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文 |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馬田合韻幼兒園
幼兒教育強調關注一切與幼兒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把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有助于推動幼兒園課程的有效開發和實施,提高幼兒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馬田合韻幼兒園基于本土資源,在教育過程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幼兒的生活、學習較好地與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合。
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豐富課程內容。現代社會為學前教育提供了更加開放的空間、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尤其是社區人文景觀和風俗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個性化的寶貴資源。幼兒園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之一,應當充分挖掘、傳承、弘揚、發展地區優秀文化,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觀的融合。
我園位于深圳市光明區馬田街道合水口社區,社區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獨特的品格和豐富的內涵。文化遺跡、民風民俗、風味小吃、傳統藝術、建筑設施、民間游戲等都是幼兒園可挖掘的課程資源。為了更好地傳承并發揚社區本土文化,幼兒園需要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程活動、梳理課程內容。
梳理本土文化資源,融入一日教育活動。幼兒園以幼兒的發展狀況為依據,結合幼兒的學習經驗、興趣和需要,篩選出適合幼兒一日活動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此外,幼兒園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和社區資源,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整合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本土文化與一日活動相融合,其意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文化適宜性,進一步促進幼兒成長;二是可以促進教師的思考和反思,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整合本土文化資源,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幼兒園充分利用本土習俗、美食文化、環境文化、民間藝術文化,各年級組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身心發展特點,開展了不同主題的探究活動。比如小班的“舌尖上的美食”、中班的“我愛家鄉”、大班的“民間藝術”,各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班級特色自由延伸教育內容和活動。
在挖掘本土習俗文化資源的過程中,美食的傳承深受幼兒喜愛。本地區傳統的廣府式糕點小吃有碌堆、碌堆窩、炒米餅、油角、糖環、艾果、松糕、雞椿角等。在班級的生活區開設“美食一條街”,把美食文化延伸至班級課程、日常的區域活動。

在挖掘環境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一方面幼兒園挖掘社區景觀資源,充分利用公明墟、10間祠堂、古建筑等,開展參觀、社會實踐活動。
另一方面,幼兒園創設本土民俗文化教育環境、打造可展示的幼兒民俗文化作品環境、設置具有本土民俗文化及可參與的區域環境,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比如,開辟生態農場。農耕是一種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根基。幼兒園引導幼兒種植花生、水稻、甘蔗等,打造稻魚共生系統,從而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鏈“播種—制作有機肥—施肥—種植養護—收獲—制作美食—義賣”,推動文化與生態的進一步結合。
在民間藝術文化資源挖掘方面,幼兒園根據醒獅、武術、太極、粵劇等藝術特色,創設了武術館、陶藝館、扎染區、服飾室、剪紙屋、刺繡區、皮影戲等活動區域。幼兒在體驗的同時,有效傳承了本土文化。
將本土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既有助于增進幼兒對家鄉的感知與熱愛、發展幼兒的個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又為幼兒園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