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 韓剛建

“絳唇含白玉”“粲然啟玉齒”, 古人用這些詩句來形容露齒的美麗瞬間。 如今,想擁有一口好牙早已不再依靠“天生麗質”,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牙齒矯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改善面部缺陷、提升顏值, 同時有益于牙周健康。 正是因為這樣的效果,“整牙”大軍不斷壯大,年齡跨度也越來越廣。
正畸,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牙齒矯正。 以往不少人覺得正畸是青少年的專利,其他年齡段的人基本不需要。數據顯示,在2020年口腔齒科類消費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牙齒矯正, 其次是牙貼面、種植牙。
牙周健康, 條件適合,正畸不會有年齡限制。 有牙列不齊、 齙牙、“地包天”等顏面不美觀, 咬合功能問題,唇舌肌功能不全影響發音等問題的人都可以考慮牙齒矯正。
牙周健康是正畸成功的基礎和保障,牙周有嚴重問題的患者可能不適合進行正畸治療。 如果牙周有問題,必須先進行完善的牙周治療,在牙周恢復健康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正畸治療。
一般來說,矯正牙齒的最佳年齡為12~15歲,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顱頜面仍處于生長發育快速期,可塑性強。 對嚴重的骨性錯頜畸形,且有遺傳趨勢的人不能單純用正畸方法來完成矯治, 必須觀察到18歲成年以后,再配合外科手術來治療,以達到理想的矯治效果。
此外,矯正牙齒并不是越早越好,因為兒童生長發育尚未定型,有許多不確定性,一些錯頜畸形又有遺傳趨勢,過早矯治不但沒有解決畸形,反而影響顱頜面的生長發育。
成年人生長發育已基本完成, 骨改建比較困難,此時正畸治療主要是解決牙齒的問題,對于嚴重的骨骼畸形患者,則應采用正畸正頜聯合治療的方法。
人人都想擁有一口完美的牙齒, 但對牙齒矯正,大家似乎總有一些不全面的認識,而錯過了擁有整齊牙齒的機會。 在臨床上,常遇到以下三類關于牙齒矯正的誤區。
誤區一: 矯正一定要拔牙
拔牙是很多人對矯正望而卻步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 在牙頜畸形中,牙列擁擠是常見的癥狀。 有些人的牙弓過小或牙齒過大,導致牙齒無法排列進入牙弓內, 造成牙列嚴重擁擠。拔牙后利用缺牙間隙使牙齒排進牙弓內,是正畸矯治牙齒擁擠的重要方法之一。
拔牙是提供間隙的一個常用手段, 但非唯一手段。 一般在牙列擁擠、牙齒錯亂、錯頜畸形、嚴重齙牙等情況下根據需要進行正畸拔牙。 具體哪種方法更合適,還要尋求專業的正畸醫師檢查才能決定。
誤區二:矯正牙齒一定很痛
如今矯正器材料更新換代快,矯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傾向于輕力矯治,很多技術可以提供安全舒適的矯正,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有輕微不適,而輕度反應性疼痛或不適,一般持續3~5天即可減輕及消失。 治療中牙齒受力感覺酸脹和咬合無力也是暫時現象,且大多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幾乎很少遇到患者因為疼痛要求結束治療的情況。
誤區三:矯正會導致牙齒松動
在正常情況下,每顆牙都有一定的生理動度以便能緩沖咀嚼壓力,防止牙齒受創傷。
牙齒矯正時,牙的移動不是單純的機械運動,而是通過溫和而持久的矯治力,將牙齒周圍的骨組織重新改建而達到移動牙齒的目的。 這種移動是生理性移動,不會造成任何損害。 在矯治力的作用下牙齒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輕度松動,這種松動也是正常的。 且牙齒自身具備修復能力,當矯治結束后,牙齒周圍的組織改建完成,牙齒又會像矯治前一樣牢固地長在頜骨里。
事實上,排列整齊后的牙齒, 一方面有利于清潔,有益于牙周健康;另一方面緊密穩定的咬合對牙周也有穩定作用。
這里有兩個條件,一是牙周健康,二是正畸矯正規范。 如果做矯正期間牙齒出現松動,一般是以下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開始正畸前,牙周不健康甚至有活動性炎癥,會因為牙齒受力加速牙周狀況惡化,甚至牙齒松動;另一種情況是不良的正畸治療遺留了一些咬合隱患,如矯正后的咬合關系不理想, 局部形成咬合干擾, 或者牙齒傾斜度過大等, 這對牙周健康是不利的,而牙周出現狀況,日積月累的直接結果就是可能引起牙齒松動。
應該說,牙周健康的患者,經過正規完整的牙齒矯正后,不會引起牙齒松動。
由于口腔內有了托槽、鋼絲和橡皮圈等器具,會增加刷牙的不便,刷牙時應該特別仔細認真,最好選用特制的正畸牙刷;為了預防齲病和牙齦疾病,應該減少糖類食物的攝入, 要經常刷牙, 定期做口腔檢查和洗牙; 為了保護好托槽等器具,還應該盡量避免吃硬的和黏稠的食物。
什么是老年人缺牙?老年人缺牙的修復方法有哪些?種植義齒修復有哪些優缺點?老年人缺牙修復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拔牙后多久適合種植牙?種植義齒的使用壽命有多長?糖尿病患者可以種植牙嗎?種植義齒修復后如何維護?等等。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科主任夏榮為您詳細解答有關老年人種植牙的各種問題。 歡迎掃碼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