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婷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082)
原發性高血壓(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可增加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發生風險,可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1〕。研究指出,EH和T2DM是可預防、可控制的,通過控制血壓、降低血糖,減少疾病對靶器官的損害,預防心血管終點事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傳統醫學的診斷成本低,常用藥物獲得容易,在EH+T2DM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3〕。祖國醫學認為,EH+T2DM屬于“眩暈合并消渴”范疇,病機分虛實兩端,病在清竅,且與肝、脾、腎三臟相關,對于EH+T2DM患者的治療需建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4〕。因此分析EH+T2DM患者的中醫證型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或可為EH+T2DM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指導意見。基于此,本研究將重點觀察EH+T2DM患者的中醫證型分布情況,并針對性分析中醫證型的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本研究方案,并批準實施。前瞻性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的老年EH+T2DM患者133例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②符合關于T2DM〔5〕及EH〔6〕的西醫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近期服用糖皮質激素;②1型糖尿病和繼發性糖尿病;③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④合并腦卒中、老年癡呆及精神疾病;⑤存在自身免疫疾病;⑥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重度貧血;⑦近6個月內新發腦卒中或心肌梗死;⑧繼發性高血壓。133例老年EH+T2DM患者男72例,女61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1.31±2.86)歲;體重指數(BMI):17.5~28.5 kg/m2,平均(22.85±1.31)kg/m2。
1.2中醫證型評估方法 EH+T2DM中醫證型參照相關標準〔7〕,主要調查方法為面訪,在自然光線和平靜狀態下望、聞、問、切采集患者的中醫四診數據,并由兩名或以上副主任醫師判斷患者的舌脈,中醫證型包括:(1)陰虛陽亢證:主癥:腰膝酸軟,眩暈,五心煩熱,頭痛;次癥:失眠,健忘,心悸,耳鳴;舌紅,脈弦細而數。(2)肝火亢盛證,主癥:頭痛,急躁易怒,眩暈;次癥:面紅,耳赤,口感,便秘,溲赤;舌紅,脈弦數。(3)陰陽兩虛證:主癥:頭痛,畏寒肢冷,腰酸,膝軟,眩暈;次癥:心悸失眠,氣短懶言,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4)痰濕壅盛證:主癥:嘔吐痰涎,頭痛,眩暈,胸悶;次癥:食少,心悸,失眠;舌胖苔膩,脈滑。
1.3基線資料統計方法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詳細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EH分級〔8〕(1級、2級、3級)、BMI(≥24 kg/m2,<24 kg/m2)、吸煙史(每天吸煙1根以上,且連續吸煙1年)、飲酒史(每天飲酒超過40 g,且持續1年以上)。患者空腹12 h后于清晨留取中段尿樣本,10 ml送檢,3 000 r/min離心,持續10 min,采用特定蛋白分析系統(貝克曼庫爾特 IMMAGE 800型)測定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UACR)。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老年EH+T2DM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 133例老年EH+T2DM患者中陰陽兩虛證46例(34.59%),占比最高,其次為痰濕壅盛證35例(26.32%),陰虛陽亢證30例(22.56%),肝火亢盛證22例(16.54%)。
2.2不同臨床特征老年EH+T2DM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比較 不同性別、年齡、吸煙史老年EH+T2DM患者不同證型占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MI≥24 kg/m2、有飲酒史的老年EH+T2DM患者痰濕壅盛證的占比分別高于BMI<24 kg/m2、無飲酒史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級EH的老年EH+T2DM患者陰陽兩虛證占比高于1級、2級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UACR)≥30 mg/g的老年EH+T2DM患者陰虛陽亢證占比高于UACR<30 mg/g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敏C反應蛋白(hs-CRP)≥5 mg/L的老年EH+T2DM患者肝火亢盛證占比高于hs-CRP<5 mg/L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特征老年EH+T2DM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比較〔n(%)〕
中醫學的核心思想為辨證論治,準確辨證才可合理選方,保證治療效果〔9〕。說明陰陽兩虛證、痰濕壅盛證是老年EH+T2DM患者主要證型。研究指出,不同證型影響因素不一〔10〕。
本研究結果分析可能原因,(1)痰濕壅盛證:①BMI≥24 kg/m2說明患者肥胖,而肥者內熱,氣上溢,轉為消渴,同時肥胖者因多食油膩、甜品,聚集生痰,或食多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運輸轉為濕濁,進而出現痰濕壅盛證〔11,12〕;②飲酒:酒性辛、甘,大熱,可助陽散寒,通絡活血,但若與肥甘同食,可助生痰熱,若飲酒純度高,對人體損傷巨大,可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健運,內生痰濁,日久生瘀,痰瘀交阻,清陽不升,輕巧失養,形成痰濕壅盛證〔13〕。對此,建議可為患者采用穴位埋線治療,通過取穴調和陰陽,改善體質及血糖水平;或采用中醫食療方法,選擇適合老年EH+T2DM患者體質食藥,達到調理脾胃的作用,同時還可采用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功法來增強體魄。(2)陰陽兩虛證(3級EH):EH分級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可能會發生臟腑功能衰變,氣血陰陽平衡紊亂,經脈氣血運行受阻,氣虛不能行血,血行受阻,臟腑失養,陰不制陽,陰虛陽抗,或陰陽氣血俱虛,形成陰陽兩虛證〔14,15〕。對此,建議在選擇藥物時,除了多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外,配合降糖藥物,所選藥物還需對臟腑有保護作用,或可采用針灸療法以調補五臟及陰陽。(3)陰虛陽亢證:UACR≥30 mg/g說明患者的尿蛋白異常,尿蛋白異常為腎損傷及血管內皮功能損傷重要標志物之一,且因腎主水,陽虛不能蒸津化液,津液凝聚為痰,陽虛血脈凝滯為瘀,或因水停氣阻,血行凝滯而成瘀,形成陰虛陽亢之證〔16,17〕。對此,建議對于UACR≥30 mg/g老年EH+T2DM患者應采取綜合有效的干預措施,在嚴格控制血壓、降低血糖的情況下,預防靶器官損害,控制尿微量白蛋白。(4)肝火亢盛證:高水平hs-CRP可導致血管平滑肌釋放炎性因子,使內皮依賴性舒張血管物質的反應性減少,減少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血管阻力,繼而引起炎癥反應,使患者出現肝氣郁結,血絡瘀阻,若肝火過旺,可出現煩躁易怒,肝火擾心,胸悶脅痛,失眠多夢,形成肝火亢盛之證〔18〕。對此,建議該類患者平時應注意多休息,保持睡眠充足,在治療上積極采用清肝瀉熱藥物,并配合食療,如多食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