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岳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針灸推拿科,河南 南陽 473000)
遷延性腹瀉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以大便質稀、次數頻繁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是常見的嬰幼兒疾病,同時也是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障礙、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1]。現階段,臨床治療以明確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為主。本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嬰幼兒遷延性腹瀉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34例,均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遷延性腹瀉嬰幼兒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7例。對照組男37例,女30例;年齡1~5.2歲,平均(2.91±0.76)歲;病程16~35 d,平均(25.32±3.67)d;致病因素為急性期未治愈36例,營養不良9例,腸道菌群失調17例,其它5例。觀察組男33例,女34例;年齡1~5.3歲,平均(3.12±0.68)歲;病程15~34 d,平均(24.36±3.52)d;致病因素為急性期未治愈33例,營養不良11例,腸道菌群失調19例,其它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致病因素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小兒遷延性腹瀉相關診斷標準[2]。大便呈粘膿便、稀便、水樣便,大便次數明顯增加,病程大于等于2周。
中醫辨證分型標準:符合《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脾胃虧虛證辨證標準[3]。主癥為久瀉不止、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樣,次癥為面色無華、神疲納差、完谷不化,舌淡苔薄,脈無力。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分型標準;②病程大于等于2周;③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對研究相關藥物過敏;②嚴重營養不良;③霍亂、阿米巴痢疾;④肝腎功能異常。
兩組給予基礎治療,包括酸中毒、脫水、電解質失衡等。
兩組均給予蒙脫石散(浙江海力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53023)口服治療,<3歲3~6g/d,≥3歲9g/d,溫水沖服。
觀察組給予中藥離子導入配合穴位推拿及蒙脫石散治療。推拿穴位取中脘、天樞、章門、大腸、龜尾、七節骨、捏脊,30~45min。中藥離子導入采用北京瑞眾誠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HY-D03A型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參數設置為電流強度10 mA,溫度37℃,以雙極對置法。穴位取神闕、大腸俞穴,滴入藥物為我院兒科自主研制參苓白術中藥滴劑(黨參、茯苓、炒白術、薏苡仁、炙甘草、蓮子、砂仁),1次20 min,日1次。
兩組均治療3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治愈:大便次數、量及性狀正常,癥狀消失。顯效:大便次數2~3次,近似成形,癥狀及體征總積分減少大于70%。有效:大便次數、性狀較治療前改善,癥狀及體征總積分減少35%~70%。無效:未達“有效”標準或癥狀加重。
胃腸功能。采集治療前后指尖血標本,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光度測量法檢測肉毒素(ET),以分光度法檢測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采用高效相色譜法檢測尿乳果糖/甘露醇(L/M)。
炎癥反應介質。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便秘、胃腸道反應等。
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以Ridit檢驗;計量資料經K-S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組內比較行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指標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指標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ET(Eu/mL) DAO(U/mL) D-乳酸(ng/mL) 尿L/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7 0.44±0.08 0.26±0.04* 7.43±0.97 5.21±0.91* 11.58±1.67 7.42±1.25* 0.13±0.05 0.06±0.02*對照組 67 0.46±0.07 0.35±0.05* 7.39±1.02 6.56±0.86* 11.62±1.59 8.69±1.37* 0.12±0.03 0.09±0.03*t 1.540 11.505 0.233 8.826 0.142 5.605 1.404 6.811 P 0.126 <0.001 0.816 <0.001 0.887 <0.001 0.163 <0.00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反應介質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反應介質指標比較 (pg/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反應介質指標比較 (p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IL-6 IL-10 hs-CR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7 27.85±6.94 9.37±2.58* 22.18±6.39 13.65±4.23* 25.47±6.54 12.39±3.87*對照組 67 26.53±7.32 13.26±3.17* 21.73±6.32 16.47±3.96* 24.39±5.97 15.42±4.13*t 1.071 7.790 0.410 3.984 0.998 4.382 P 0.284 <0.001 0.683 <0.001 0.320 <0.001
不良反應。觀察組便秘1例,胃腸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9%;對照組便秘2例,胃腸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208,P=0.648)。
遷延性腹瀉病因較為復雜,多與食物過敏、乳糖不耐受、病毒感染、急性期未治愈、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嬰幼兒免疫功能發育不健全,腹瀉遷延不愈,進而導致胃腸功能失衡。蒙脫石散能與粘液蛋白結合,增強粘液屏障,對消化道黏膜具覆蓋保護作用;可吸附消化道病原微生物,抑制炎癥反應;同時能改善消化道環境,維持腸內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功能[5]。
嬰幼兒遷延性腹瀉屬中醫“泄瀉”范疇。主要病因是寒溫不調、飲食不化、脾胃虧虛。此外,嬰幼兒多為稚陰稚陽之體,脾常虧虛,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治療當以健脾和胃為基本法則[6]。參苓白術散方中黨參、茯苓、炒白術健脾益氣,薏苡仁健脾祛濕,蓮子補脾止瀉,炙甘草益氣通陽,砂仁行氣化濕。全方可補脾和胃、利水滲濕。但湯劑量大味苦,患兒服用困難。而中藥離子導入原理則是通過對穴位施以熱療,可增強皮膚通透性,促進藥物吸收;同時刺激對應穴位,進而達到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中藥離子導入能克服嬰幼兒用藥難,且有穴位刺激及藥物雙重作用,可縮短療程[7-8]。
小兒穴位推拿是以臟腑經絡、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指導,以各種手法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進而達到改善臟腑功能的目的。推拿天樞、中脘、章門可健脾溫陽、調整胃腸運動;推七節骨配合龜尾穴位可溫中止瀉,推天樞、清大腸可清積滯;捏脊可調節免疫,增強消化道抗菌能力。小兒推拿穴位以點狀穴、線狀穴、面狀穴為主,注重補瀉手法,具有平穩著實、輕快柔和特點,對小兒多發病、常見病有較好效果,尤其是消化道疾病[9-10]。
綜上可知,中藥離子導入配合穴位推拿及蒙脫石散治療嬰幼兒遷延性腹瀉能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腸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