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堅
(重慶市奉節縣人民醫院中醫科,重慶 奉節 4046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為脊柱外科的多發病,多于中老年群體內發病,是引起下腰痛與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給患者的日常生活構成較多負面影響[1-2]。西醫治療有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兩種措施,其中手術治療起效快,但創傷性、危險性較大,可能遺留后遺癥[3]。保守治療多以抗炎鎮痛、康復訓練等為主,雖具一定效果,但仍易復發。中醫認為LDH的發生與氣血痹阻不通相關,治宜活血通絡。愈突湯加減具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強筋健骨之效。本研究自擬愈突湯加減輔治LDH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7~62歲,平均(51.78±2.64)歲;病程1~7年,平均(3.89±0.27)年;體重指數19.3~28.5kg/m2,平均(23.19±1.33)kg/m2。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8~64歲,平均(51.83±2.67)歲;病程2~8年,平均(3.91±0.30)年;體重指數19.4~28.3kg/m2,平均(23.15±1.3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第3版《腰椎間盤突出癥》[4]中LDH有關標準;中醫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中痹證相關診斷。癥見腰膝酸痛,腰軟乏力,勞累加重,面色潮紅,舌紅少苔,脈弦細。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病歷資料完整,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存有精神疾患,對本方案所用藥物難以耐受,凝血功能異常,既往有腰椎手術史,合并腰椎結核或腫瘤。
兩組均臥床休息,予以口服洛索洛芬鈉分散片(山東裕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19)60mg,日3次,連續4周。治療期間指導進行康復訓練:①雙橋式運動:患者取仰臥位,以腰背部力量抬高臀部,形成半橋狀,維持15s放下,進行10組。②單橋運動:仰臥位,雙臂放在胸前,伸直一條腿于瑜伽球上,另一條腿屈膝后緩慢抬起腰部、髖關節,促使其維持于一條直線,保持15s后換另一側腿,共進行10組。③側位抬腿:側臥位,右手托頭部,左手放在臍部,吸氣時將左腿抬起,呼氣時則放下腿部,調整呼吸后轉換為右腿,重復10次,連續鍛煉4周。
觀察組加用愈突湯加減治療。藥用獨活30g,熟地黃、杜仲各24g,白芍18g,川芎、牛膝、人參、當歸各15g,桑寄生12g,秦艽、茯苓各10g,細辛、甘草、防風、肉桂各3g,隨證加減,以水煎服,取汁400mL,1次200mL,日2次,早晚服用,連續治療4周。
腰椎功能: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6]量表評估治療前、治療4周后的腰椎功能,量表總分50分,分數高則腰椎功能越差。
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治療4周按《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估,包括腰痛性質、持續時間、程度等,總分20分,其中輕度0~5分、中度6~12分、重度13~20分,分數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重。
不良反應:記錄頭暈、腹痛等發生狀況。
治愈:癥狀消失,直腿抬高達85°。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直腿抬高達70°。有效:癥狀有所減輕,直腿抬高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無效:癥狀無變化,嚴重影響生活。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評分與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評分與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評分與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ODI評分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對照組 50 32.48±3.63 15.36±2.51觀察組 50 32.54±3.67 15.41±2.53治療后 對照組 50 17.25±2.38* 9.65±1.42*觀察組 50 12.67±1.84*△ 6.21±1.0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頭暈2例,腹痛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觀察組頭暈1例,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77,P=0.674)。
LDH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通常與椎間盤退變、長期伏案工作、急性外傷等因素相關,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為典型表現,降低患者生活質量[7]。雖然對于疼痛嚴重的LDH患者行手術治療近期療效較為明顯,但難以完全根治,遠期療效較非手術治療較差,且并發癥發生風險較改。西藥、康復訓練等非手術治療的無創性優勢較為明顯,在保存腰部解剖構造的完整性中具有無可替代作用,能夠長期緩解臨床癥狀,效果較為穩定。然而長期口服止痛藥會誘發胃腸道不適癥狀,且激素類藥物還會造成股骨頭壞死。
LDH屬中醫“痹證”范疇。主要是由于氣血兩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阻滯脈絡,使筋骨退化,血脈運行不暢所致,故需注重補氣益血、祛風除濕、強筋健骨[8]。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提示愈突湯加減治療LDH效果較好,能夠促進腰椎功能恢復,緩解臨床癥狀。方中獨活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化瘀止痛、活血益血,杜仲強筋壯骨、補肝益腎,牛膝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人參大補元氣,秦艽、防風祛風勝濕、解表止痛,肉桂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細辛溫經散寒、解表止痛,茯苓益腎健脾、通利關節,甘草緩急止痛、益氣補中、調和諸藥?,F代藥理研究認為,獨活、桑寄生、牛膝有抑菌抗炎功效,杜仲可雙向調節細胞免疫功能,能夠維持機體免疫平衡;白芍有免疫調節與抗氧化功能等作用[9-10]。諸藥配伍,共奏補肝益腎、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健脾補氣、強筋健骨之效,從而有效改善神經根血液循環,加快炎性物質清除,最大程度改善腰椎功能,緩解中醫癥狀。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且無需治療即可自行緩解,提示愈突湯加減與常規西藥治療LDH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愈突湯加減輔治LDH療效較好,能夠促進腰椎功能恢復,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