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生 李潔璐 王美琦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近幾年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加大,我們發現專業學位研究生所占的比例也在隨之不斷增加。總體上來看,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110.7萬人左右,其中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超過60%。不同于偏向理論知識培養的傳統學術學位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更加偏向于實踐性,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由去年的“芯片戰”“實體清單”禁令,我國在許多高新行業產業中面臨的 “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社會需要大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解決這些問題,故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對于導師制進行繼承和創新,創立了“雙導師制”,[1]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于1999年發布了《關于制定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首次引入“校內導師+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合作模式,截至目前,“雙導師制”使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素質提高顯著、政產學研融合成效卓著、學術界和實踐界呼聲高漲,一大批高校建設了學術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導師隊伍融于專業碩士聯合培養基地中。[2]
佟春玉[3]等人對獸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索校內“雙師型”導師隊伍建設與校企間“雙師型”隊伍建設融合形成的獸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雙師制”教學模式。陳怡琴[4]指出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制約因素就是雙導師作用有限。辛均庚[5]以貴州省H高校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為例,分析了“雙導師制”培養的困境和原因,并從認識上、制度上和功能上提出解決路徑。楊晶巍[6]等人對化工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雙導師制”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建立三方交流平臺和多級反饋機制,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的實施策略。張洋洋[7]對河南省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張軍[8]等人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研究了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度,發現貴州省“雙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石衛林[9]等人基于代理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采取質性研究方法,對S大學雙導師及學生進行訪談并分析,結果表明雙導師制度實施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組織內部的激勵不相容、組織間的資源沖突與缺失,并據此提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相應建議。張芳玲[10]通過對1993-2017年CNKI庫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研究的發文量總體趨勢圖表的分析,發現學者們對該問題關注度不斷增加。從研究現狀可以看出,學者們大多研究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在“雙導師制”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的探索過程中,還沒有找到一套系統且標準的方法,本文將切克蘭德方法論用于探索“雙導師制”問題解決途徑的探索過程,為形成一套健全的“雙導師制”提供新的思路。
從學者們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雙導師制”研究現狀可見,在國家大環境的驅動下,絕大多數高校都已經實施了“雙導師制”,并且使得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然而,由于“雙導師制”還處于探索完善階段,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化體系,所以仍存在許多問題,綜合來看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政府政策未落到實處。盡管從20世紀末“雙導師制”已經開始嘗試融入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各大高校現在也已經接受并且實施該制度,但企業方面還沒有相應的政策傾斜。由于不同地區的企業類型分布情況不同,企業的水平也參差不齊,除北京、上海等新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很難做到相近水平的企業與高校在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方面完全契合。
第二,高校存在有名無實現象。目前仍存在部分高校只是在名義上對每位專業學位研究生配備兩名導師,但研究生與企業導師溝通不多的現象。校內導師資源往往比較充足,而企業導師資源比較匱乏,容易出現每位企業導師帶多名甚至十數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現象,分配到每位研究生來自企業導師的指導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也是高校和企業沒有完善地體系管理校內外導師隊伍,使得“雙導師制”存在名存實亡現象。
第三,校內外導師存在指導不協調的現象。由于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處于同一領域側重點不同的兩個方面,唯一比較契合的點就是相同的專業知識,然而校內導師偏向理論研究,企業導師偏向實踐應用,且兩者往往沒有很好地溝通和交流。校內導師不能認識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仍然按照傳統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式過分關注于研究生的理論學習;企業導師大部分精力還是用于企業方面,可能忽略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容易以創造企業利潤為核心,給研究生分配一些非專業的實踐活動。
第四,研究生本身持懷疑態度。由于兩個導師對學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要求不同,在分別布置任務時,可能會出現時間或內容沖突的情況,這會造成研究生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對“雙導師制”是否能真正配合起來提高自己應用型能力產生懷疑。
切克蘭德方法論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前期由英國的P·切克蘭德教授提出一種比較系統且具有代表性的軟系統工程方法論,它的核心是“比較”,通過比較與探尋,得出使決策者“滿意化”的結果,而不是盲目追求“最優化”結果,強調“學習”的過程,[11]這與探索“雙導師制”循序漸進的思想不謀而合,此方法的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切克蘭德方法論實現步驟
根據方法步驟,建立基于切克蘭德方法論的“雙導師”制度過程如下:
通過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研究現狀分析,發現存在政府政策未落到實處、高校存在有名無實的現象、校內外導師存在不協調指導現象、研究生本身對“雙導師制”持懷疑態度等問題。
從發現的問題中找出影響問題出現的關鍵因素為政府、高校、企業、研究生自身,通過政府嚴格將政策落實到高校和企業兩個平臺,高校不僅要看得到大企業還要考慮中小型企業中具有實踐指導能力的導師,校內外導師通過交流會等方式進行自主合理搭配,增加研究生對于“雙導師制”的期望值等方式作為基本觀點。
通過根底定義可以抽象出對問題的描述結果,并建立概念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四個關鍵因素之間關系的概念模型
四個關鍵因素之間的關系分別如下:
首先是政府,政府在“雙導師制”中起總抓手的作用。政府可通過政策約束或鼓勵高校和企業落實“雙導師制”的實施。對于高校,將實施比較成功的高校作為例子展示給其他高校學習,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給予實施得不好的高校一定的壓力,要求向實施較好的高校學習并定時監督檢查,以促進“雙導師制”在高校中的落實;對于企業,不要只著眼于大型企業,也要促進中小型企業與高校合作實現共贏,給予重視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企業以實質性的獎勵,對不重視研究生教育,將分配給企業的研究生當作免費勞動力,而不是以提高研究生能力為目標的企業,予以經濟上的懲罰。
其次是高校,高校為研究生提供校內導師,對于高校而言,師資比較充足,容易實現,較難的是建設能與企業導師實現有效溝通的校內導師隊伍,可通過高校和企業之間舉行雙向交流會來解決這個難題。雙向交流會為校內和企業導師雙方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得雙方導師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搭檔。
之后是企業,企業為研究生提供校外導師,對于企業而言,師資力量往往比較匱乏,可通過一系列選拔找出具有較高專業實踐能力并且還要具備一定教學能力的人才,使其組成企業導師隊伍,之后去參加雙向交流會,與高校導師進行交流互選。
最后是研究生,研究生是本模型中最重要的因素,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合作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各方面能力。高校配備的校內導師負責研究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企業配備的校外導師負責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故研究生對于校內外導師的感受至關重要。通過每年多次研究生給高校和企業反饋自己對于校內外導師以及他們配合度的評價打分,高校和企業對校內外導師提出合理的要求與建議,從而提升兩個導師與研究生的契合度,找出配合度最高的導師組合與培養模式。
通過上述概念模型,可以看出有三個“比較”會起到作用:第一個是政府的不同政策之間的比較,通過政府發布政策的效果不斷完善和更新政策,對于當前政策吸收其優勢并彌補其不足,以探尋新的政策用以約束或鼓勵高校和企業;第二個是高校和企業之間的不同導師之間合作效果的比較,通過不同的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每年的雙向交流會選定合作,使得校內外導師通過比較也能找出最佳搭檔,從而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能力培養;第三個比較主體是研究生本身,通過不同的研究生對所分配的校內和校外兩個導師的專業能力分別評價打分以及兩個導師配合度對研究生能力培養的情況評價打分,通過每輪打分,探尋研究生“最滿意”的導師搭檔。
經過多輪的比較與探尋后,綜合三個比較,選擇出目前為止最能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政策、校內外導師以及導師組合。注意選擇也要根據不同的評估反饋進行及時的調整。
對于每一個步驟,都要設計一個多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不論是政府的新政策制定、校內外導師搭檔的選擇,還是研究生對于校內外導師的評價反饋,都要設計一套完整的方案,形成一套標準的評價體系,給予起積極作用的人或單位以一定的獎勵,使得各方都樂意為用心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能力竭盡全力。
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對方案進行評估并反饋,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或出現新的情況,比如新政策地頒布、高校合作企業的變更等,要及時認識到有關問題的新信息,及時修改根底定義和概念模型等,重新通過比較及探尋選擇設計出當前能盡量使各方都滿意的可操作性的方案。之后循環往復,不停對新方案進行評估并反饋,以使方案能夠與時俱進。
通過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研究現狀的分析,發現將切克蘭德方法論的步驟用于“雙導師制”的研究是非常適用的,這給完善雙導師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這個方法可以快速并全面的逐步解決雙導師制度目前存在的政府政策未落到實處、高校存在有名無實的現象、校內外導師存在不協調指導現象、研究生本身對“雙導師制”持懷疑態度等問題,有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理論和實踐能力方面實現雙提高。
總之,我國應不斷更新完善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形成標準體系的相關政策,監督有關部門將政策落到實處,給予具有完善體系的高校和企業以及個人一定的獎勵和支持,使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通過“雙導師制”切實成為具有高水平應用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