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
(河南省羅山縣中醫院骨科,河南 羅山 464200)
手術是治療踝關節骨折的主要手段,可快速糾正踝關節,但術后關節活動受限,且伴有明顯疼痛、腫脹感[1]。臨床常用功能訓練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其中早期部分負重康復鍛煉能促進踝關節血液流動,從而有效緩解踝關節腫脹感,改善踝關節功能,但單用部分患者療效不佳[2]。中藥熏洗具有活絡舒經效果,有效改善患處血液循環,促進康復[3]。本研究觀察在踝關節術后用中藥熏洗結合負重康復鍛煉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共92例,均為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治療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常規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23~65歲,平均(46.37±4.63)歲;跌傷15例,撞傷19例,高空墜傷12例;踝骨折部位為內踝14例,內外踝11例,內外后踝9例,外踝12例。研究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21~63歲,平均(45.29±4.27)歲;跌傷13例,撞傷24例,高空墜傷9例;踝骨折部位為內踝12例,內外踝13例,內外后踝13例,外踝8例。兩組性別、病程、年齡、踝骨折原因、踝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骨與關節損傷》[4]中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踝關節骨折,已進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關節活動性較弱,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依從性差,對研究中相關中藥過敏,肝、腎、心功能不全,合并骨質疏松。
兩組均于麻醉后進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均順利完成,且于術后及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并以石膏托固定患肢。
于石膏托拆除后進行早期部分負重康復鍛煉,訓練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共3個階段。①第1階段:于術后2~4周通過踩滾木鍛煉踝關節外展、內收、跖屈、背伸功能,1日2次,1次20min;②第2階段:于術后4~6周通過踩滾木最大限度外展、內收、跖屈、背伸踝關節,1日2次,1次30min;③第3階段:于術后6~8周進行功能訓練,且在8周后進行負重功能訓練,并根據踝關節愈合程度逐步過渡至負重行走鍛煉。
研究組聯合中藥熏洗治療。骨碎補15g,伸筋草15g,當歸尾10g,桑寄生15g,牛膝15g,紅花10g,透骨草15g,秦艽10g,五加皮10g,木瓜10g。放入紗布袋,加水2L浸泡1.5h后煮沸,煮沸后倒入盆內,待水溫適宜時將患肢放入盆內浸泡,同時用濕毛巾包裹患肢,利用蒸汽熏蒸踝關節,待水溫降低后以濕毛巾蘸取藥液,擦洗患肢。日1次。
兩組均1個月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通過量角器測量踝關節活動度。以AOFAS后足評分、Baird踝關節評分評估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低提示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越差。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感,總分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感越重。
炎性因子水平,包括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白細胞介素-1β)、IL-6(白介素-6)。
以Baird踝關節評分評定療效。差:0分<得分≤80分??桑?0分<得分≤90分。良:90分<得分≤95分。優:95分<得分≤100分。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踝關節活動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踝關節活動度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踝關節活動度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背屈 跖屈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6 15.35±4.28 36.38±8.46* 9.36±2.41 34.67±7.14*常規組 46 16.43±4.87 26.78±5.63*10.19±2.83 23.46±5.73*t 1.130 6.407 1.514 8.305 P 0.262 <0.001 0.133 <0.001
兩組治療前后AOFAS后足、Baird踝關節、VAS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OFAS后足、Baird踝關節、VAS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OFAS后足、Baird踝關節、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AOFAS后足 Baird踝關節 VAS治療前 研究組 46 64.13±6.27 74.16±5.44 5.41±1.19常規組 46 63.53±5.71 75.73±5.78 5.07±1.01 t 0.480 1.342 1.477 P 0.633 0.183 0.143治療后 研究組 46 89.36±4.93* 93.16±2.24*0.82±0.24*常規組 46 83.96±5.81* 87.25±4.67*1.56±0.43*t 4.807 7.739 10.192 P<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TNF-α、IL-1β、IL-6水平比較 (mmol/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TNF-α、IL-1β、IL-6水平比較 (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TNF-α IL-1β IL-6治療前 研究組 46 35.19±9.46 29.63±8.16 26.54±6.72常規組 46 36.23±9.81 28.13±7.37 25.47±6.26 t 0.518 0.925 0.790 P 0.606 0.357 0.432治療后 研究組 46 22.41±6.67*20.39±5.45*18.31±5.34*常規組 46 31.53±7.75*25.56±6.27*22.41±5.58*t 6.049 4.221 3.622 P<0.001 <0.001 0.001
踝關節是人體主要負重關節,由于其結構特殊,極易發生損傷,手術是踝關節骨折有效治療手段。但術后容易導致周圍軟組織供血不足,從而引起踝關節腫脹。且術后由于踝關節活動長時間受阻,極易出現肌腱黏連、關節僵硬等癥狀,故及時有效的術后護理對恢復踝關節功能意義重大[5]。
早期部分負重康復鍛煉可有效建立新生微循環,促進患處及周圍組織血液流動,還可通過負重鍛煉刺激肌肉收縮,增強縱向牽拉力,從而促進患處骨質生長,改善踝關節功能[6]。此外還可通過長期鍛煉不斷刺激患處肌肉興奮,從而避免患處肌肉萎縮,加速骨折愈合,但單獨應用對部分患者效果欠佳[7]。
中醫認為,骨斷筋傷,筋骨脈絡受損,而使筋骨肌肉失去氣血濡養,加之風寒濕邪侵襲,痹著筋骨,久之筋膜萎縮,關節黏連,活動不利。治應以化瘀活血,舒筋活絡為主。中藥熏洗通過中藥與熱力協同作用,使藥物透過皮膚表層迅速抵達病變部位,可發揮較好療效[8]。熏洗方中伸筋草活絡舒筋、除濕祛風,秦艽、骨碎補、當歸尾、五加皮、紅花、桑寄生化瘀活血、強骨補腎、止痛續傷,牛膝、木瓜解毒清熱、化瘀活血。諸藥合用,共奏健骨強筋、化瘀活血、活絡舒筋之功[9]。藥理研究證實,透骨草、伸筋草、當歸尾能有效鎮痛抗炎,骨碎補可改善鈣磷沉積與吸收,木瓜所含的木瓜堿能減輕關節疼痛,牛膝中的牛膝醇能有效緩解關節腫脹關可消炎[10]。此外中藥熏洗還可通過濕、熱協同作用,擴張皮膚血管,加速藥物吸收,同時通過改善血管通透性,促進骨折處血液循環,有效緩解血液供應不足,改善關節腫脹。此外,還可減少關節積液滲出,增加關節軟組織營養,從而減輕疼痛感,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
中醫熏洗聯合早期部分負重康復鍛煉對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療效確切,可有效減輕疼痛程度,改善踝關節功能,同時可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