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龍, 徐陽東*, 侯林洋, 陳應華
(1.貴州省地礦局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 貴州 貴陽550018; 2.貴州省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局, 貴州 興義 562400)
【研究意義】貴州省六盤水地區屬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既要立足當地實際,又要選擇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作物,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刺梨(Roxburghrose)為薔薇科多年生落葉灌木繅絲花的果實,生長于海拔500~2 500 m的向陽山坡、溝谷、路旁及灌木叢中。刺梨酸甜輕澀,芳香醇厚,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其他營養成分[1],同時還含豐富的鐵、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2]。刺梨鮮果的VC含量遠高于其他水果,被稱為“VC之王”[3],具有健脾、滋補強腎、延緩衰老和提高肌體免疫力等作用[4]。刺梨作為六盤水地區盤州市的特色植物資源,其產業已初具規模,打造了刺梨產業帶,建設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評價盤州市刺梨主產區耕地質量及生態效應,為提升盤州市刺梨種植園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進展】白靜等[5]研究貴州各地區野生刺梨果實品質多樣性表明,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刺梨果實Vc含量差異較大,與其種植地區海拔高度有較大聯系;敖芹等[6]研究影響刺梨產量和品質的主導氣象因子表明,5—8月平均氣溫、3—10月≥10℃活動積溫和3—8月降水量是影響刺梨產量和品質的主導氣象因子。【研究切入點】近年來,前人主要研究氣候對刺梨果實產質量的影響,缺乏對其土壤生長環境的影響研究。因此,有必要對盤州刺梨主產區耕地質量與刺梨生態效應展開深入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刺梨主產區為研究區,基于多元統計分析和耕地土壤養分質量評價等方法,采集土壤和刺梨樣品,測定其pH、有機質、土壤養分和重金屬含量,并對研究區耕地質量及刺梨生態效應進行評價分析,以期為盤州市刺梨產業的合理開發及利用提供參考。
盤州市刺梨主產區位于三疊系與二疊系交匯處,地層巖性為灰巖、泥巖,以高原山地為主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南部隆起。刺梨主產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立體氣候明顯,耕地總面積5 646.67 hm2,刺梨種植面積40 693.33 hm2,年產刺梨10 000 t,加工大型企業4家。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黃棕壤和紫色土,土壤樣采自PG鎮主要農作物種植區,刺梨果實樣主要采自PG鎮JX村萬畝刺梨果園基地(圖1)。

圖 1 PG鎮土壤類型及刺梨種植區分布
根據PG鎮耕地土壤分布情況,結合《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 0295—2016)[7]及盤州市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結果[8],共采集土壤樣品558個,刺梨果實樣品6個,根系土樣6個。
1.2.1 土壤樣品采集 采用GPS結合1∶5萬地形圖進行定點[9-10],坐標系統選擇西安80坐標系,GPS自動生成航跡進行監控,在設計點50 m范圍內選取合理采樣位置,連續采集0~20 cm表層土,并用校正后的手持GPS定位(圖2)。用梅花狀法多點采集,5點組合為1個樣品,充分混勻后用四分法留土1.5 kg,壓碎的土樣過2 mm尼龍孔徑篩,供實驗室檢測分析。

圖 2 刺梨主產區的表層土壤及刺梨采樣點
1.2.2 刺梨果實采集 在刺梨果實成熟期,人工隨機采摘成熟度和體型一致的果實,按0.1~0.2 hm2為采樣單元,在采樣單元內選取5~10株,每株縱向4分,從其中1份的上、中、下、內、外各側均勻采摘,混合成1個樣品,同時按土壤采集方法采集刺梨根系土,供實驗室檢測分析。
依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和《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DZ/T 0130—2006)[11]進行土壤化學指標和農作物指標測定。土壤指標主要測定SOM、N、P、K、B、Mn、Zn、Cu、Mo、Se、Ge、I、F、Cd、Hg、As、Pb、Cr、Ni、Co、V、Ti和pH共23項,農作物指標主要測定Cd、Hg、As、Pb、Cr、Se和Ge共7項,樣品的測試均進行平行測試和空白試驗[12]。
1.4.1 耕地土壤養分質量評價 參照《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對氮、磷、鉀進行養分地球化學等級劃分,再計算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結果分為缺乏、較缺乏、中等、較豐富和豐富5個等級,其對應的fi為1分、2分、3分、4分和5分。當f養綜≥4.5時,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為豐富;3.5≤f養綜≤4.5為較豐富;2.5≤f養綜≤3.5為中等,1.5≤f養綜≤2.5為較缺乏,<1.5為缺乏。公式:
式中,f養綜為土壤氮、磷、鉀的評價總分,1≤f養綜≤5;ki為氮、磷、鉀的權重系數,氮、磷、鉀分別占40%、30%、30%;fi為氮、磷、鉀各元素的等級得分。
1.4.2 耕地環境質量評價 土壤中污染物含量(Ci)參照《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中的篩選值(Si)和管控值(Gi)將土壤風險程度分為3類:優先保護類(Ci≤Si)、安全利用類(Si
1.4.3 刺梨評價及富集系數 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13]和盤州市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結果對刺梨進行安全性評價;刺梨富硒評價依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及湖北富硒食品地方標準(DB 42/211—2002)[14],若Se含量≥0.01 mg/kg,為富硒。并用生物富集系數[15]表示養分元素和有害元素向農作物轉化遷移特征及其生態效應,公式:
式中,生物富集系數大,表明植物對其吸收能力強;生物富集系數小,表明植物對其吸收能力弱。
利用Excel 2016、SPSS 22.0、Mapgis和ArcGIS 10.2等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繪圖。
2.1.1 耕地土壤元素或指標地球化學特征 由表1可知,與中國A層土壤背景值比,除K、Tl含量偏低外,其余元素含量均較高。N、P、K和有機質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02 g/kg、1.17 g/kg、13.07 g/kg和45.05 mg/kg。pH中值為5.81,表明刺梨主產區土壤整體偏酸性,體現了碳酸鹽巖分布區強烈風化淋濾作用下的酸化特性。

表1 刺梨主產區耕地土壤地球化學參數統計
2.1.2 耕地養分質量評價 從表2看出,刺梨主產區耕地土壤養分等級可分為豐富、較豐富、中等、較缺乏和缺乏5個等級,其耕地面積分別為173.33 hm2、4 226.67 hm2、1 146.67 hm2、80.00 hm2和20.00 hm2,分別占園區耕地面積的3.07%、74.85%、20.31%、1.45%和0.32%。其中,養分豐富級耕地主要分布在PG鎮東部及南部,較豐富級耕地全鎮均有分布,中等級耕地主要分布在PG鎮中西部,較缺乏級耕地與缺乏級耕地零星分布在刺梨主產區西南部一帶(圖3)。

表2 刺梨主產區的耕地養分質量等級

注:1為豐富,2為較豐富,3為中等,4為較缺乏,5為缺乏。
2.1.3 耕地酸堿度評價 由表3和圖4可知,PG鎮耕地酸堿度主要受二疊系及三疊系碳酸鹽巖成土母質影響,土壤整體偏酸性,酸性土壤面積為4 700 hm2,占園區耕地面積的

表3 刺梨主產區的耕地酸堿度

注:1為強堿性,2為堿性,3為中性,4為酸性,5為強酸性。
83.21%。堿性土壤零星分布在PG鎮中部及東部。
2.1.4 耕地環境質量評價 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結果顯示(表4、圖5),刺梨主產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一般,耕地土壤環境綜合等級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其面積分別為0 hm2、4 546.67 hm2和1 100 hm2,分別占園區耕地面積的0、80.56%、19.44%。安全利用類耕地主要分布在PG鎮中部至東部,嚴格管控類耕地主要分布在PG鎮西部。

表4 刺梨主產區的耕地環境質量等級

圖 5 刺梨主產區的耕地環境質量等級分布
從表5看出,6個刺梨樣品中均未發現重金屬超標,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污染物限量標準。富硒評價結果顯示,僅1個刺梨樣品富硒。6種重金屬的生物富集系數依次為Se>Hg>Cd>Pb>Cr>As,表明,刺梨對土壤中Se的富集作用較強,富集系數達0.65,Hg和Cd次之,富集系數分別為0.63和0.22,對Pb、Cr和As的富集能力較弱。表明,Cd、Hg和Se易被刺梨果實吸收并富集。

表5 刺梨主產區刺梨的元素含量與生物富集系數
刺梨喜溫暖濕潤環境,且適宜生長溫度約16°C,在年降雨量1 400~1 600 mm,pH為5.5~6.5的微酸性壤土、砂壤土、黃壤、紅壤和紫色土上均能生長[17]。刺梨主產區位于盤州市中北部,該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夏季氣候溫暖,且土壤類型多為黃壤、黃棕壤。研究結果表明,土壤pH均值為5.91,整體偏酸性,酸性土壤面積為4 700 hm2,且耕地土壤的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強。因此,刺梨主產區地理氣候等條件適宜刺梨生長。
刺梨富集系數受土壤理化性質如pH、有機質含量等影響,不同農作物受土壤理化性質影響亦不同。白靜等[5]研究表明,刺梨品質與不同地區氣候條件、土壤理化性質、海拔等密切相關。盧家龍等[8]研究表明,刺梨根系土pH、有機質與Cd含量的生物富集系數均呈負相關。試驗結果顯示,研究區除K、Tl含量偏低外,其余元素含量均超過中國A層土壤背景值;耕地土壤整體偏酸性,占園區耕地面積的83.21%;耕地土壤環境以安全利用類為主,占園區耕地面積的80.56%。因此,針對盤州市大面積分布Cd含量高的安全利用類耕地,可通過提高土壤pH、有機質含量來降低Cd的生物吸收率。研究僅通過調查研究,分析盤州市刺梨主產區當前耕地土壤質量狀況,后期還應開展富硒耕地資源調查評價工作,補充樣品有效態測試;同時,篩選區內富硒的刺梨品種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打造規模化、產業化、高效益的富硒刺梨生產基地,從而推進富硒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土地附加值,助推鄉村振興。
刺梨主產區耕地土壤N、P、K和有機質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02 g/kg、1.17 g/kg、13.07 g/kg和45.05 mg/kg;刺梨主產區耕地土壤養分肥力以較豐富為主,其耕地面積占園區耕地面積的74.85%,在全鎮均有分布。與中國A層土壤背景值比,除K、Ti含量偏低外,其余元素含量均超過背景值。土壤整體偏酸性,酸性土壤面積為4 700 hm2,占園區耕地面積的83.21%。耕地土壤環境以安全利用類為主,占園區耕地面積的80.56%,主要分布在PG鎮中部至東部。刺梨樣品中僅1個刺梨樣品富硒,刺梨對土壤中Se的富集作用較強,Hg和Cd次之。綜上,可依據PG鎮耕地土壤養分和環境情況,選擇土壤養分肥力較好、土壤環境為安全利用類的耕地進行規模化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