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凌,鄭俊楓
(1.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骨傷科,湖北 武漢 430014;2.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5)
退行性腰椎滑脫癥屬于骨傷科常見疾病,病程長,影響日常生活。本研究用中藥湯劑聯合撳針治療退行性腰椎滑脫癥取得一定效果,報道如下。
共75例,均為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癥患者,證型為肝腎虧虛型。隨機分為3組各25例。對照1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70.80±9.03)歲;平均病程(2.81±0.39)年。對照2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齡(71.1±8.95)歲;平均病程(2.83±0.48)年。研究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9.50±10.92)歲;平均病程(2.79±0.68)年。3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骨傷康復學[1]。①有腰痛或者臀部疼痛,以一側為主,伴隨有下肢放射痛。②癥狀以腰痛或者腰痛伴腿痛,根據神經根壓迫情況,有下肢肌力和感覺變化,有間歇性跛行。③體征。腰背部肌張力升高,腰背肌緊張。腰部屈伸活動時,腰背部疼痛加重,或者下肢有疼痛、麻木加重等;滑脫節段觸及棘突時有臺階感。④影像學檢查。腰椎正側位X線檢查:滑脫節段可見椎體在矢狀位或者冠狀位上明顯移位。滑脫節段椎間隙明顯狹窄,關節突或者椎體前緣出現骨質增生。腰椎過伸過屈位(動力位)X線檢查在矢狀位或冠狀位上可見椎體發生移位。腰椎CT檢查滑脫節段椎間盤突出或骨質增生導致硬膜囊受到壓迫,椎管容積變小。
肝腎虧虛型證候的診斷要點:①主癥為腰腿痛伴腰膝酸軟乏力或麻木,畏寒肢冷,得溫則緩,勞累加重,休息減輕;②次癥為遇寒時癥狀加重,舌苔白膩,脈沉遲或沉緊;或面色?白,舌質淡,脈沉細;或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弦細等。
納入標準:符合退行性腰椎滑脫癥西醫診斷及中醫肝腎虧虛型證型;無腰椎手術史;滑脫程度小于Ⅱ度;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先天性腰椎滑脫或因椎弓根斷裂出現的腰椎滑脫,滑脫程度大于Ⅱ度,合并有骨折、腫瘤、骨髓炎以及嚴重骨質疏松等癥,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及其它不適合原發疾病,其它不適合研究。
對照1組用規格為0.18mm×2mm撳針(鼎世醫療,皖械注準20192200150)以腰眼、腎俞、腰陽關、秩邊、環跳穴為埋針穴位,埋針前對埋針部位皮膚進行酒精消毒,然后將撳針刺入皮膚,埋穴24h,每12小時按壓1min。2周為一療程。
對照2組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獨活、秦艽、當歸、雞血藤、杜仲各10g,桑寄生、熟地、炒白芍、茯苓、懷牛膝、黨參各15g,防風、川芎、桂枝、炙甘草各6g,細辛3g。每日1劑,每次200mL,日2次,口服。2周為一療程。
治療組用撳針聯合獨活寄生湯治療。方法同對照1組和對照2組。
VAS疼痛評分及ODI日常生活指數與臨床治療效果評價。
疼痛程度: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方法(VAS)評估疼痛程度,0~3分為輕度疼痛并且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輕度影響睡眠;7~10分為重度疼痛,患者因疼痛不能入睡或夜間疼醒。
日常活動能力: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應用ODI指數量表評估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疼痛的強度、生活自理、提物等10個項目,每個項目計分0~5分,以各項目得分總和/50×100%為ODI最終結果,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痊愈:癥狀消失,腰部功能恢復至正常,可進行輕度工作。顯效:腰部及腿部疼痛癥狀基本消失,腰部屈伸活動時疼痛不加重,屈伸活動自如,不影響輕度工作。有效:臨床癥狀有改善,腰椎活動部分功能恢復,對輕度工作稍有影響。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加重,嚴重影響日常活動。
3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分,±s)

表2 3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25 4.01±1.32 1.51±0.13*對照1組 25 3.98±1.03 1.77±0.20*對照2組 25 3.96±1.13 1.68±0.26*F 0.168 2.592 P 0.918 0.035
3組日常活動能力比較見表3。
表3 3組治療前后生活能力評分ODI比較 (%,±s)

表3 3組治療前后生活能力評分ODI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25 49.41±9.31 78.23±6.83*對照1組 25 48.09±8.92 68.35±7.01*對照2組 25 47.67±9.01 69.29±6.99*F 0.253 0.620 P 0.859 0.035
退行性腰椎滑脫癥多與長期勞累,機體勞損或工作,致使椎體間韌帶、肌肉以及附件組織松弛,關節突之間形成微小移位后,致相鄰的椎體間上下椎體表面發生全部或部分滑動移位現象,主要的癥狀為腰痛伴有下肢疼痛[2]。
《素問·痿論》提到“宗筋主束骨而利關節運動”,表明筋的主要作用在于“連屬關節、絡綴形體、司關節運動”。筋的損傷必然導致關節固定不牢,出現滑脫移位。其中,對于因骨性結構發育不全或后天損傷離斷而出現的滑脫,臨床稱為真性滑脫。發病原因多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造成。而另外一種是由于骨質疏松或者骨質增生等退行性疾病所致,不是由于先天發育缺陷,也不是因為外傷后出現腰椎損傷及椎體附件組織結構斷裂,所致的滑脫稱為假性滑脫[3]。假性滑脫的原因多為長時間勞累,局部組織增生退變,而出現的椎體移位。在臨床上診斷腰椎滑脫并主要依靠腰椎正側位X線及腰椎過伸過屈動力位X線檢查,表現為腰椎的生理前凸角增大,滑脫椎體在矢狀位或者冠狀位上出現明顯的位移,在腰椎屈伸活動時,滑脫節段出現明顯的角度變化等。甚至在比較嚴重的滑脫患者,腰部可明顯見到滑脫部位出現皮膚凹陷,觸摸棘突可感覺到階梯感。
目前,對于滑脫程度在Ⅱ度以內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癥治療多用保守治療方法,其中10%患者癥狀較重,多采用手術治療[3]。有學者提出,對于無明顯神經卡壓癥狀或者腰腿痛癥狀較輕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癥,首先應考慮保守治療[3-5]。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VAS疼痛改善指數及ODI生活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獨活寄生湯出自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目前是骨傷科較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祛風除濕止痛、補腎健骨,調補氣血等功效。方中獨活溫經血脈、舒筋通絡,桑寄生補益氣血、祛除風寒濕邪,杜仲、狗脊補肝益腎、強筋健骨之功,秦艽解除疼痛[6-7]。因肝腎不足常至經脈失養,氣血運化失機,血瘀脈滯,所以加當歸養血,雞血藤活血補血,配合八珍湯以補氣補血。諸藥合用,既能夠健脾補肝腎,又能強筋壯骨。
撳針在使用時作用于皮膚表面,從屬于十二經絡之皮部,在使用時屬于十二刺法之浮刺,能夠起到調節機體的護衛外邪之功能。研究表明,撳針能夠使局部皮膚得到刺激,產生內源性阿片類效應。盡管撳針刺激淺表,強度較針灸弱,但是撳針具有“留針候氣”的特點,刺激時間更長更持久[8]。
獨活寄生湯聯合撳針治療退行性腰椎滑脫癥肝腎虧虛型較好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