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夢丹 殷遇騫 汪云
(天門職業學院 湖北 天門 4317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項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逐步加快。產教融合作為國家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合為一體的辦學模式,是培養適應市場職業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趨勢所在。我國對產教融合予以更多重視,且制定了職業院校和社會企業的合作教學模式。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中,社會企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將社會資源和職業院校的教學資源相互結合,保證職業院校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但是長期以來學校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出現斷層,導致無法進行深度融合,本文分析了阻礙校企合作的瓶頸,以期構建一個與時代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校企合作模式,做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產教融合的實現需要政府和社會企業、職業院校之間的相互合作,確保我國建設和國家利益發展、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以及院校的利益建設等。為了保證各方需求和利益的結合,維護多方面的利益關系,需要我國和政府在產教融合下制定具備權威性的保障機制。新時期社會發展下,為了符合社會轉型,職業院校需要加強教育,對教育方式有效調整,保證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先進人才。在我國現代社會發展下,軍事、經濟和科技競爭也十分激烈,社會上需要高質量人才。近年來,一些院校的教育工作逐漸改革,人才培養度更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尤其是學生的專業技術、個人素質都比較高,也就是說,在產教融合下構建校企合作辦學機制,能為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條件。我國的教育體制逐漸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和企業相互結合的必要趨勢,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也開始給產品、給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使我國企業也開始加大力度進行產品的研發與創新。所以,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上獲得有利地位,就要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要得到創新,需要將社會企業需求作為技能教學提升的關鍵,按照社會企業的發展情況對學生專業技能培訓,保證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獲得優勢。產教融合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以及職業院校的多方面支持和配合,不僅能維護企業經濟發展、職業院校的自身利益,對當地政府也具有重要意義。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能保證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結構優化,滿足企業內的崗位需求,也能為當地群體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很大程度上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質量也會提升,畢業學生在就業方面發揮很大優勢,有利于當地經濟水平的提升。
校企合作的方式具備多樣化,能按照企業的建設規模和產業類型予以靈活改變,也能結合企業和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校企合作方案。但是,實際上受到職業院校教育功能限制,實現校企合作的對象僅僅是畢業生實習、崗位招聘,實現的校企合作教育方案的執行深度和力度不夠,導致校企合作形式化,面對較大的局限性,其內容單一。
職業院校在我國的發展時間短,且辦學規模小,種類限制明顯,教師的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也比較低,職業院校內的教學結構和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學設施、實訓以及課堂設備陳舊等。雖然政府對校企合作非常重視,開始加強對職業院校的擴招,但是,職業院校的教育和管理滯后,師資力量薄弱,還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辦學措施缺乏靈活性,且職業院校內的管理方式和教學方式也未得到企業的認可,在真正意義上都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層次開展。
目前,很多的校企合作都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崗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較少的企業和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實訓場地、專業指導等方面提供合作機會,這部分的企業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在校企合作中獲得的利益多于投入的人力和財力,但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對校企合作能夠帶來的利益需求不大。所以,企業缺少合作的利益因素,在校企合作還無法做到人力和財力的深層次發展。
雖然我國出臺了相關的職業教育法規,但校企合作中還缺少針對性的政策文件,且校企合作實際執行期間,未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未出臺有關于校企合作投入的費用標準等,無法給校企合作實施提供強大保障,權責劃分比較困難,使校企合作滯后,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
很多地區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教育體系和管理制度,雖然各項制度都有特色,但是都需要政府的積極鼓勵,實現多方面辦學,保證投資的多元化,確保職業院校管理主體多元化。政府為職業院校撥款、津貼、補助等,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給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上存在嚴重的供求關系失衡現象,存在企業無法招到合適人才,畢業學生無法順利找到工作的現象。而產教融合下實現校企合作,能將傳統以職業院校為主導方式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按照企業和崗位技能需求進行人才培養,這樣不僅能使企業的人力資源隊伍素質逐漸提升,也能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在具體實施期間,需要制定校企合作的法規文件、加強對企業資源的利用、增加“訂單式”教學以及開展在職人員的培訓等方面實施。
制定校企合作法規文件能為企業和職業院校提供保障,不僅需要我國按照職業院校的教育法律制定相關的校企合作法規,政府在期間還需要發揮指導作用,逐漸增強校企合作積極性,能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發展需求制定完善的稅收保障制度、鼓勵政策等,予以校企合作辦學職責的劃分,維護主體利益,避免在合作中發生權責劃分不明確等問題,影響合作的深度。如:分析技術人才的配置方面、教學設施等,政府在其中發揮一定的監督和協調作用。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其重點是為了提升校企合作的質量。期間,可以設立行業協會,能按照職業院校開設的專業提供對口的專業協會,確保職業院校中的專業能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在實際合作中,能為辦學提供強大支持,實現資源共享,也能開展校內專業教學,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等,以保證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校企合作實際執行期間,需要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人才要求,增加“訂單式”人才培養教學方式,能根據企業需求制定教學計劃,保證企業參與到職業院校招生中,且和院校之間相互教學和管理,以形成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促使實訓工作的針對性開展。企業人員可以參與到教學和企業文化中,致力于為企業培養更專業的人才,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逐漸增加,在提升校企合作質量的同時,也能有效解決企業的人才問題,維護雙方的根本利益。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社會企業中的產品也不斷更新,企業內的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尤其是在校企合作中,職業院校能為企業提供在職人員培訓場所和人員,保證在職人員專業素養的增強,為企業在職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企業人才儲備。職業院校除了提供校企合作相關的培訓,也能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學生專業展開培訓。例如:機械企業可以引進管理類的師資參與企業管理培訓中,保證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
產教融合背景下實現政府、企業以及職業院校資源的整合利用,能促使職業院校的資源最大化使用,也能改變傳統的職業院校教學模式。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發揮辦學主導作用,能為校企合作提供重要的監督和引導,確保合作辦學深度的增強,也能為現代社會和企業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