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泳萱
提起韋斯·安德森,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制造童話般絢麗多彩影像的電影導演。作為個人影像特征極為突出的電影導演,雖然他產出的作品數量不多,但因其電影作品制作精良且質量穩定在業界的口碑十分良好,擁有大量的忠實影迷。他的電影往往給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覺上的藝術盛宴,深受觀眾的喜愛。他是美國導演界的明星,在他的電影作品當中觀眾能感受到導演創作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作品極度的個人風格化,身處于好萊塢商業體系之中卻能依然堅持獨立精神和作者意識的表達。他的作品有著極易辨認的視覺影像風格,在形式系統下還同時蘊含著多種意味層次,加之他獨到的審美視角和對細節、趣味的把控,形成了韋斯·安德森標簽式的電影美學風格?!庇纱丝梢?,對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形式進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將主要從影像角度出發,就電影當中的構圖、色彩、鏡頭、敘事結構對《布達佩斯大飯店》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總結。
韋斯·安德森1969年出生于美國,他的電影作品總是極具個人特色,充滿著奇思妙想,在其電影從業生涯中作品數量不多但均屬精品,他也憑借作品獲得多項榮譽。1994年,韋斯·安德森執導了他的首部黑白短片《瓶裝火箭》;2004年,與諾亞·鮑姆巴赫合寫了電影劇本《水中生活》;2007年,執導了膾炙人口的《穿越大吉嶺》,該部影片入圍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9年,執導的首部動畫電影《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入圍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獎。2012年,他自編自導的電影《月亮升起之王國》入圍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獎。2014年,《布達佩斯大飯店》入圍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2018年,動畫電影《犬之島》獲得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這些電影作品無一不在說明韋斯·安德森在電影方面的天賦及才華,他對電影的熱愛熾熱而真誠的,同時這份對電影的熱愛也是激發他創作靈感的來源。
這部由韋斯·安德森自編自導的電影上映于2014年,是其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結尾處的致謝名單中,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字排在首位,韋斯·安德森在回答采訪時戲稱“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在剽竊原著”,影片的創作靈感正是源于茨威格的經典小說,并且在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敘事內容等方面還原了茨威格的人生經歷及其作品中出現的諸多主題。該部電影講述了在戰爭時期,布達佩斯大飯店受人喜愛的經理葛斯塔夫與飯店門童被卷入一起伯爵夫人遺產案而遭遇追殺,兩人在逃亡過程中建立起深厚友誼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該部電影的構圖、色彩、鏡頭以及敘事結構的具體應用共同形成了極具個人特色的影像之美,也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盛宴。
電影中的影像作為人們觀賞電影這門藝術時的審美對象之一,是最能夠直接沖擊觀眾視覺的。“作為傳統藝術,文學、音樂、繪畫、雕塑、舞蹈和戲劇分別以文字、聲音、線條和色彩、材料和造型、演員現場表演等為基本表達方式。電影則以影像作為基本表達方式,它是通過畫面和聲音來講述故事,傳達藝術家對世界、對生活、對人性的看法?!币虼耍骄坑跋裨谶@部電影中的具體表現及其美學價值非常必要。
均衡的影像構圖。在對《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進行構圖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就構圖的定義進行明確?!皹媹D,概括來說就是指畫面的結構、布局,即畫面中各被攝元素的聯結關系、組合結構。所謂被攝元素,可以是明顯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點、線、面、光、色等造型元素。畫框的存在是構圖的基礎,就像畫家面對白紙進行構圖一樣,導演也需要安排好鏡頭中各個被攝元素的聯結與組合關系。”韋斯·安德森在他的電影作品當中也運用了很多構圖方式,但最具代表性的還是他對于均衡、對稱構圖的使用。在這些構圖原則當中,和諧、均衡的理念不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構圖原則。這條構圖原則的運用在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形成了導演影像畫面獨特的均衡之美。電影伊始就出現了對稱構圖的畫面,如舊魯茲墓園的出場、立在雪中的作家紀念雕塑、女孩手捧書站在雪地中、老年作家講述故事等畫面,作家進入回憶之后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出現,酒店中的接待處、浴場、餐廳、樓梯……這種構圖均衡的畫面間斷顯現直至影片結束。在視覺上,這些對稱構圖的畫面能夠讓人感覺十分工整和協調,而這樣工整、協調的構圖大量出現在這部電影當中,使得整部電影給予觀眾平穩、和諧、均衡的美感。
除了大量出現的均衡影像構圖,在電影中還有別具匠心的設計之處,《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一開始就通過字幕提醒觀眾“請將您的屏幕設置為16:9”,而隨著電影的時間線向前推進,不難發現,在這部電影中不同年代的畫面是分別運用不同的畫面比例來進行拍攝呈現的,這樣在體現導演創意的同時也順利將電影中的敘事時空區別開來。
奇幻的色彩運用?!坝跋窭锏纳示哂袛⑹?、表意、抒情的綜合功能。不同的色彩,在特定的影片、特定的語境中往往具有特定的內涵,會給人帶來特定的情緒反應?!痹谄毡榍闆r下,紅色、黃色是象征熱情、溫暖的顏色,而藍色和綠色則代表著冷靜、清涼的顏色。因此,影片中一幕幕場景選擇的色彩及其搭配,往往背后都蘊含著導演想要營造影像氛圍等意圖。因此,色彩搭配運用得當、富有創意,如何利用色彩將電影當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更好的呈現,為整部電影增光添彩,是每一位導演都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影像中的色彩可以靈活運用,“從色彩表現劇情結構看可以是直觀的表達,如場景、服裝造型、道具等,也可以借助抽象手段,如象征、隱喻來烘托劇情”。而韋斯·安德森在如何充分發揮色彩表現力的問題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在他的電影世界中,色彩既千變萬化又相輔相成,共同形成了特有的色彩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調和的色彩,“調和使人感到融合、協調,在變化中保持一致”。如上世紀60年代的飯店主要由淺褐色、棕色、深棕色等來進行展現,這樣的色彩搭配帶給觀眾深沉復古的感覺。又如在剛開始講述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時,影片的畫面中出現了粉色的墻壁、橙色的大廳、黃色的大門和石柱、紅色的電梯和地毯、紫色的酒店工作人員服飾等?!恫歼_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對色彩的運用既變化多樣又和諧統一,色彩的層次變化以及鄰近色的恰當運用營造了華美富麗的氛圍,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獨特的審美感受,同時也使得觀眾能夠輕而易舉地沉浸在電影的世界中。
除了偏愛運用調和色,《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有對比色的運用。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曼德糕餅店的甜點就是用粉色的甜點盒、藍色的絲帶來進行包裝,而年輕的門童無和戀人阿嘉莎甚至在劇情里跌落在一輛裝滿曼德糕餅店甜點盒的粉色蛋糕車里,雖然遭遇危機但色彩將此時二人之間心心相印的情愫渲染得十分唯美。《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還有其他大量的畫面運用了明亮艷麗的色彩予以呈現,影片整體的色彩搭配使觀眾仿佛置身童話世界,給予觀眾一種馬卡龍般甜美、夢幻之感。觀眾不僅對這樣的視覺盛宴印象深刻,也為電影中瑰麗的色彩搭配所驚嘆。
此外,《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還有很多運用陰暗色調來指引劇情發展之處。例如伯爵夫人身亡后,畫面就由原本的浪漫華美轉變為陰沉黑暗。葛斯塔夫被誣陷入獄后冷色調大行其道,灰藍色的獄內以及監獄外墻、灰藍色與白色相間的監獄服。而柯瓦茲律師被身著黑衣的冷血殺手追殺的片段則更像是被籠罩了一層死亡的陰霾,畫面主要以冷色調為主,整體色調看上去十分陰暗。這說明色彩在這部電影當中和故事情節是相匹配的,當畫面主要為冷色調之時也就預示著充滿懸念和危機的故事情節即將到來。這些多樣、變化的色彩在為觀眾提供童話般的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引導觀眾就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進行深入思考。
變化的鏡頭調度。除了上述提到的構圖與色彩之外,《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鏡頭也非常多樣。例如,電影多次使用短焦鏡頭來拍攝布達佩斯大飯店、伯爵夫人的大宅等空間,短焦鏡頭的成像特點為景深較大,經常用于表現較為寬闊的視域。因此,影片里運用短焦鏡頭來拍攝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地塑造出影像空間的非凡氣勢。除了短焦鏡頭的運用,影片中還大量使用了橫移鏡頭對人、事、物進行呈現。如影片在講述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時,葛斯塔夫首次出現并從酒店陽臺大步流星地向屋內走去時,就運用了橫移鏡頭來進行展現。此外,在酒店門口送走伯爵夫人后,葛斯塔夫見到年輕的門童無,兩人從門口向酒店內走動時使用了橫移鏡頭,橫移鏡頭將影片中行動著的人物與景物交織在一起。觀眾可以通過這樣的鏡頭跟隨人物的動作看到越來越多的景物,而人物的動作在這樣的鏡頭運動的方式下更是顯得十分流暢、連貫。如此,一位胸有成竹、卓爾不群的酒店經理人和初來乍到、小心翼翼的門童形象頓時就鮮活地呈現出來了。不難看出,鏡頭的調度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變焦鏡頭的運用也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的特色之一。“變焦的快慢不同,快速變焦或慢速變焦,都會傳達出不同的情緒或特殊的敘事內涵?!弊兘箶z影中的快速變焦可以引導觀眾猛然注視畫面當中的某個細節。在影片中,觀眾可以看到關于變焦鏡頭的運用,例如觀眾經常會猛然注意到與葛斯塔夫交流的女人、開會的房間、廚房中的瑟吉等。整體看來,《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鏡頭多變,而這多變的鏡頭運用也帶動了節奏的變化,使影片呈現出獨有的韻律。
獨特的敘事結構?!恫歼_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獨特的回字形敘事結構也是別具一格。電影共有四層敘事結構,而這樣層層疊加的敘事結構也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最獨特的設計之處。電影剛開始,一個女孩手中拿著書并走進舊魯茲墓園,她將書翻至封底呈現出作者照片,這是敘事結構的第一層。緊接著畫面一轉時間就來到了1985年,老年作家面向鏡頭坐在書桌后陳述并回憶自己年輕時發生的故事,這是敘事結構的第二層。跟著畫面又一轉,時間已經來到了1968年,年輕時的作家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里聽老年的無講述故事,這是第三層敘事結構。接著,時間來到了1932年,而上世紀30年代發生的故事是導演要向觀眾重點呈現的部分,這部分的內容是第四層也是最后一層敘事結構。當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接近尾聲,年輕的無夫婦和葛斯塔夫坐在火車上前往魯茲,這里也是葛斯塔夫生命的終點。畫面又一轉回到上世紀60年代,年輕的作家坐在飯店的餐廳當中與無交談,在兩人交談結束后,年輕作家坐在沙發上,畫面又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在這個年代中,老年作家坐在沙發上,而后畫面中又出現了電影剛開始出現的舊魯茲墓園,女孩坐在長椅上讀書。這樣的敘事結構整體看來如同“回”字,既抽絲剝繭至內又還原復出至外。這種層層嵌套的敘事結構不僅協調而且工整,極富美感。
此外,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在講述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時,還運用了章節設置。影片將老年無講述的30年代的故事共分為五個章節,按順序排列分別是“葛斯塔夫先生”“德斯格·烏·特斯夫人”“第19號檢查哨拘留所”“十字鑰匙結社”以及“第二份遺囑的復本”。這些章節的標題通過字幕進行呈現,使得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像書本一樣,向觀眾節節展開,條理更加清晰,敘事更加明朗。
綜上所述,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帶給觀眾的視覺盛宴是毋庸置疑的。電影中均衡的構圖、奇幻的色彩、變化的鏡頭以及獨到的敘事結構不僅為影片增光添彩,也共同形成了韋斯·安德森獨樹一幟的電影影像之美,這樣獨特的影像風格最終形成了超凡絕倫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