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江灣幼兒園

音樂能夠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使幼兒感受到生活的更多樂趣,對他們成長具有積極作用。審視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以反復跟唱為教育方式的灌輸式教育、音樂和游戲無法融合的割裂式教育、音樂和環境互不相干的斷崖式教育等音樂教育問題大量存在,這無益于幼兒音樂能力的提升。我們期望有一種音樂活動,借助巧妙的多元載體幫助幼兒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自然流露;我們期望有一種音樂環境,關注幼兒感知力培養;我們期望有一種音樂特色活動,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想法,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經過多年實踐,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江灣幼兒園形成了尊重幼兒天性、支持幼兒自由表現與創造的幼兒啟蒙音樂教育體系——灣灣樂芽兒。
樂景,釋放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感染力。“樂景”由4種結構項目組成。一是“一個音樂區”,音樂區是集體音樂教學形式的一種延伸。我們創設音樂區環境,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下意識發起表演動作,從而沉浸于音樂游戲帶來的愉悅氛圍中。二是“一面音樂墻”,音樂墻分布在每個班級,記錄著音樂主題行進的軌跡。三是“一條音樂長廊”,音樂長廊分布在幼兒園各個樓層,是連接不同班級之間的紐帶。四是“一個音樂角”,角落空間相繼打造“口風琴”“非洲鼓”“打擊樂坊”“舞蹈教室”4個音樂角,音樂角全天開放,供幼兒游戲。
樂浸,發展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生長力。樂浸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聽辨活動,即依托“灣灣音樂盒”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我們利用網絡搜集音樂,形成了“灣灣音樂盒”曲庫。在音樂選擇方面,我們挑選能帶給幼兒“讓音樂看得見”的賞析效果的樂曲。
二是歌唱活動,即依托“唱響匯”豐富幼兒聽唱的音樂經驗。“唱響匯”是幼兒園常見的歌唱展示的載體,通常由年級組、社團、班級牽頭完成。為幼兒選擇的歌曲,其曲調應具有以下特點:音域比較窄,節奏比較簡單,旋律比較平穩,結構短小工整。
三是韻律活動,即依托“夢想舞臺”豐富幼兒的身體活動經驗。“夢想舞臺”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律動、舞蹈、游戲,均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運用有感情、有節奏的動作,表現音樂內容。在音樂選擇上,以中外優秀作品和優秀民間音樂為主,內容上反映幼兒的生活及內心世界,方法主要有故事講述、情景創設等。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尊重幼兒的想象和表達,讓幼兒自由地用身體動作反映音樂節奏的強和弱、快和慢。
四是欣賞活動,即依托“結構圖譜”培養幼兒愛聽、愛想、愛動、愛說的能力。音樂欣賞活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靜坐傾聽,而是鼓勵幼兒在聽、想、講、畫、跳的過程中對音樂產生獨特的見解,真正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活動過程中,我們引導幼兒畫“音樂結構圖譜”,當“音樂結構圖譜”完成后,音樂中段落與句子的重復也就一目了然,而理解重復是理解音樂的第一道關卡。此外,簡單的動作展示是幼兒理解音樂的中介和手段,因此配合音樂的動作越簡單越好。
五是節奏樂活動,即依托“伴奏圖譜”滿足幼兒敲奏樂器的需求。當打擊樂演奏作品不能處理成具體情境內容時,需要有形象化“伴奏圖譜”。對3-4歲幼兒而言,音樂的節奏應相對簡單,結構以短小的一段體為宜。對5-6歲幼兒而言,音樂的節奏可以稍微復雜一些,結構可以是一段體也可以是兩段體或三段體。為幼兒選擇樂器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運動能力,考慮樂器的音色、大小、重點及演奏方式。
樂生,拓展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影響力。“樂生”由3種方式組成,一是灣灣社團,即有音樂專長的教師在社團活動中通過組織拓展活動、展演活動豐富幼兒的在園生活,達到寓教于樂的音樂啟蒙教育目的。二是灣灣自助式音樂工作坊,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自助設定目標、音樂方式及過程,借助成品、半成品材料,開展音樂學習、欣賞、創作和表演的活動。三是灣灣音樂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比如聲樂、器樂、曲藝、舞蹈、音樂劇等。
我們遵從幼兒天性,采用了兩種評價方式。一是《樂芽兒灣灣》音樂手冊,這是我們對幼兒音樂啟蒙過程式的記錄評價方式。幼兒人手一冊,記錄著從小班到大班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典型事件、作品。二是晉級式音樂小達人。音樂活動根據幼兒表現設置獎勵制,根據獎勵記錄可以達到四類晉級,并用幼兒喜愛的儀式授予,使幼兒從晉級儀式中獲得認同感。
“灣灣樂芽兒:幼兒音樂啟蒙教育”體系,對于完善和提升幼兒園音樂特色的教育,促進幼兒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幼兒自主意識與行為的發展等有重要意義。一是提升了聽辨能力,在幼兒音樂啟蒙活動中,我們培養了幼兒聽的習慣,發展了幼兒聽的能力,大大增強了幼兒的成就感、自信心。二是提升了審美能力,包括旋律感、節奏感、音樂表演能力、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三是提升了創新意識和能力,音樂啟蒙活動從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開始,發展到圖片配音、創新樂曲、創編動作,持續激勵幼兒發展創造思維,把音樂學習和創新活動融為一體。四是提升了幼兒合作交往能力,音樂啟蒙活動是群體活動,如合唱、集體舞、節奏樂隊等。在群體活動中幼兒能認識自我,能根據別人的態度和評價來認識自己,還可以根據自己在活動中成功和挫敗的經歷認識自己,或者在與同伴的比較中認識自己。
音樂啟蒙教育推動了幼兒成長,也使教師成了積極投入的學習引導者。一是提升了活動設計能力。灣灣樂芽兒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大多自己想、自己做,如今教師與各年齡段幼兒有大量的互動交流,能及時根據幼兒的能力和需求改進、設計適合幼兒的教學活動,為音樂啟蒙活動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二是提升了觀察能力。音樂啟蒙活動中,教師不會直接干涉幼兒,而是通過觀察的方式了解幼兒的發展,并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三是提升了指導能力。針對幼兒參與活動興趣不高、游離活動外等現象,教師會引導幼兒集體探索并適時、適地、適度地介入指導。
“灣灣樂芽兒:幼兒音樂啟蒙教育”活動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操作性和童趣性,切合了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我們將持續創新音樂教育,為幼兒提供更多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選擇,讓幼兒產生更強烈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