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瑋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經營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固定資產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極為重要,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及投資項目。加強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在提升企業服務水平的同時,還有助于遏制腐敗,對于企業規范運營、風險防范及管理效率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財務部門要明確職責,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盤活資金、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化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風險。
1.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實施有助于維護企業資產安全。對于企業而言,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固定資產管理影響較大,因此,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必須強化內控管理機制建設,合理使用各項資產,優化資金配置,有效規避風險,降低資金浪費,維護企業資產安全[1]。
2.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實施有助于規避資金利用風險。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有利于更好地管控企業的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及整理企業的資產信息,并準確列出固定資產清單。以本質上來講,在固定資產購置、使用及其他等過程中,固定資產內控機制貫穿始終,且通過一系列規范化的管理操作,能夠幫助企業規避資金利用風險,提高資源利用率。
3.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實施有助于提升內控管理水平。固定資產是企業資產管理的一部分,完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業資產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在固定資產管理中,應嚴格按照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相關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條例,在制度的制約下,規范固定資產使用行為,提升企業內控管理水平。
1.內部控制意識方面。內控意識是企業內部控制文化的一部分,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才能發揮其價值,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戰略。在企業意識文化當中,管理層占據著領導地位,若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很難達到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效果。如果一些工程企業,從管理層面來講,企業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控管理機制及固定資產控制規章制度,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正因為管理層意識淡薄,沒有高度重視內控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將其置于制度層面,不能深層次地理解、細化內部控制內容,導致內部控制效果不佳[2]。
此外,在企業內部控制當中,由于管理層參與意識不強,普遍認為財務部門、審計部門、設備管理部門是固定資產內控的主要負責人,但是在如何使用固定資產方面卻不甚了解,甚至對固定資產的特點、內控流程都尚未全面熟悉。實際上,由于專業的約束性,財務部門對于工程設備的技術性能知之甚少,尤其是壓路機的使用損耗、輸電線路等等,僅能在數值上進行固定資產風險管理的分析,很難達到與直管及使用部門一樣熟悉固定資產。同時,由于時間滯后性,財務部門在固定資產登記時,由于一些突發狀況,很難第一時間掌握固定資產變動情況,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存在價值出現偏差,內控流程無法準確控制固定資產管理風險,進而加大管控難度。
2.風險評估機制方面。風險無處不在,且不可避免,由于工程企業的固定資產多用于露天環境的施工現場,受地形地質、自然環境、市場環境、人為因素等影響很大,且頻頻出現施工質量及安全問題,導致固定資產風險加大。常見的固定資產內控風險包括:新增固定資產設備驗收程序不完善,設備質量與需求不符;固定資產登記造冊時填寫信息不完善;固定資產運行維護不及時;固定資產清理盤點時存在賬面與實際不符;固定資產淘汰處理不合理等。這些風險的存在,都說明當前企業固定資產風險評估機制還不健全,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一步完善風險評估機制。
3.信息化管理方面。在企業內部對于固定資產內外部信息尚未做到統一規劃與管理,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交流和信息溝通,在企業資產管理中極易形成“信息孤島”,導致由于違反行業政策項目叫停、在建項目無法及時轉固、折舊計提不準確等[3]。伴隨企業的迅速發展,固定資產數量、類型越來越多,固定資產相關信息也在持續增加。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滯后,致使固定資產整體信息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不充分,對財政部門實時監督不利,無法準確、客觀地掌握企業固定資產的真實狀態。
4.監督管理機制方面。工程企業規模較大,人員眾多,流動款項量大且多,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很容易出現貪腐現象。比如,在固定資產分配方面,基本上采購經理在采購、詢價、定價等環節占據著主導權,長期下去,很容易出現虛報、侵占資產的不法行為,甚至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收取回扣,購置低劣材料,影響工程質量。
1.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意識。推進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完善風險監督機制,切實防范和化解固定資產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針對企業管理層內部控制管理意識薄弱這一問題,需要加強管理層對內控制度建設的思想認識。從思想層面上,擯棄掉以往“重效益、輕管理”的想法,提高思想意識,把好決策關,全面發揮管理層的領導作用,加強管理效率。明確各部門的職責,細化工作內容,強化協作聯動效益,在企業內部建立溝通協調、信息共享、相互配合的協調聯動機制,有效破解工作瓶頸,凝聚工作合力,提高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水平。
2.加強風險評估機制建設。在企業管理中,風險管理始終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在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工程項目實施等環節,一旦風險意識淡薄,便會產生重大風險隱患。為此,在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當中,必須建立全方位一體化的風險治理體系,在重視內部風險的基礎上,還要關注外部風險,加強內外部風險防控,強化風險評估機制建設。在企業風險評估體系當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與風險應對,其中最難、最關鍵的便是風險識別。在風險識別時,要求高度重視內外部因素,比如市場因素、價格因素、政治因素、技術因素等。在風險分析當中,需要應用一些科學的分析工具,增加定性與定量分析。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判定風險的重要程度,提升風險分析的準確性。風險應對時,所采用的應對措施主要包括:規避風險、減少風險、接受風險。在不同應對方案實施當中,可結合企業固定資產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及時調整風險應對措施,避免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3.推進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在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當中為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現象,需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系。第一,構建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在基礎財務軟件的基礎上,還需構建一個完善的固定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在信息管理系統當中,引入固定資產,可以優化及整合固定資產信息資源。第二,滿足固定資產管理業務信息化需求。平臺構建后,還需拓寬及填充各項功能模塊,立足于固定資產管理特點,在信息化管理流程當中納入制度建設、賬務處理、流轉信息、預算管理等內容,實現固定資產管理業務信息化。第三,強化橫向業務信息化水平。基于業務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當中積極融合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達到固定資產系統和其余業務系統有機融合、相互作用。在全面預算控制和業績評價的基礎上,通過強化橫向業務信息化水平,可以更真實、更客觀地展現企業的固定資產狀況,為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活動提供決策支持。
4.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為達到最理想的內部控制執行效果,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極為重要。要求企業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對于企業法人代表,加強內部控制監督。為避免高層管理人獨斷專行,盲目投資,需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集體審批等相關制度。第二,對于部門管理,加強控制監督。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涉及部門很多,各部門之間應建立相互制約的管理規定,避免權力過度集中。第三,對于關鍵崗位管理人員,加強控制監督。對于供銷、會計等關鍵崗位,可實行輪崗制,或者定期稽查制度,避免以權謀私,中飽私囊[4]。
除上述監督之外,還要做好內部審計監督,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制,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將企業會計、財務人員與內部審計人員分離,把內部審計人員的功能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更好地保護企業固定資產安全。還可引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機制,做好自我核查工作,改善內部環境,規范固定資產管理,有效發揮固定資產內部控制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內部控制理論的運用可以豐富企業管理經驗,減小資金風險,完善財務監督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5]。在企業運營管理當中,固定資產是企業最大的資金來源,是維持企業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當中,很容易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資金利用風險。為了規避風險,需重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加大風險防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