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燕,秦勝娟
(北京市朝陽區婦幼保健院,北京 100021)
呼吸系統疾病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咳嗽為其最常的臨床癥狀,病程超過4周即為慢性咳嗽,可分為特異性咳嗽和非特異性咳嗽[1]。兒童慢性咳嗽的危險因素主要有既往慢性咳嗽病史、家族過敏史和肺炎支原體感染[2]。慢性咳嗽對兒童生理、心理及其家庭均帶來負面影響[3]。本研究以瀉肺化痰為主方,聯合孟魯司特鈉口服治療痰熱壅型非特異性慢性咳嗽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共60例,均為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北京市朝陽區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患者,按隨機對照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與對照組各有2例由于自身原因退組。治療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3~14歲,平均(6.71±1.96)歲;病程1~2個月,平均(1.69±0.55)個月。對照組男12例,女16例;年齡3~14歲,平均(6.39±2.36)歲;病程1~2個月,平均(1.73±0.61)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 年)》中非特異性慢性咳嗽的診斷標準[1]。①咳嗽癥狀持續大于4周;②咳嗽為主要或唯一的臨床表現;③胸部X線未見明顯異常。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咳嗽痰熱壅肺型判斷標準[4],以及《實用中醫兒科學》痰熱壅肺證候標準[5]。主要癥狀為咳嗽,或咳聲濁,或呼吸氣粗,有痰,痰白或黃,口干欲飲、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或膩,脈數或滑。主癥必備,兼痰熱癥狀及舌脈至少2 項即可診斷。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慢性咳嗽及中醫痰熱壅肺型咳嗽判斷標準;②年齡3~14歲,性別不限;③無特異性病因;④2周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或全身使用)、白三烯調節劑;⑤兒童監護人同意。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特異性病因導致的咳嗽,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哮喘、感染、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百日咳、肺結核等;③合并其他免疫、遺傳、代謝疾病;④2周前曾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或全身使用)、白三烯調節劑等藥物;⑤對試驗用藥過敏;⑥合并心、肝、腎、血液等系統嚴重疾病;⑦家長及兒童不配合。
兩組均予孟魯司特鈉(杭州民生濱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3239) 口服,大于 5歲每次5mg,小于5歲每次4mg,每日1 次,連續用藥14天。
觀察組加用瀉肺化痰湯(瀉白散、二陳湯、小柴胡湯加減組成)。炙桑白皮10g,地骨皮10g,前胡10g,炒紫蘇子10g,茯苓10g,陳皮6g,甘草3g,柴胡6g,黃芩6g,法半夏5g,辛夷10g。泡水30min后水煎,先后煮2次,每次15~20min,將2次藥液混勻后約200mL,根據年齡酌情加減用量,每次口服50~100mL,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連續治療14天。
兩組治療期間規律飲食、作息,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勞累。
咳嗽癥狀分級標準:根據臨床咳嗽的嚴重程度,借鑒常用的咳嗽癥狀積分方法[6],0級為不再出現咳嗽癥狀,1級為白天和晚上入睡時偶爾出現咳嗽、不影響日常生活,2級為白天咳嗽次數多、日常生活受到輕微影響,3級為白天咳嗽頻繁、影響日常生活、夜間有咳嗽但不影響睡眠,4級為白天咳嗽頻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晚上咳嗽嚴重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6]。
咳嗽緩解時間:開始用藥即為開始時間,到咳嗽明顯緩解至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時間為終點[7]。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兒童咳嗽療效標準[4]。治愈:咳嗽消失,肺部體征陰性。顯效:咳嗽癥狀明顯減輕,但未完全消失,肺部體征陰性。有效:咳嗽癥狀有好轉,肺部體征較前有好轉或消失。無效:咳嗽癥狀及肺部體征未改善或加重。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咳嗽癥狀分級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咳嗽癥狀分級比較 例(%)
兩組咳嗽緩解時間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咳嗽緩解時間比較 (d,±s)

表3 兩組咳嗽緩解時間比較 (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治療組 28 7.18±2.06△對照組 28 9.11±3.51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難點之一,非特異性咳嗽以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癥狀,無明確原因,有學者將究原因于氣道高反應、變應性咳嗽等,治療給予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可取得良效[8]。
非特異性慢性咳嗽屬中醫“久咳”、“久嗽”、“頑咳”、“久咳嗽”等范疇[9]。主要病因病機為正氣不足,邪伏于肺,遇外邪引發,或臟腑功能失調,以肺、肝、脾、腎為重,內生“痰、熱、火、飲”等致病因素,肺為諸邪所束,宣降失司而發咳嗽。辨證分外感、內傷,治療先分虛實,標本兼顧,五臟兼顧、正氣兼顧等[10]。
兒童臟腑嬌嫩,肺脾腎常不足,是慢性咳嗽發生的病理基礎。肺氣不足,表衛不固,易感外邪;脾常不足,易受食損,水濕不運,痰飲內貯于肺,故《雜病源候犀燭·咳嗽哮喘源流》言:“蓋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小兒久咳肺脾互相為根[11]。肺失宣降,津液輸布失常,聚而成痰;脾常不足,或傷于飲食,水液運化不足,積而成飲;痰飲上壅于肺,積久化熱,痰熱互結,成痰熱壅肺證。
瀉肺化痰湯由瀉白散、二陳湯及小柴胡湯加減組成,瀉白散有清肺熱,瀉肺氣之功;二陳湯為治痰要方,有燥濕化痰、理氣寬中之效;加小柴胡湯調和陰陽,調理氣機。以調理肺、脾、肝臟腑功能為本,清肺中伏熱,健脾化頑痰,開郁清內熱,致病因素消而咳嗽自止。
瀉肺化痰湯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痰熱壅肺型非特異性咳嗽可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