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幼兒園 冷 嫵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源于一次偶然的游戲。在美術區游戲時,有幾個孩子用吸管吹出了聲音,很得意地向我炫耀說:“老師,你看我們能吹出聲音。”基于幼兒對吸管能發出聲音產生了探究興趣,我結合我園江蘇省十三五課題“基于STEAM課程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將STEAM課程中的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五個學科內容交叉融合,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充分發揮了現代多媒體作用,在豐富的材料中讓幼兒自主探索、制作、演奏,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知識遷移、制作創造等能力。
活動目標:1.學習在吸管口吹氣使其發聲的方法,探索吸管發聲的基本原理。
2.通過比較發現吸管及其發聲的不同,并能按標記進行操作探索。
3.動手制作簡易樂器,體驗吹奏簡單旋律的樂趣。
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掌握從長到短的排序,熟悉歌曲《小星星》。
2.材料準備:課件“會唱歌的吸管”,話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7根長短不同、顏色不同、粗細一樣的吸管,1根細吸管;每組一個大簍子:冰棍棒若干,一面貼上雙面膠,一面寫上1~7的數字。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教師運用特別的方式與幼兒打招呼,不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還巧妙地讓幼兒掌握吹氣的方法,為下面運用正確、衛生的吹氣方式讓吸管發聲做了鋪墊。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掌握正確的吹氣方法:在吸管口吹氣,不要將吸管放入口中。一、運用吹氣的方式打招呼,激發興趣師:寶貝們,今天我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與你們打招呼,請舉起你們的小手。1.教師對著每個孩子的手心吹氣。師:你們想不想用同樣的方式與我打個招呼呢?2.幼兒對著老師的手心吹氣。師:剛剛我們是怎么打招呼的?幼:吹一口氣。3.交流吹氣時的發現。師:對,剛剛我們向對方的手心吹了一口氣,你有什么感覺?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幼:我感覺很舒服,聽到風的聲音。師:是呀!我們對著手心吹了一口氣,空氣有了震動,就發出了“呼呼”的聲音。桌子上的簍子里有許多吸管,它們也想發出聲音,你們有什么辦法呢?幼:在吸管口吹一吹。二、第一次探索,比較吸管的不同師:你們的方法究竟能不能成功呢?我們用每根吸管試一試,同時還要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吸管有什么不一樣哦!你們試的時候要講衛生,不能將吸管放進嘴里。當聽到音樂的時候,你們就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來。1.幼兒操作發現吸管的不一樣。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師:每根吸管都發出聲音了嗎?你們發現這些吸管有什么不同?幼:有的是粗的,有的是細的。

幼:有紅的、黃的、白的,顏色不一樣。幼:有的長,有的短。幼:有的吸管吹出來的聲音高,有的小小的。3.出示標記圖,讓幼兒了解吸管的多樣性。師:你們仔細觀察后發現了吸管的顏色、長短、粗細不一樣;吹一吹每根吸管,發現它們都能發出聲音,但聲音不一樣,有的高、有的低。三、第二次探索,探索吸管發聲的不同1.出示標記圖,讓幼兒了解要求。師:你們知道同樣粗細的吸管,是短吸管發出的聲音高呢,還是長吸管發出的聲音高呢?同樣長短的吸管,是細吸管發出的聲音高呢,還是粗吸管發出的聲音高呢?師:這么多粗的吸管,我們怎么知道哪一根粗吸管和細吸管是一樣長呢?幼:紫紅色吸管與白色細吸管一樣長。師:誰來試一試找出與細吸管一樣長的粗吸管?2.幼兒展示比較長短的方法。師:你們比一比、試一試、聽一聽究竟是哪個吸管發出的聲音高。3.幼兒操作探索。4.幼兒回到位置交流自己的結果。5.觀看博士爺爺有聲課件圖。師:博士爺爺告訴我們的結果是什么?原來吸管里的空氣柱不一樣,震動頻率就不一樣,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同樣粗細的吸管,短吸管因為里面的空氣少,吹一口氣后氣流震動大,所以發出的聲音比長吸管的要高,而同樣長短的吸管,細吸管里面的空氣少,震動也大,所以發出的聲音比粗吸管要高。四、第三次操作,發現吸管發聲與音符的關系1.出示排序標記圖,讓幼兒聽一聽博士爺爺的問題。師:博士爺爺請小朋友將7根粗細一樣的吸管按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在寫有數字的木棒上。你們怎么知道7根吸管誰是第1長、第2長呢?幼:我們要將吸管排好隊比一比。2.請個別幼兒試一試。師:原來比的時候吸管要有一頭是整齊的,這樣從另一頭就能很快發現誰排在第1,誰排在第2。3.幼兒操作,用兩根冰棍棒上下夾住吸管,固定吸管不移動。教師提醒幼兒完成后可以吹一吹,感受聲音的秘密。4.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作品,并吹一吹吸管。師:你們發現吹出來的聲音像什么?幼:哆來咪發唆拉西。師: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5.出示排列結果圖,讓幼兒發現與音符的關系。師:這7根粗細一樣、長短不一樣的吸管發出的聲音剛好和我們的7個音符有點像。五、根據簡譜吹奏,體驗演奏的樂趣1.出示簡譜圖,讓幼兒自由吹奏。師:這里有一首歌曲簡譜,你們能看著數字音符吹一吹,猜一猜它是什么歌曲嗎?2.請幼兒展示。師:你們知道是什么歌曲了嗎?此環節利用博士爺爺的音頻讓幼兒了解不同吸管發聲不一樣的道理,而課件圖示的結合使道理更形象,易于幼兒理解。冰棍棒上標注1~7的阿拉伯數字,既方便幼兒按序排列,也為幼兒后面進行簡譜吹奏時有一個參考對象。課件中7種不同顏色的吸管與幼兒操作的吸管顏色是相近的,便于教師能迅速檢驗幼兒排列的正確性。

幼:是《小星星》。師: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師:真的是歌曲《小星星》,我們一起來做小小演奏家,跟著音樂吹一吹。3.幼兒聽著音樂演奏。六、欣賞一根吸管演奏歌曲,拓展探究師:剛剛我們用幾根吸管做成了小樂器?幼:七根吸管。師:你們知道嗎?用一根吸管也能演奏出歌曲《小星星》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幼兒欣賞視頻。師:為什么一根吸管也能吹出小星星歌曲呢?幼:因為吸管在水里的深淺不一樣。幼:吸管里的空氣柱不一樣,發出來的聲音也不一樣。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嘗試。師:因為吸管在水中的深淺不一樣,吸管里的空氣柱也不一樣,所以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我們可以到科學區或回家試一試哦!幼兒根據簡譜進行吹奏,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延伸]將材料投放在區域中,同時提供一些簡譜,讓幼兒繼續探索,進行演奏。近景拍攝的視頻讓幼兒看得更加清晰。通過對已有經驗進行分析、遷移,幼兒能理解一根吸管在水中吹出不同聲音的原理,激發后續探究的興趣。
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注重探究和動手實踐,滿足幼兒與生俱來的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每次操作活動結束后,我都會播放“1234567—、7654321—”的旋律作為提示音,將它作為一種規則貫穿于活動中,不但能讓幼兒迅速結束每次個別化的操作后進行集體分享,還使幼兒潛移默化地熟悉了7個音符的音律,為后面簡譜吹奏做鋪墊。
另外,活動中研究的吸管發聲是現實中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通過吸管這種隨處可見、簡單易變的材料可以讓幼兒制作出簡易的小樂器,然后過渡到真實生活中演奏樂曲,充分彰顯了活動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所用、為兒童所用的價值。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尤其是在演奏樂曲時收獲了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