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潔 王文斌 費年華
(咸寧市中心醫院 1老年病科,湖北 咸寧 437000;2甲狀腺乳腺外科)
心肌梗死可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者可導致患者猝死〔1〕。研究發現,心肌細胞肥大屬于一種漸進且復雜的過程,是心臟前后負荷增加的多種病理性刺激代償反應,在早期心肌細胞肥大現象對心臟正常功能具有代償意義,但隨著心肌梗死患者疾病進展,心肌細胞肥大是引發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的危險因素〔2〕。細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神經細胞、心肌細胞、骨骼肌細胞等終末分化細胞中表達,且參與心肌細胞肥大的發生〔3〕。本研究探討下調cyclinD1對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干預效果及作用機制。
1.1材料 研究動物:選取45只SPF級SD健康大鼠,由常州卡文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鼠齡4~10 w,平均(7.1±1.3)w,體重210~260 g,平均(235.6±10.2)g,飼養溫度22~25℃,室內濕度35%~40%,飼養室定時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統一喂標準飼料,允許自由活動,飼養時間為1 w。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主要試劑:Lipofectmine 2000轉染試劑盒(北京義翹神州科技有限公司);RPMI1640培養基(武漢純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G蛋白RhoA激酶(ROCK)1、ROCK2抗體(佰思諾(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yclinD1抗體(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cyclinD1基因轉染 取大鼠心肌細胞放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中,在恒溫為37℃、含5%CO2的培養箱中做培養處理,當培養瓶中細胞融合率達到80%~90%時使用0.25%的胰酶消化,傳代。按照Lipofectmine 2000轉染試劑盒操作說明書對大鼠心肌細胞進行轉染,根據轉染物的不同將大鼠心肌細胞分為siRNA-cyclinD1(下調)細胞、siRNA-對照序列細胞。將轉染后的大鼠心肌細胞放置于恒溫為37℃、含5%CO2的培養箱中進行培養,進行后續實驗。
1.2.2建模及分組 將所有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上調組、下調組各15只,參照文獻〔4〕構建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腹腔注射10% 35 ml的水合氯醛做麻醉處理,使用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檢測大鼠,在氣管插管后連接小動物呼吸機,打開大鼠胸腔,使用撐胸器撐開,將心臟充分暴露出,使用8-0無創傷四絲線合針在大鼠肺動脈圓錐與主動脈交界處大約2 mm處穿過并結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建模成功標志:大鼠結扎線以下心肌波動減縮、顏色變蒼白且心電圖顯示ST段明顯抬高。10 min后將轉染后的大鼠siRNA-VEGF-B(下調)心肌細胞局部注射于下調組大鼠左心室游離壁上、下、左、右4個部位,siRNA-對照序列(上調)心肌細胞局部注射于上調組大鼠左心室游離壁上、下、左、右4個部位,空白組不做任何處理。注射完成后常規胸腔滴注利多卡因以預防大鼠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吸進胸腔積液后將呼吸機斷開,常規關閉胸腔,在各組大鼠蘇醒后將氣管插管拔除,常規喂養,連續3 d注射青霉素預防感染。
1.2.3心功能檢測 腹腔2% 40 mg/kg戊巴比妥鈉以麻醉大鼠,使用Vivid7 Dimension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測定大鼠心功能指標,使用探頭為13 MHz,深度為3.5 cm,速度為200 mm/s,在取得滿意的二維圖像后,在乳頭肌將M型取樣線垂直于室間隔和左心室后獲得M型心動圖,檢測左室舒張末壓(LVEDP)、左室舒張壓(LVDP)、左室收縮壓(LVSP)、心率。
1.2.4左心室重量指數檢測 最后1次給藥后禁食12 h,將大鼠稱完體重后處死,取其心臟,去除心外膜脂肪組織、大血管及心房和右心室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待吸干心臟多余水分后,稱得左心室重量(LVW),并計算左心室重量指數=左心室重量/大鼠體重(BW)。
1.2.5心肌酶水平檢測 取所有大鼠尾部靜脈血3 ml,采用美國Olympus公司AU64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所有大鼠心肌酶水平,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羥丁酸脫氫酶(HBDH)。
1.2.6病理組織學觀察 在大鼠心功能、心肌酶測定完成后,選取各組5只大鼠采用斷頭法處死,立即取大鼠心肌組織,將提取的組織制作標本,使用40 ml/L的多聚甲醛進行固定,常溫下使用15%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脫鈣,脫水后進行石蠟包埋,制作3 μm的組織切片,做蘇木素-伊紅(HE)染色處理后使用顯微鏡觀察心肌組織病理變化。
1.2.7心肌細胞肥大情況檢測 選取各組中5只大鼠,參照Nozato〔5〕所用方法測定各組100個心肌細胞表面積,取9~10個視野,取均值。
1.2.8心肌組織中ROCK/cyclinD1信號通路蛋白表達量檢測 Western印跡檢測心肌組織中ROCK/cyclinD1信號通路蛋白表達量,提取各組中剩余5只大鼠心肌組織樣本,提取樣品總蛋白,使用二喹啉甲酸(BCA)法定量分析,50 μg蛋白樣品上樣后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之后轉至聚偏氟乙烯膜,避光封閉1 h洗滌,將1∶1 000比例稀釋的ROCK1、ROCK2、cyclinD1一抗稀釋溶液,4℃下過夜,洗滌,將1∶5 000比例稀釋的ROCK1、ROCK2、cyclinD1二抗稀釋溶液加入,溫床孵育1 h后洗滌,發光液ECL加入,曝光3次,取重疊值,分析蛋白條帶灰度值,以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為內參蛋白。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行F、t檢驗。
2.1病理組織學觀察 對照組心肌細胞壞死、變性,局部心肌纖維排列紊亂,存在炎性細胞浸潤;上調組可見局部心肌細胞壞死,細胞核固縮、碎裂,部分心肌纖維斷裂、溶解,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下調組可見心肌組織形態清晰,少量心肌細胞壞死,心肌纖維排列較為整齊,少量炎性細胞浸潤。見圖1。

圖1 3組心肌組織(HE,×100)
2.23組心功能比較 上調組LVDP、LVSP水平顯著低于空白組,LEVDP、心率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LVDP、LVSP水平顯著高于空白組,LEVDP、心率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LVDP、LVSP水平顯著高于上調組、LEVDP、心率顯著低于上調組(P<0.05)。見表1。

表1 3組心功能及心肌酶水平比較
2.33組心肌酶水平比較 上調組CK-MB、CK、HBDH、LDH水平均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CK-MB、CK、HBDH、LDH水平均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CK-MB、CK、HBDH、LDH水平均顯著低于上調組(P<0.05)。見表1。
2.43組心肌細胞肥大比較 上調組LVW/BW、心肌細胞橫斷面積均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LVW/BW、心肌細胞橫斷面積均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LVW/BW、心肌細胞橫斷面積均顯著低于上調組(P<0.05)。見表2。
2.53組心肌組織中ROCK/cyclinD1信號通路蛋白表達量比較 上調組心肌組織中ROCK1、ROCK2、cyclinD1蛋白表達量均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心肌組織中ROCK1、ROCK2、cyclinD1蛋白表達量均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下調組心肌組織中ROCK1、ROCK2、cyclinD1蛋白表達量均顯著低于上調組(P<0.05)。見表2、圖2。

表2 3組心肌細胞肥大情況及ROCK/cyclinD1信號通路蛋白表達量比較

圖2 ROCK/cyclinD1信號通路蛋白
心肌梗死的發生多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為基礎,在過勞、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大量飲酒等因素的誘導下增加心肌耗氧量或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最終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6,7〕。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肌梗死好發于老年人群,致死率較高,且45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8〕。
cyclinD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體11q13,包括4個內含子和5個外顯子,長度大約為15 kD,編碼相對分子質量為34 000的蛋白質〔9,10〕。研究發現cyclin D1基因屬于一種較為重要的可調節細胞周期基因,可與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發生結合作用并激活其激酶活性,促使pRb磷酸化,釋放E2F,進而誘導細胞從G1期進入至S期,最終促進細胞增殖〔11,12〕。在機體處于正常情況下,細胞進入S期后cyclinD1基因會迅速分解,進而維持細胞正常的增殖過程,但當機體處于病理狀態下,cyclinD1基因分解異常,進而導致細胞異常增殖〔13,14〕。李敬美等〔15〕研究發現,細胞周期調節因子cyclinB、cyclinD、cyclinE與H9c2心肌細胞肥大相關。本研究結果說明,下調cyclinD1基因可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細胞肥大,改善心功能,抑制疾病進展。
研究發現心肌梗死發生后會出現心肌細胞肥大現象,屬于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并發癥,心肌細胞肥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發生率〔16〕。ROCK屬于小G蛋白家族成員之一,研究已經證實小G蛋白超家族與心肌細胞肥大相關〔17〕。研究發現小G蛋白家族包括Ras、Rho、Rab、Ran、ARFs五個亞族,其中Ras、Rho與心臟相關〔18〕。RhoA屬于Rho亞家族成員之一,RhoA/ROCK參與心肌細胞肥大過程,其經降低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達或減少eNOS磷酸化,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進而抑制心肌細胞肥大〔19〕。研究顯示RhoA/ROCK經激活ERK1/2-GATA信號通路促進心肌細胞肥大〔20〕。而cyclinD1屬于細胞周期調控基因,在心肌梗死發生后表達升高,可進一步促進心肌細胞肥大。本研究結果提示下調cyclinD1可能經作用于ROCK/cyclinD1信號通路抑制心肌細胞肥大,最終起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