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子寒

這一年,我才大一,身上有著這個年紀該有的迷茫與無措。
高中老師說過的最大的謊言就是那句“等你們上了大學就輕松了”。于是,我興高采烈,充滿期待地帶上行李箱,以及對大學生活的憧憬,踏上了人生的新階段。
然而,在大學生活第一個學期,我就弄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我是一個來自小縣城的農村姑娘,沒去過大城市,更沒想過去北京。所以,當我真真切切站在這個凝聚著中華文明的精華,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城市時,恍惚而不自知。“我將要在這里度過我的大學生活嗎?”我問自己。回答我的,是怦怦直跳的心跳聲。
在我們那個小縣城,有著研究生文憑的老師是“稀有動物”,是校長求著哄著才留下來的高才生,我只認識一個教語文的女老師,后面就沒見過她了。而這里的大學老師,個個都是國內外頂尖名校畢業的,隨便說一個學校名字都能讓我頂禮膜拜。開學沒幾天舉行開學典禮,新生們穿著每個學院統一的服裝,端正整齊地坐在臺下,校長在臺上激情澎湃地演講:“風勁帆滿圖心志,高歌奮進正當時!時代的接力棒交到了你們手中,希望每一位民大學子都能夠永立時代潮頭……”但我只記住了那日天空的藍和腳下踩著的滿目的綠,還有我像那日的太陽一樣灼熱的心,我將在這里譜寫人生的新篇章。
然而,接下來的生活讓我一言難盡,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激情昂揚、口吐芬芳,周圍的同學都拿著筆或者筆記本電腦記著什么,偌大的教室氛圍頓時有種肅穆。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三那種緊張得讓人喘不上氣的日子,只有我目光迷茫,眼神渙散。我看了眼隨大流而寫的筆記,嘆了口氣,努力聽了一會兒,便放棄了,開始望著窗外的晚霞發呆。
那一段時間,我感覺腳底下是空的,心也是空的,尤其是在每天下午太陽高掛的時候走進教室,發現出來已是黃昏時,那種感覺更甚。我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好像那幾個小時,我的靈魂與肉體分開了,我的肉體坐在教室,我的靈魂卻在天上飄著,我突然覺得我的未來一片迷茫。大學里有開不完的會議,參加不完的活動,看不完的通知,回不完的消息,每天去上課前都要把課表翻出來看教室號。每天忙忙碌碌,我卻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到最后我甚至害怕打開手機。我曾以為高考已經是我承受的極限,如今才發現,大學才是真正磨煉人意志的地方。
輔導員請了優秀的學長、學姐和我們交流,分享他們的經驗,于是我知道了,如果不想接下來的四年碌碌無為,虛度年華,我們就要拿獎學金,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拿獎,努力當班委,還要參加不同的活動,給綜測加分。我承認我膽怯了、自卑了,更讓我沮喪的是,我發現自己與這個地方格格不入,我什么也沒有,除了一顆奮發向上的心。
“內卷”這個詞是我上了大學以后才知道的,等我真正認識這個詞時,我已經卷入它的漩渦了。我厭惡這樣的生活,卻又不得不被它推著往前走,即使我擁有一點閑暇時間,我都會在腦子里飛快過濾一遍今天的內容,每天都風塵仆仆地穿梭在這個校園,匆忙的腳步聲掩蓋了我最初來到大學的初心和期待。
我以為這樣的狀態將會一直伴隨我,直到有一天晚上,我點開了手機里的微信讀書APP,看見里面靜靜地躺著幾本書,那是高中沒時間讀,被我收藏在書架上的。它們像是在赤裸裸地提醒我,如今的我過得多么糟糕。
有一天晚上,寢室里,我終于把一直想問卻又不敢問的問題說出來了:“你們覺得大學生活怎么樣?”空氣突然停滯了幾秒,我看著室友們憋紅的臉,突然有種暴風雨前的寧靜感。果然下一秒,三口“機關槍”對準了我。
“那個語言學到現在我都沒學懂,那個現當代為什么那么厚?確定我不是又回到高三拼命背政治、歷史?”小李怒目圓睜,眉毛豎起,用懷疑人生的語氣說。
“我為什么當初要報那么多社團和部門,剛參加完一個會議,下一個就在那催,別人到了大學是脫單,我是脫發!”小雪抓著她那點稀疏的頭發,一臉苦大仇深。
“我都好久沒有打游戲了,排位都不曉得掉到哪了,一天天就瓜兮兮地跑來跑去!學習沒搞好,游戲也沒打!!!”小瑞的四川話都爆出來了,但喜劇效果十足,頓時寢室里爆發出無法遏止的笑聲,連著我一直憋在心里的那點郁悶一起,飄去了窗外……
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樣迷茫而焦慮,甚至自我懷疑。那一刻,我感到一陣輕松,盡管我依然對未來甚至是現在感到迷茫,但我慢慢地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真實的自己,并試著調整作息時間。打敗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我開始利用周末的閑暇時間跟朋友打羽毛球,黃昏下在操場聽著歌跑步,時不時去圖書館坐一整天,晚上睡覺前看看喜歡的書,偶爾寫寫文章自娛自樂……
我認真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竟神奇地發現內心的焦慮奇跡般的減少了,迎接而來的是滿滿的充實感和愉悅感。
幾天以后,我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大意是說大一的時候,你迷茫得莫名其妙,為著四年以后的事焦慮;大二的時候,你看到別人拿獎學金,參加各種比賽,開始擔心保研名額;大三的時候,看到周圍人都保研了,你為即將到來的畢業備感焦慮;大四畢業了,你又為著將來要面對社會、面對現實而擔憂,于是你看到了明亮背后的陰影,感到了崩潰。最后,大學四年你什么也沒學到,因為你把時間都浪費在了觀察別人、否定自己,以及擔憂將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上,既可悲又可嘆。我突然感到一陣心有余悸,慶幸自己還來得及,畢竟,這一年,我才大一。
剛上大一的我,總怕自己不夠優秀,不能夠在追逐夢想的時候生出翅膀,于是著急忙慌,明明羽翼未滿,卻偏要飛到高處去看看,也可能為著自卑盲目地忙碌,卻越加焦慮。后來我知道了,我們要先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好當下的事情,別人的路是參考,不是標準,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的心聲,走自己的那條路。
這一年,我才大一,一切都來得及,一切都未可知。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學與民族文學專業2021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