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 胡雅萍
區域游戲是幼兒自主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孩子們需要的游戲,創設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機會,習得經驗?!敝邪嘤變洪_始嘗試使用筷子進餐,然而在進餐過程中對于用筷子自由夾菜進餐,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于是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有層次性和動態性的游戲材料——筷子夾,滿足幼兒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并注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與游戲材料的互動,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使用筷子看上去很簡單,但卻需要幼兒用手做出復雜而精細的動作,且用力得當、動作協調才能夾起飯菜送至口中。在開學初,孩子們吃飯時撒飯現象嚴重、拿筷子方法不正確、吃飯速度也比較慢。針對這些問題,我在區域活動中投放了有關練習筷子夾的游戲。那么,如何讓孩子既練習筷子夾的動作,又能得到數學方面的發展呢?于是我設計了有層次的“夾夾樂”游戲,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因為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戰性,所以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彩色魔法玉米粒10個、兒童筷子每人1雙、小框2個。
1.初步掌握用筷子夾的技能,以及持筷子的正確方法。
2.嘗試能熟練夾住物品。
正確使用兒童筷子,將彩色魔法玉米粒從一個框夾到另外一個框,反復練習夾的技能。

游戲推進一
一連幾天,安安吃過早餐后都會來到益智區進行“筷子夾”的游戲。他右手抓住兩根筷子的頂端(有兔子一頭),再交換至左手抓住筷子另一頭,然后右手虎口打開呈“手槍狀”,將筷子放置在右手虎口處,大拇指和食指很自然地插進兩根筷子的洞洞里,然后從白色小框夾魔法玉米粒放到藍色小框,重復“夾”和“放”的動作,接著再從藍色框夾魔法玉米粒到白色框內。這時,旁邊玩游戲棋的猜拳聲吸引了安安的視線,他起身看著同伴游戲,似乎很喜歡。
觀察分析
從以上觀察來看,安安在幾天的“筷子夾”練習中能較熟練掌握夾的動作技能。教師投放適宜兒童用的扁頭筷子以及輕而較大顆粒的魔法玉米粒,符合中班幼兒初步學習使用筷子的特點,降低了筷子夾物的難度,減輕了幼兒的心里負擔,從而增加了幼兒主動參與練習夾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手眼協調性。
游戲推進
隨著游戲的持續,我發現幼兒對這個游戲的熱情和投入度慢慢減退?!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游戲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游戲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那么,如何進一步讓“筷子夾”游戲吸引幼兒呢?我對材料進行適當的調整改進。
1.目標調整:巧妙與數學認知結合,增加趣味性。
2.材料準備:小毛絨球、圖形標記的紙杯6個(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筷子、骰子2個(圖形骰子和點數骰子)。
3.玩法調整:同時擲圖形骰子和點數骰子,并能快速說出結果——什么圖形、數字幾,并能按數量用筷子夾毛絨球放到相應的圖形標記紙杯里。
游戲推進二
安安和成成正在玩益智區的夾夾樂游戲,只見成成手拿圖形骰子和點數骰子擲在桌上。手持筷子的安安看到后說:“正方形3個。”成成輕輕說:“是長方形?!卑舶不卮穑骸芭叮情L方形?!苯酉聛?,安安用右手持筷子夾彩色毛球放到了有長方形標記的小紙杯里。繼續游戲,這一次由安安擲骰子,他連續擲了3次都沒有擲出最后一個紙杯所對應的圖形,再擲2次后終于擲出橢圓形,又擲點數骰子擲出6。他先拿筷子夾了1個彩色毛球到對應的紙杯,緊接著又一次性夾3個(兩個人同時數出4),再夾1個時又連帶了1個。
觀察分析
安安和成成能夠較為正確地使用筷子,對游戲非常感興趣,專注且堅持,但是夾的動作還不夠靈活,有時會出現夾不上毛絨球或毛絨球掉在紙杯外面的情況。游戲中幼兒同時擲兩個骰子(一個是圖形骰子、一個是點數骰子),是對二維特征的綜合判斷與鞏固,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對已學過的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橢圓形及本學期所要認識的梯形,能快速做出反應,并能目測數量。從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孩子對目測數量及手口一致點數非常熟練,具有簡單的心算能力。在成成一次夾3個毛絨球時,安安和成成兩個人能同時準確報出夾的總數量。
游戲推進
認識幾何圖形是中班幼兒數學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幼兒想要真正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是有一定困難的,因為他們是直覺思維形象占優勢,而語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通過游戲幫助幼兒鞏固對所學圖形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能否將中班更多的數學內容也融入操作游戲,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幫助其理解抽象的數概念呢?我將本學期的教學重點“相鄰數”作為深入研究和拓展目標。
1.目標調整:理解相鄰數多1和少1的含義。
2.材料準備:新增“多1”和“少1”標記的紙杯各1個,雪糕棒。
3.玩法調整:同時擲圖形骰子和點數骰子,根據結果將骰子上相對的圖形標記紙杯放中間,將“少1”標記紙杯放左邊,“多1”標記紙杯放右邊,然后根據數字骰子的結果,分別夾“多1”和“少1”數量的毛絨小球到紙杯,用訂正板進行糾錯。
游戲推進三
區域時間,安安和成成又來到益智區繼續玩“筷子夾”游戲,他們拿出標有“多1” 和“少1”的紙杯放兩邊。成成擲骰子,雙手同時扔出兩個骰子,骰子數是5。成成看了圖形骰子后將有正方形標記的紙杯取出放在標“多1”和“少1”紙杯的中間,并將點數骰子放到中間紙杯的前面。安安用筷子夾毛絨球到中間的正方形杯內,兩人同時點數數量到5;接著安安夾毛絨球到多1的紙杯,兩人一起數數到6;最后安安夾毛絨球到少1的紙杯,兩人數數到4。成成拿起訂正卡,仔細看看,指著4、5、6,安安抬頭看后說“對了”。
觀察分析
中班幼兒對數的認識已有一定的基礎,初步建立了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系的概念。通過玩“少1”“多1”操作游戲,幼兒對10以內相鄰數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相鄰數的理解和掌握。幼兒操作規范熟練,能將點數骰子放置到圖形紙杯前做提示,以方便夾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數量,并能自覺進行糾錯。
中班幼兒已有初步的與他人合作游戲的意識,安安和成成能在游戲中輪流交換玩“筷子夾”和“擲骰子”,并從中體驗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兩個孩子社會性交往能力較強,沒有爭搶現象,能遵守游戲的規則,值得其他幼兒學習。


通過對幼兒區域游戲的觀察分析,我們能從中看到幼兒的動作發展、認知經驗、數與數的邏輯關系。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獲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價值取向,針對當前班級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獲得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可操作的、有挑戰性和分層性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設計和實施游戲,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教育。
1.幼兒動作發展
學習使用筷子,不僅使幼兒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幼兒精細動作和智力的發展,同時能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眼配合的協調性。
2.幼兒認知經驗
“筷子夾”是幼兒生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考慮到幼兒筷子夾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性,教師設計游戲時應兼顧層次性和挑戰性。“趣味夾夾樂”游戲在提供不同難度練習“夾”的動作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幼兒的數學認知水平的發展,讓幼兒真正體驗玩中學的快樂。
3.數與數的邏輯關系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可以嘗試投放多種形式的游戲材料,讓不同需要、不同興趣、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從操作中得到滿足。
1.讓材料“保鮮”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隨時全方位地觀察了解幼兒對游戲材料的反應,通過分析幼兒的需要,對游戲材料與玩法進行調整,喚起幼兒的注意。
2.投放多種材料
在“趣味夾夾樂”游戲的后續推進中,教師遵循由易到難、由大到小的材料投放原則,提供摩擦力較大的木筷子和摩擦力較小的塑料筷以及粗糙光滑程度不同的夾取物,鍛煉幼兒使用筷子的技能和精細動作的發展。
3.家園合作
家長要多給幼兒鍛煉的機會,勤觀察、多引導,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導幼兒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塑造幼兒優良的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