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后慶 張輝 黃宇
(蕪湖市中醫醫院骨二科,安徽 蕪湖 241000)
股骨粗隆區骨折是指股骨基底至股骨小轉子以上的骨折,通常由摔倒損傷造成,常見于老年人〔1,2〕。影響股骨骨折發生率的因素復雜多樣,包括年齡、性別、創傷機制、體重和骨密度等,均會對股骨骨折的發生產生影響。股骨骨折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術后死亡率較高〔3〕。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衰退,可以在沒有重大創傷的情況下造成股骨骨折,由于患者自身負擔,導致治療后預后較差,不利于術后恢復〔4〕,因此,探究出一種能減少老年術后并發癥,提高療效并加速老年患者恢復的骨折手術方法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自制導向器微創在老年股骨粗隆區骨折中的應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蕪湖市中醫醫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行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1例采用自制導向器微創技術進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齡60~82歲,平均(64.86±17.54)歲;平均體重指數(BMI)(22.65±1.55)kg/m2;骨密度(0.47±0.11)g/cm2;根據骨折AO分型〔5〕:A1型7例,A2型22例,A3型2例;致傷原因:扭傷2例,摔倒17例,車禍8例,高處墜落4例;受傷至手術時間1~5 d,平均(1.43±0.34)d。對照組29例采用常規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齡61~85歲,平均(65.43±17.87)歲;平均BMI(22.83±1.74)kg/m2;骨密度(0.47±0.11)g/cm2;根據骨折AO分型:A1型6例,A2型21例,A3型2例;致傷原因:扭傷4例,摔倒14例,車禍5例,高處墜落6例;受傷至手術時間1~4 d,平均(1.37±0.41)d。所有患者中合并基礎疾病骨質疏松5例,高血壓11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9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符合《實用骨科學》〔6〕中股骨粗隆區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影像學證實。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且可以耐受手術者;②無其他重要器官嚴重疾病;③均能進行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符合手術適應證;④美國麻醉師協會(ASA)評分1~3分;⑤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⑥依從性較好者,自愿采用本研究中的治療方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部位骨折者;②麻醉存在巨大風險者及有凝血機制障礙者;③排除髖關節畸形或先天性發育不良,嚴重影響髖關節功能評分者;④病理性骨折和陳舊性骨折;⑤認知障礙,不能正常溝通者。
1.2術前準備 入院后患者均予術前患肢側脛骨結節牽引,并予消腫、止痛等對癥處理。積極配合治療,使身體狀態達到手術要求,同時準備內植物型號。
1.3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仰臥于牽引床,盡可能外展健肢并固定于支架上,為了確保術中自由透視,必須術前測試,為了不阻擋髓腔開道,上身向健側外展10~15°或內收患肢10~15°,定位開口位置。股骨大轉子頂點上方2 cm處切開約5 cm切口,切開皮下,鈍性分離臀中肌纖維,于頂點略靠內用克氏針定位并開口,C型臂X線機透視下由股骨大轉子外側旋入導針。正位片上,PFNA進釘點位于大轉子頂點稍偏外側,對應髓腔長軸外偏5°,側位片上,進釘點位于髓腔長軸上,引長導針進入骨髓腔,置入髓內釘,將安裝好瞄準器的加長型PFNA髓內釘沿導針插入髓腔,旋入PFNA主釘,調整主釘的插入深度,C臂透視下確定髓內釘插入的深度。主釘位置滿意后,連接側方瞄準器,在透視下鉆入股骨頸導針至股骨頭,導針至關節面下5 mm;測深后錘入螺旋刀片,并進行加壓。安裝遠端瞄準器或透視下借助克氏針定位徒手打入遠端鎖定螺釘,拆除瞄準器,再次透視證實位置滿意后,關閉切口,并放置負壓引流。觀察組:首先通過牽引架將患者轉子間骨折先復位,取股骨轉子中心縱行切開,長約3 cm,切開皮膚皮下,將臀大肌與闊筋膜張肌縱行切開,手指觸摸到大粗隆頂點,驅動手柄帶動導向桿端部的擴張桿插入切口中,限位齒將導向器固定于大粗隆頂點后,從導向孔中插入導針,透視,后置入主釘,若透視不滿意,調整自制導向器位置,再置入導針;擴張桿背離導向桿的一端設有4個具有把持固定功能的限位齒,進而增大了與大粗隆頂點的接觸,提高了擴張桿的防滑性能,大大提高了PFNA進針導向器的定位導向性能,同時使主釘置入更加方便快捷。其他操作同對照組常規PFNA內固定術。
1.4術后治療 術后密切監測各項生命指標,指導患者補充營養;術后進行康復措施,如屈伸踝關節、轉動踝關節、健側伸屈髖膝等。
1.5臨床療效 依據患者髖關節評分表(Harris)評分和臨床表現評估患者臨床療效。根據患者最后一次隨訪的Harris評分來評估,痊愈:末次Harris評分≥90分,且患者能夠獨立行走和生活,髖關節功能不受影響;顯效:80分≤末次Harris評分<90分,患者能夠行走,未見明顯后遺癥;有效:60分≤末次Harris評分<80分,患者生活能夠自理,但出現一定的功能障礙;無效:末次Harris評分<60分,患者行走、生活均受到嚴重影響。
1.6術中各項指標和術后恢復情況 記錄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并記錄術后患者臥床時間和開始負重時間。
1.7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 采用Harris評分表〔7〕評估患者髖關節功能,髖關節功能包括步態、活動、畸形、活動度等。分別在術前,術后1、3、6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Harris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髖關節功能越好。
1.8視覺模擬評分(VAS) 采用VAS〔8〕評定患者術后疼痛狀況。分別在術前,術后1、3、6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VAS,VAS 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1.9術后并發癥 統計兩組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包括:壓力性潰瘍(褥瘡)、肺部感染、髖部疼痛、下肢靜脈血栓、泌尿系統感染等,比較并發癥總發生率。
1.10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6.77%,痊愈17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1例)高于對照組(75.86%,痊愈11例、顯效6例、有效5例、無效7例),差異顯著(χ2=5.670,P=0.017)。
2.2兩組術中各項指標和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開始負重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臥床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各項指標和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3兩組手術前后Harris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Harri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6個月明顯高于術前(P<0.05),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4兩組手術前后VAS比較 兩組術前VA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6個月明顯低于術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手術前后Harri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手術前后VAS比較分)
2.5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1.03%,褥瘡2例、肺部感染1例、髖部疼痛3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高于觀察組(6.45%,髖部疼痛1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48,P=0.014)。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深入,使骨科在創傷領域不斷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9〕,在治療上要求更加具備高精度、低創傷、低消耗,在不斷創新技術手段的同時又力圖使治療更加安全化、高效化。老年患者發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風險較高,手術治療是臨床最有效的治療方式〔10〕,這種骨折的發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和年齡有較大關系,骨強度下降和跌倒是老年患者最常見的創傷機制〔11〕。在跌倒造成創傷的情況下,該力會直接影響大轉子的后外側,使股骨頸特別容易骨折,跌倒是導致股骨囊內頸和轉子周圍骨折的主要原因,這與嚴重的全身性骨質流失密切相關,老年患者的粗隆間骨折通常發生在骨質疏松的基礎上〔12〕,且在老年人股骨骨折中占較大比例〔13〕,以往的骨折手術多采用鋼板和螺釘作為骨折固定的內置物,骨折愈合后,需將鋼板和螺釘內置物從體內取出,這種手術不僅切口長,組織損傷大,出血多,住院時間長,且切口感染機會多,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骨折微創手術切口小,出血少,能盡量減少對骨膜和軟組織的破壞〔14〕,但也有不足之處,操作沒有數字化定位,手術難度大,有軟組織纖維、瘢痕等遮擋視野,工作通道狹小,甚至需關節鏡反復調整定位,時間較長等。而自制PFNA進針導向器很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準確定位能使復位操作簡便且效果理想,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自制PFNA進針導向器的擴張桿背離導向桿的一端設有4個具有把持固定功能的限位齒,提高了所述擴張桿的防滑性能,大大提高了PFNA進針導向器的定位導向性能,同時導向桿與擴張桿之間的夾角為6°,導向桿背離擴張桿的一端往手柄偏移,進而使主釘置入更加方便快捷,進而大大提高了手術質量及其效率。張龍等〔15〕研究表明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區骨折能有效減少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等。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自制導向器微創進行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切口長度更短,術后臥床時間更短,且能加快患者術后運動功能的恢復。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原因,手術后容易發生并發癥且骨折較難愈合〔16〕,本研究結果顯示自制導向器能有效減少老年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髖關節功能改善,使得患者盡早恢復正常生活。此外,自制PFNA進針導向器還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可以進行早期負重訓練,保證預后,提高康復效果,促進骨折愈合。雖然PFNA內固定治療有眾多優點,但可能由于患者肥胖導致開口不準確,導針位置難以把握等導致對患者軟組織傷害較大,術中出血量較多等〔17〕。本研究由于自制導向器定位準確,對骨質破壞小,能有效減少對患者的傷害,也減輕了患者痛苦,使手術更加快捷、方便、精確,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外傷事故中,沖擊力、沖擊位置和保護方法未知,特別是考慮到這些因素在交通事故中可能變化很大,其次是缺乏有關骨質疏松癥狀的評估信息,可能會導致分析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