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晉,張延英,尤華琴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473061
重癥監護室(ICU)病人具有水電解質紊亂、飲食限制以及病情危重等特點,營養支持是增強病人機體抵抗力的主要方法[1]。腸內營養是通過胃腸造瘺口、鼻腔或者口腔等通道將喂養管插入腸道內或胃內,從而輸入各種營養物質及水的一種營養支持方法,可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熱量以及其他營養物質[2-4]。腹瀉是腸內營養的主要并發癥,會增加感染風險,加重病人病情,嚴重影響病人預后[5-6]。本研究通過分析ICU 老年病人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旨在為臨床預防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提供一定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擇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2016 年6 月—2018 年6 月行腸內營養的ICU 老年病人30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行腸內營養治療,且治療時間超過24 h;②年齡65~85 歲;③腸內營養期間僅采用一種或一類腸內營養液;④病人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原因導致胃腸功能異常;②合并心、肺功能嚴重異常;③有腫瘤、消化道感染、梗阻等病史;④患有精神疾病;⑤臨床資料不全。納入的300 例病人中,男183 例,女117 例;年齡65~85(73.63±7.51)歲。
1.2 調查方法 收集病人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合并基礎疾病、禁食時間、低蛋白血癥、機械通氣、應用鎮痛劑、應用抗生素、腸內營養制劑溫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定性資料以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發生情況
2.2 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單位:例
2.3 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將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基礎疾病、禁食時間、低蛋白血癥、應用抗生素情況和腸內營養制劑溫度為發生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方式見表3,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4。

表3 變量賦值方式

表4 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ICU 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消化功能紊亂、吞咽困難及意識障礙等,容易發生營養不良。早期營養支持不僅有助于糾正病人各種營養物質代謝紊亂和電解質紊亂,還可以有效增強機體抵抗力,縮短ICU 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7-9]。腸內營養是通過管飼或者口服途徑為胃腸道提供代謝所需的營養物質的營養支持方法之一[10-11]。腹瀉是指病人排便次數增多,通常每日3 次以上;病人排便量增加,每日200 g 以上;且病人糞便質稀薄,含水量超過85%[12]。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主要指病人在進行腸內營養支持48 h 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通常采取調整營養液溫度、控制輸注速度、減少營養液輸入量、降低營養液濃度以及酌情使用止瀉藥物等措施后即可得到有效控制[13-14]。
分析ICU 老年病人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影響因素,對預防和治療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顯示,合并基礎疾病、禁食時間、低蛋白血癥、應用抗生素情況和腸內營養制劑溫度是發生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因素。①禁食時間:已有研究顯示,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與禁食時間關系緊密[15]。ICU 病人病情危重,常因病情導致禁食時間較長,容易引起腸道黏膜萎縮,從而導致腸道功能失調,進一步引起病人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下降,故而發生腹瀉。②低蛋白血癥:存在低蛋白血癥是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低蛋白血癥造成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導致腸道黏膜水腫以及腸絨毛吸收障礙;另一方面低蛋白血癥造成血管內外滲透壓差增大,大量液體滲入腸腔,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16-17]。③應用抗生素情況:ICU 病人抗生素使用率較高,且使用抗生素時間較長[18],長時間、大量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各類廣譜抗生素,會抑制正常腸道菌群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作用,從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與易位,且會引起腸道對脂肪的吸收能力減弱,最終引起腹瀉。④腸內營養制劑溫度:營養液溫度過高會使胃腸道黏膜損傷,而營養液溫度過低會使腸蠕動加快、腸痙攣及腸黏膜微血管收縮等,從而容易引起腹瀉。⑤合并基礎疾病:基礎疾病會影響機體狀態,加重機體負擔,影響機體系統功能,從而影響腸道功能,且長期伴有基礎疾病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導致菌群失調與易位,兩者共同作用會增加腹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