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月
(汕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汕頭 515063)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新興自媒體行業蓬勃興起,隨之也帶來了一個在工作、生活中都頻繁出現的詞——流量。“流量”一詞運用于自媒體領域中時,指的是在對某內容進行消費和互動時產生的數據交換的量,當你點擊或訪問一個內容,此內容所在的站點就會和你構成了一個點對點的互動,這樣就會產生數據交換,這些“交換”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數據流”,進行的互動越復雜,交換產生的“數據流量”也就越大。而這種高效率的互聯網“信息流”、“數據流”的產生、傳播、轉化、融合直至產生價值的過程,便被稱為“流量經濟”。
第一,流動性。這是流量經濟的首要特征。流量經濟就是通過組織各種信息、數據,有秩序地、高效率地以及持續不斷地流動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大規模的吸引各類信息的聚集,并高效率地推送出去,盡可能多的傳遞到更多的用戶手中,以促成范圍廣、互動性強的“數據流”,這是流量經濟形成的基礎。
第二,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性主要是指信息的流轉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不分時間、地點的開放。不過,鑒于用戶群體的不同、信息媒介的發展階段不同以及對相關隱私的保護政策,信息空間的開放范圍和程度不可能也不應該是漫無邊際,而是取決于用戶個人的需求、網絡媒體技術手段的發展水平以及法律的相關規定。
第三,互動性。這里的互動性指的是內容信息發布者推送的系統化以及與用戶對信息接收需求的個性化的融合。充分展現了現代經濟的運作模式,充分展示了當代互聯網經濟技術進步與需求個性化的特點。
第四,網絡化。流量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發展模式,是當代互聯網技術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產物。用戶在網絡平臺獲取自己需求的內容,發布者通過對用戶的把握推送相應的信息內容,中間產生的數據點、數據流都以網絡為依托,流量經濟也是一種完全網絡化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流量經濟的出現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新興科技的作用,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網絡運營平臺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方式,也為人們就業、創業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思路,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擔實體經濟的風險。同時,流量經濟的發展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加速了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促使媒體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最后,流量經濟的發展滿足了人們對個性化的信息需求,解除了人們獲取信息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但是另一方面,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與發展,在流量經濟模式高互動、大規模的特征下,信息的傳播愈發向全員準入和零門檻的方向發展,信息的真實性遭受了極大的挑戰,謠言不斷滋生。流量越大獲利越多的狀況又導致信息發布者不斷以低俗新奇、不倫不類的內容來“博人眼球”,甚至是公然挑戰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底線。謠言、庸俗信息的獲利讓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失去了對原創優質內容的創作激情,轉向諸如“標題黨”一類的投機辦法來獲取流量市場,流量經濟市場的各類“亂象”亟待解決。也因此,在流量經濟“橫行”的條件下尋找相關理論依據,探索出相適應的經濟發展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數字信息商品是開發者與發布者通過分析、創作等方式生產出來的一種與傳統產品不同的特殊勞動產品。這個生產過程中凝結著一定量的人類勞動,尤其是復雜的腦力勞動,最終當這些數字信息產品投放于網絡市場供消費者選擇時必然是一種有價值的商品。
其次,數字信息產品從其產生之初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方面需要,自然也就蘊含著一定的使用價值,只是在高速運轉的流量經濟的背景之下,這種使用價值也有區別于其他使用價值的新特點:數字信息商品并非一次性商品,它往往可以重復使用,但隨著時間推移、實效性的降低,其使用價值逐漸降低。除此之外,多數信息產品還具有可復制、可分享的特點,這類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于傳統商品被獲得后便不可分割,而往往是在被分割后再被消費者獲得。
最后,在流量經濟時代,數字信息商品體現著不同的數字信息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換關系,也正是在這種關系的作用下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數字信息產品才會在網絡市場進行交換,進而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流量,數字信息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
首先,流量經濟中勞動者及勞動對象更多元。在流量經濟中的勞動者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人,他可以是任何使用互聯網社交平臺的用戶們,在流量的產生過程中,這些用戶們在互聯網社交平臺消耗個人的時間及精力進行知識性的文化創造性勞動,增加數據交換的互動量,進而促使數據流量的擴大。而勞動對象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則更加豐富,可以利用互聯網、計算機、智能手機等在不違法、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對任何事物及現象進行文化創作性勞動。
其次,流量經濟中的具體勞動生產數字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推動流量的擴大。與傳統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劃分不同,流量經濟中的勞動具有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共存的特點。一方面,因為互聯網平臺使用方式的高度普及以及許多數字信息商品又具有可復制、可分享的特點,網絡上會產生出簡單、開放、大規模的數字信息商品。另一方面,數據信息商品中又存在相當一部分具備很多專業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內容,在物質生活豐富的狀況下人們對高質量、高水平的內容需求也越來越高,這類數字信息商品的生產則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的勞動力或勞動團隊才能完成,因此又表現為復雜勞動。
最后,流量經濟仍然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無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總是對人類勞動時間的消耗,在流量經濟中也是這樣,在用戶發布或接收信息時產生的數據點,進而形成的流量,都是對用戶勞動時間的占有,都凝結著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無論市場如何追求流量的最大化,流量經濟中數據信息產品的形式如何變化發展,它都是滿足人們一定量需求被具體勞動生產出來的使用價值,同時更是抽象勞動生產出來價值,流量經濟產生與發展都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
首先,流量經濟中數字信息商品的價格不再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為基礎。流量產生的過程實際上是消費者在進行信息消費時不自覺地進行額外的信息生產的過程,用戶用于消費的剩余時間被進行了一定程度無形的剝削,用戶在這種不自覺的狀態下不自覺的接受了這種剝削,讓流量多媒體平臺、數字信息商品生產者榨取的價值遠大于由生產此數字信息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
其次,流量經濟中價值規律很難發揮作用。在流量經濟的背景之下,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數字信息商品的生產者會盡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去制造話題,內容甚至走向近乎零成本的造謠、抄襲、低俗的方向,同時卻又還能在網絡市場攫取極大的利益,完全是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的。此外,流量經濟流動、開放、可互動、大規模的特點就決定了流量經濟中的數字信息商品不可能形成一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循環,這類商品出現在流量市場與從流量市場中消亡幾乎都是一次性的。
最后,價值規律難以發揮作用不意味著要去否定流量經濟。流量經濟是科學信息技術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的產物,從前面對流量經濟帶來的影響分析也可以看出流量經濟給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少積極的影響,其中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也沒有超出網絡媒體市場的范圍之內。流量經濟是一個新產生的經濟模式,在價值規律無法很有效的調控的條件下,要做的不是一味否定“流量”,如何正確引導信息互動輿論的導向,讓流量中不止有“量”并且有“質”,才是正真需要考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