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軍
(山東省第一康復醫院,山東 臨沂 276032)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變、關節軟骨結構破壞、軟骨下骨質應激性增生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退變性疾病。OA主要累及全身大關節,而膝關節是人體中主要的負重關節,因此在臨床中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為多見[1]。據調查中國KOA發病率女性為19%,男性為11%[2]。中醫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較好效果[3]。本研究用電針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男24例,女36例;年齡45~78歲,平均(61.66±3.06)歲;病程2~21年,平均(7.89±2.01)年。對照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46~77歲,平均(60.24±2.32);病程3~20年,平均(7.01±2.56)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符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有關診斷標準[4]。①膝關節1個月內反復疼痛;②X線片檢查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涼、黏稠,白細胞(WBC)計數2000個/mL;④年齡40歲以上;⑤晨僵不超過30min;⑥活動時有骨擦音。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45~78歲;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風濕或嚴重心、腦、腎等器官疾病;②同期參加其他試驗;③膝關節有明顯內外翻畸形;④妊娠或哺乳期;⑤認知功能障礙;⑥依從性差。
兩組均用電針治療。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G6805-2A型(上海華誼醫用儀器有限公司),華佗牌一次性針具,規格0.3mm×40mm。患者仰臥位,膝下墊以毛巾被,使膝關節微屈,皮膚常規消毒,針刺內膝眼、外膝眼、血海、鶴頂、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穴,用提插、捻轉手法使之得氣,在內膝眼、外膝眼、血海、陽陵泉接電針,用疏密波,電流強度1~2mA,治療30min。每日1次,12次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治療組加用推拿治療。患者仰臥位,膝下墊毛巾被,膝關節微屈,施術部位皮膚涂抹醫用凡士林,在膝關節周圍用掌揉法操作3min,拇指揉按血海、鶴頂、梁丘、內膝眼、外膝眼、陽陵泉等腧穴。由膝上向膝下,用掌分推法依次操作10次,沿髕骨下緣用拇指推10次。在大腿、小腿處用滾法、撥法操作5min。患者俯臥位,用滾法、揉法、拿法在下肢后側操作5min,揉按委中、承山等腧穴。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術者一手扶住膝關節,另一手握住踝關節,搖髖搖膝,再伸直下肢,拔伸膝關節。用捶法放松下肢肌肉結束治療。每次治療20min,每日1次,12次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1分一級,共0~10分,代表無痛至最痛。
膝關節功能以Lysholm膝關節評分標準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則越佳。
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顯效:關節疼痛、僵硬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癥候積分下降超過70%。有效:關節疼痛、僵硬等癥狀明顯改善,關節活動輕微受限,癥候積分下降30%~70%。無效:沒有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VAS評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VAS評分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Lysholm評分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4.34±5.02 70.13±3.48* 6.12±0.79 4.06±0.02△治療組 55.09±6.03 84.15±3.63*△ 6.10±0.81 2.15±0.05*△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范疇。《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風、寒、濕等邪氣侵襲人體,導致經絡痹阻不通,營衛氣血運行不暢,而使關節疼痛、重著、屈伸不利甚至腫大畸形[6]。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腎主骨。肝血虧虛,筋失濡養,則出現筋脈拘攣,關節活動不利,若脾失健運,營養缺乏,則導致四肢倦怠無力,甚至肌肉萎軟,如關節畸形[7]。
針刺內膝眼、外膝眼、鶴頂穴,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通絡止痛;血海穴是足陽明胃經的郄穴,可調血氣;陽陵泉是筋會穴,可舒筋活絡;三陰交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三經交會穴,可調理肝、脾、腎三經氣血,補益肝腎,活血調氣;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為強壯要穴,健脾益胃、補氣血。諸穴合用,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補脾腎。
電針通過對針施加電刺激,可加強針感。電針能刺激肌肉收縮,以泵的作用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利于關節滲出液的吸收;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同時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也有調節作用,可降低疼痛中樞的敏感性,提高組織對增生、積液和寒涼等不良刺激承受能力,提高痛閾而鎮痛。可防治多種因子對軟骨的破壞,并能抑制關節炎癥反應,控制KOA的癥狀[8]。
推拿能夠調節關節內應力,介導滑膜內環境調控,減輕滑膜炎癥,促進軟骨保護。骨關節炎以軟骨退變、骨贅形成為病理特征,骨贅是為增加病變關節承受應力面積,緩沖應力異常的一種自身調整的病理生理現象和保護性的代償反應,也是引起疼痛、腫脹、畸形及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骨贅的部位主要在髕骨周圍、脛骨內外側、髁間嵴等關節應力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也是筋的主要附著點,故關節周圍筋功能的異常可能是引發骨贅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9]。在膝關節周圍施以揉法、滾法、推法、拿法、搖法等,可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增強肌肉靈活性與肌腱彈性,提升關節活動能力[10]。
電針聯合推拿治療OA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