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娜
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36
近年來,為滿足時代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文件,有助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通過匯總這些,發現對于專業教學標準及教材都提出了清晰且切確的要求。
教育部等九部委于2020年9月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強調要“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文件明確了職業教育教材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載體,是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在職業院校落地實施的重要保障。
2020年1 月教育部印發的《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了“教材編寫依據職業院校教材規劃以及國家教學標準”和“職業院校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原則上從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規劃教材目錄中選用”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職業教育專業教材與國家專業教學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于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教材,保障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的有效落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第20條強調“加強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對接主流生產技術,注重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教材”等。從中可以看出,職業教育教材通過與行業對接,能夠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此外,職業教材還需要與企業聯系,將“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時編入教材,能夠提高教材內容的預見性、準確性和適用性。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第23條強調“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主動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要求,以“信息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及時發展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興專業。鼓勵職業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當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已經成為時代主流,教材建設應順應、融入這股潮流,并逐步發展為引領的角色,否則就會與時代發展潮流脫節。教材作為知識內容的載體,在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材建設應該跟上教育教學發展的步伐,打造優質的教材配套數字化教學資源,構建完整的信息化教材生態閉環,實現教材內容模式的提升和革新。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形式內容多樣化和互動可參與性,運用多媒體表現形式,建設適應教育新形態的教材及配套多媒體教學資源等。
針對公路養護與管理,國家出臺了《“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公路交通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必須更加堅持可持續發展,全面落實“公路建設是發展,公路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推進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養護專業化、管理現代化、運行高效化、服務優質化,全面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提高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職業教育匹配程度,致力于推動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出現,是新時代國家對公路養護與管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教材是教育的基本依托,教材出版是教育出版的基礎和核心,專業教學標準作為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重要依據,研究其如何賦能職業教育教材出版則有利于打造適應行業要求和企業需求的當代公路養護與管理職業教育精品教材。
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于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制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意見》,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編制工作,旨在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和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
2014年,國家制定了首批中等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和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教材的內容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圖1為國家專業標準研發路徑。

圖1 國家專業標準研發路徑
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需在國家專業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制訂及編著,同時充分考慮公路工程的專業特征及行業需求。公路是一種暴露在外界環境的結構物,受到行車荷載以及外部日照、雨水、低溫、高溫等自然環境的耦合作用,公路結構性能會出現衰減,發生病害,影響公路投資效益的發揮。因此,公路在建成通車后需不間斷地進行養護,以修復公路病害,改善公路的服役性能。此外,公路養護必須及時,否則會造成公路病害的擴展,危及結構安全,造成區域交通阻滯,因此公路養護應注重預防養護技術的應用,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主動延緩公路病害的發展或阻斷公路病害的發生。另一方面,公路養護還包括應急養護,主要指突發狀況如暴雪、洪水等災害條件下的公路搶修,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對公路通行能力的影響。
(1)專業調研報告研制
專業調研報告是專業教學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教學標準一般包含某個專業的專業名稱、專業的學制、入學要求、培養目標、職業范圍、人才規格(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技能)、主要接續專業、課程結構及具體要求、教學時間安排(基本要求、教學安排建議)、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實訓實習環境及專業師資等。制訂專業教學標準,需要厘清專業教學標準和專業調研報告兩者之間的概念和聯系。
調研報告包括調查和研究兩部分。調查,應該深入到事物的實質,客觀地反映公路養護與管理事實,不應由主觀臆想主導調查結果,了解事物的原本面目,深入挖掘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透徹地探索事物的本質。專業教學標準需要前期調查活動及研究報告的數據支撐。
專業調研階段主要是對相關職業院校和公路養護與管理相關企業、行業進行調查、分析和總結,厘清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的產業結構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人才結構現狀和需求趨勢等,掌握公路養護與管理企業職業崗位設置情況和典型的工作任務,明確專業技能人才職業能力要求,最終研制出一份詳盡的調研報告,導出公路養護與管理職業崗位發展路徑表,為編寫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針對公路養護與管理,面對人民群眾美好出行新期待、面對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要求,公路養護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和弱項:一是“重建輕養”“以建代養”的現象仍比較普遍。二是公路養護管理資金保障能力不足,管養資金持續投入呈現較大壓力。三是高速公路行業監管有待加強,普通國省道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養護管理“三基”工作仍然較為薄弱。四是公路橋梁面臨危病橋梁多、老舊橋梁多、低荷載橋梁多等問題,隧道運行管理有待加強,安全隱患仍然存在。五是公路“一張網”運行監測體系尚不健全,路網運行精準感知與精確分析能力不強,出行信息發送、交互式體驗等出行服務高品質供給有待加強。因此,專業調研報告應圍繞公路養護與管理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制定有針對性的調研報告。
(2)職業能力表和典型工作任務表形成
公路養護與管理企業和課程專家通過對專業調研報告中調研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崗位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表和專業所對應的職業能力標準。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表包括工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和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等。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對應的職業能力標準則是在公路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表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關于人才培養方面對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上提煉出來)、知識(工作內容上提煉出來)、能力(崗位能力上提煉出來)上的基本要求。
(3)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構建
以公路養護與管理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表和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專業的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基本可以確定。職業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一般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技能)方向課。專業基礎課一般出現在專業經緯度太寬,進而分了不同專業方向的情況;對于沒有分方向的專業,通常不含專業基礎課。
課程結構確定后,以課程門類、結構和職業能力對接關系為依據設置每門課程的課程內容,編寫課程標準,并確定教學基本條件,包括師資建設、教學設置、教學資源和質量保障等。
(4)專業教學標準形成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研究分析,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的內容基本可以確定。專業教學標準內容結構通常主要包括專業名稱(專業代碼)、入學條件、基本學制、職業范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結構及學時安排、教師基本條件和質量保障等內容。其中人才規格中包括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三方面的要求;課程結構包括課程體系結構及課程內容,以及對參考學時、主要教學內容的規定;教學基本條件包括專業師資建設、教學實訓實習環境和教學資源的規定;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專業建設和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和社會評價機制等。
此外,國家專業教學標準最終定稿形成還包括專家評審、總結、改進、驗收等環節,這里不再贅述。
基于專業教學標準賦能公路養護與管理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對于培養具有較高技術能力和業務管理水平的公路養護與管理復合型人才,打造素質優良的技能型、創新型公路基層養護人才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以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國家專業教學標準進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建設的整體布局,其中專業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設置就是教材品種規劃及教材內容確定的科學依據。通過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國家專業教學標準進行研究,可以了解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人才現狀、特點與需求趨勢,進而可以梳理出就業崗位群,根據崗位群可以確定具體的專業方向;依據職業能力要求中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可以確定課程體系結構,通過課程體系結構及主要教學內容和要求,便可以規劃配套的教材及教學資源。
專業教學標準是指導職業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的重要依據。對于一名教材編輯來說,研究專業教學標準,讀懂弄通其深層次含義及前瞻性,是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這樣也能夠真正將國家教學標準的相關理念和內容融入教材的建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