等媒體暫時未能獲準公開報道,但他們沒有放棄努力,而是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職業素養,近乎全程實錄了鄧小平的行蹤和談話,為后來的宣傳報道奠定了基礎。到了2月,媒體開始陸續報道鄧小平的南方之行和談話了。
2 月4 日,大年初一,上海《解放日報》頭版發表了署名“聞頎”評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要講一百年——壬申元日感懷》。這篇評論是除了香港媒體外,內地黨報中最早宣傳鄧小平南方談話的重頭文章。它透露了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核心要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要講一百年。
差不多與此同時,上海的《文匯報》也連續發表《堅持一個中心》《財大才能氣粗》《力戒形式主義》《加快改革開放》4 篇評論,論述了堅定不移地貫徹“基本路線”的正確性、必要性,回答了一些人對基本路線的懷疑。
影響力最大的報道來自既領風氣之先,又有地理之利的深圳。
在深圳,鄧小平抵達伊始,負責人就敏感地意識到鄧小平此行意義非凡。鄧小平離深后,深圳市委專門成立寫作小組,從2 月20日起,至3 月6 日,在《深圳特區報》上連續發表了8 篇精心策劃的“猴年新春”評論,《扭住中心不放松》《要搞快一點》《要敢闖》等。緊接其后,深圳的另一家報紙《深圳商報》也圍繞“敢闖”,連續推出評論,專論“敢闖”。

2 月22 日至24 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連續三天發表文章:《更好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開放和利用資本主義》《改革的膽子再大一點》。3 篇文章各具特色。其中《更》《改》兩文是社論,較為全面地闡釋南方談話的精神要點。
不過,雖然當時鄧小平南方談話的“要點”已經在黨內公開,鄧小平的南方之行在社會上已經不是秘密,但普通民眾知曉鄧小平南方之行的具體經過,大多是在看到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之后。
《東方風來滿眼春》最初刊登于3 月26 日《深圳特區報》。這篇萬字通訊一經發表,迅速引起轟動。新華社于3 月30 日全文播發。當晚,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后,又以主持人口播的方式報道了全文。隨即,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各地黨報黨刊都在頭版顯著位置轉載了該文。
這篇報道最大的價值,是用通俗、生動的手法,披露了鄧小平視察深圳的過程和談話內容,成為大眾層面了解鄧小平南方之行的重要渠道。它還獲得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肯定。4 月1 日,江澤民在接受外媒駐華記者采訪時,對《東》文作了充分肯定:“現在發表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的報道,可以使全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他的重要講話精神,以便全面地貫徹落實。”新華社當即向全世界播發了這條消息。
深圳市委趁熱打鐵,又迅速組織編輯出版了《一九九二春鄧小平與深圳》,收錄了大量鄧小平談話、報道資料。甫一出版,10 萬冊旋即售罄,再印20 萬冊也被訂購一空,成為當年的暢銷書。深圳電視臺還反復播放《鄧小平在深圳》紀錄片,海外反應熱烈。
這一系列評論、報道,形成了較大的輿論沖擊波,促使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傳遍中國。
1992 年7 月,鄧小平與前來探望的弟弟鄧墾談話時,專門提及了南方談話:
我這一生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這個階段在歷史長河中是個重要的曲折的階段和取得最好效果的階段,就是這次‘南方談話’定了調,這個調沒有錯。12 億人口有了明確的方向、道路和方法,市場經濟是方法手段,不是確定社會性質,我們沒有辜負這些年,做了應該做的事,做了好事,這輩子就可以了。
1993 年,鄧小平又以89 歲的高齡,逐篇審定了擬收錄到《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全部文稿。他對送審報告提出的以南方談話作為第三卷終卷篇的意見表示贊同。實際上,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之后還曾有幾次談話并已公開報道,但他經過考慮還是確定“編到南方談話為止”,并且說,“這樣好,段落比較清楚。”
而對于《鄧小平文選》的第三卷,他說,“實際上,這是個政治交代的東西”,“我的文選第三卷為什么要嚴肅地多找點人看看,就是因為其中講到的事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動搖。就是要堅持,不能改變這條路線,特別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變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