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 王一捷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
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惠性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金融新業態迅猛發展,中小銀行之間業務往來日益緊密,地區間風險傳染動態累積,空間溢出效應不可忽視。狹義傳染指一家銀行支付困難能夠通過同業拆借網絡快速交叉傳播至其他往來銀行;廣義傳染不僅包括風險在銀行等金融機構間傳染,還包括銀行客戶間恐慌情緒等其他非銀行基本財務狀況渠道傳染。某一地區中小銀行出現后會向外傳染,造成整個區域連帶,對區域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穩定、社會基本運行造成負面影響。
吉林省域內中小商業銀行業務量較小、金融服務供給覆蓋面范圍有限,且彼此之間具有密切的業務往來,發生風險傳染的可能性較大。同時,激烈競爭與有限需求將引發中小銀行間激烈的資源爭奪。這種因競爭而喪失業務,從而規避信用違約風險的現象可理解為風險的“擠出效應”。風險擠出效應并不意味著中小銀行規避了風險,長期來看,因失去業務而導致損失大量的資源與成長機遇所埋下的潛在風險亦不可小覷。據此,本章提出假設H1-1:吉林省各地中小銀行信用違約風險間存在傳染效應;假設H1-2:吉林省各地中小銀行信用違約風險間存在擠出效應。
1.中小企業債權債務網絡
“麥克米倫缺口”①麥克米倫缺口:指中小企業因自身規模限制,資本市場難以作為其長期外部融資來源的現象。長期存在,若債權債務鏈中的企業涉及其他地區,則受影響外地企業因無法順利還款就會提升當地銀行業務的脆弱性,違約風險造成的損失便沿著中小企業間的債權債務網絡不斷向外傳染擴大。因此,本文提出假設H2:單一地區的信用違約風險將會通過實體經濟市場中的中小企業債權債務網絡產生地區溢出效應。
2.資本市場交易與資產價格
某地區資本市場內的金融交易因當地中小銀行流動性危機受到嚴重影響。商業銀行因信用違約風險陷入財務困境時,對外放款能力與信用擴張能力將會受到損害,資本市場流動性緊縮將給股價帶來下行壓力。同時,若銀行為維持正常運轉而拋售現有資產以換取流動性,就會拉低該項資產在資本市場中的價格,致使其他商業銀行的資產迅速萎縮。由于資本市場交易受地緣因素限制較小,資產價格下跌所引發的損失會在產生后迅速在金融市場內擴散,這將對市場中的全部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個人參與者的資產造成損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違約的概率,加劇了不良資產在整體經濟系統內的累積。本文提出假設H3:單一地區的信用違約風險的傳染性與溢出效應將會通過資本市場實現。
3. 房地產市場發展
房地產行業貸款與投資作為商業銀行資產端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高風險、高泡沫以及高杠桿的特點長期以來被視為銀行業務的重點監管項目。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發展通常需要多家商業銀行共同支持。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雖可以通過業務多元化以創造收益、降低脆弱性并分散經營風險,但從危機的傳染角度來看,房地產行業貸款會在危機發生后,作為風險的傳染渠道加劇所持有該項資產的銀行感染外部風險。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4:房地產市場將會作為單一地區的信用違約風險傳染與溢出的重要渠道。
本文數據選自2013—2020年度《吉林省統計年鑒》、各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告、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以及國泰安數據庫(CSMAR)。因《2020年白城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告》等部分政府公報尚未對外發布,本文使用(當年度該變量全省平均增長率×該變量上一年度數值)的結果替代缺失值。為排除異常值的干擾,本文對所有初始數據進行了1%水平下的雙邊縮尾處理(winsorize),最終得到吉林省各市72條面板數據。
1.空間權重矩陣的構建
本文設置空間毗鄰矩陣(0-1矩陣)與地理距離矩陣兩種空間權重矩陣。各矩陣具體設定方式分別為:

2. 空間相關性的檢驗
本文通過計算莫蘭指數以判斷樣本空間相關關系的存在性。空間序列的全局莫蘭指數(Moran’s I)計算公式為:

3.空間面板模型的選擇
本文聚焦吉林省各地級市州中小銀行信用違約風險的地區溢出效應與傳染路徑,構建空間面板模型:

本文通過Wald檢驗與似然比(LR)檢驗選擇最優的空間計量模型,并對計量模型進行Hausman檢驗以判斷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
4.空間面板模型效應的分解
將系數進行偏微分處理,空間面板模型公式改寫如下:



總效應表示為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之和,它表示所有區域的解釋變量的變化對 地區的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即矩陣中全部元素的加權平均。表示為二次型形式:
平均總效應


2.解釋變量。本文以中小企業債權債務、資本市場與房地產投資情況作為自變量。本文將GDP增長率作為企業債權債務網絡發展情況的代理變量,以金融效率作為資本市場因素的代理變量,以房地產開發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作為房地產投資的代理變量。
3.控制變量。本文選取財政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市場化水平三指標作為模型中的控制變量。詳見表1 :

表1 變量定義及說明

表2 描述性統計
吉林省中小商業銀行主要包含: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四種類型。本文對這些機構的綜合違約距離的地區分布情況進行分類討論。
1.吉林省農村商業行
(1)全局莫蘭指數
本文使用地理距離矩陣作為空間相關性分析的空間權重矩陣。

表3 吉林省農商行全局莫蘭指數
由表可知,2017年與2018年,農商行的綜合違約距離出現了正向聚集現象,表明這兩年農村商業銀行間的業務相關性較強,業務往來較為密切。
(2)局部莫蘭指數
圖中,原點表示吉林省當年的莫蘭全局指數,樣本距離原點的距離代表聚集顯著性;距離原點距離越遠,聚集顯著性就越高。兩條坐標軸將散點圖分成四個象限,其中Ⅰ、Ⅲ象限體現了空間正相關性,Ⅱ、Ⅳ象限則表現了空間負相關性。由圖1可知,大部分城市的局部莫蘭指數均分布在Ⅰ、Ⅲ象限,表示各地農商行的綜合違約距離間呈現“高值與高值相鄰、低值與低值相鄰”的正向聚集關系,進一步證實了地區間農商行業務的密切往來。

圖1 2017、2018年吉林省農商行局部莫蘭指數散點圖
2.吉林省村鎮銀行
(1)全局莫蘭指數
表4所示,2015年與2018年的莫蘭指數顯著為正,表示吉林省各地村鎮銀行間的業務往來在這兩年較為緊密。

表4 吉林省村鎮銀行全局莫蘭指數
(2)局部莫蘭指數

圖2 2015、2018年吉林省村鎮銀行局部莫蘭指數散點圖
由圖可知,大部分地區的莫蘭指數分布于散點圖的第Ⅰ象限,表示地區間村鎮銀行不僅業務往來較為緊密,受地緣因素的影響也較小。
3.吉林省農村信用合作社
(1)全局莫蘭指數
表5顯示2013—2020年間各地區農信社的全局莫蘭指數均為負數,即空間負向聚集,意味著農信社綜合違約距離較高的城市被違約距離低的地區所圍繞。

表5 吉林省農信社全局莫蘭指數
(2)局部莫蘭指數

圖3 2013年、2014年吉林省農信社局部莫蘭指數散點圖
由圖可知,所有城市的局部莫蘭指數均分布于第Ⅰ、Ⅱ、Ⅳ象限。其中,位于Ⅱ、Ⅳ象限的點距離原點較遠,表示顯著性更高,位于第Ⅰ象限的城市數量雖然較多,但它們距離原點的距離較近。受部分城市綜合違約距離負向聚集的影響,吉林省農信社的違約概率聚集整體呈“高值由低值圍繞,低值由高值圍繞”趨勢。
本文綜合各地級市全部中小商業銀行的綜合違約距離,在整體層面上討論銀行間的風險傳染以及宏觀經濟的風險傳染渠道效應。
1.全局莫蘭指數
由表6可知,各地樣本間雖然存在負向聚集現象,但莫蘭指數并不顯著。

表6 吉林省整體綜合違約距離的全局莫蘭指數
2.局部莫蘭指數

圖4 2013年、2014年局部莫蘭指數散點圖
由圖所示,2013年與2014年吉林省各地綜合違約距離的局部莫蘭指數大致分布在第Ⅱ與第Ⅳ象限,表明不同地區樣本間可能存在的負向聚集關系。
3.空間面板模型的選擇。
表7表示對使用不同自變量的空間計量模型分別進行Wald檢驗與LR檢驗的統計量結果:

表7 Wald檢驗與LR檢驗結果

1.空間杜賓模型估計結果
不同空間權重矩陣的各主要變量系數符號方向相同,進一步證實本文結果的穩健性。比較組內R2,發現以地理權重矩陣作為空間權重矩陣進行估計的擬合程度更高,故后文分析均以地理權重矩陣為主。空間滯后項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證實中小銀行間相互爭奪業務資源的行為將會使各地區信用違約風險出現“此消彼長”現象。

表8 空間杜賓模型估計結果

(—表8續)
2.空間杜賓模型分解效應

表9 空間杜賓模型直接效應、間接效應與總效應
本文通過空間杜賓模型(SDM)對吉林省中小銀行脆弱性的溢出效應進行了分析,并研究證實脆弱性風險的傳染路徑。基于2013—2020年的72個面板數據進行空間計量估計回歸表明:樣本的被解釋變量出現了“高值由低值圍繞,低值被高值圍繞”負向聚集現象。周圍地區對銀行業務資源的爭奪將會使得本地中小銀行的綜合違約風險隨業務的流失而對外轉移,最終導致本地區違約概率下降伴隨周邊地區風險上升的現象。
考察影響中小銀行風險溢出效應的潛在傳染路徑發現:1.中小企業的債權債務關系網絡是銀行違約風險的重要傳導渠道。隨著債務網絡的不斷延伸,地區銀行脆弱性風險的溢出效應也相應增強。2.資本市場在吉林省中小銀行體系中發揮“穩定器”作用。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能夠有效吸收由部分商業銀行違約產生的風險。但隨著脆弱性風險的不斷累積,當資本市場吸收的風險超過一定程度后,就會帶來系統性危機的爆發。3.房地產市場雖沒有明顯的空間溢出效應,但某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造成當地中小銀行違約風險的增加。
1.加強內部管理。為防止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小商業銀行應繼續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控制自身不良資產風險,防范其他地區銀行的擠出風險。同時,應依法合規服務本地發展,聚焦中小微企業、“三農”以及個人金融業務,拒絕盲目做大,扎根當地,維護本地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
2.盡快改革轉型。近年來,農商行與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的職能日漸完善,基本已覆蓋農信社大部分經營范圍,農信社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占。對于核心資本充足、業務流程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的優質信用社,建議順應市場規律,加快改制為農村合作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轉型成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商業銀行。對于規模較小且經營管理不善的農信社,建議繼續收縮業務范圍,逐步轉化為提供信息的服務與代理中心,成為重要的中介機構與信息樞紐,改善農村普惠金融中信息不對稱現狀。一方面可收集整合農戶信用與資產狀況提供給商業銀行,為農戶獲取信貸提供重要信息參考;另一方面也可在廣大農戶申請商業銀行貸款、理財產品等金融服務時給予必要的技術咨詢支持,提高低收入群體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3.加強對中小企業管理監督。建議相關監督管理部門重視區域內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應嚴格評估考察該企業的申請貸款資格以及還款能力;在發放貸款后,應繼續追蹤資金的使用情況,將不良貸款的發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內。
4.加強對房地產領域關注管理。政府在繼續發展房地產行業、擴大房地產投資的同時,也應杜絕投機性交易、防范房地產泡沫虛高,維護地區內中小銀行體系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