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妙妙,夏曉爽,王林,李新,3△
近年來研究發現,季節變化與急性腦梗死發病具有一定相關性,冬季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高于夏季[1-2]。高血糖可引起氧化應激損傷,加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是腦梗死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血糖水平也存在季節性波動[3]。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討季節與氣溫變化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規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行靜脈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檢測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 2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于發病7 d內入院,急性腦梗死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或MRI 證實。糖尿病診斷符合《2020 年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診斷標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即定義為糖尿病:(1)FPG≥7.0 mmol/L。(2)HbA1c≥6.5%。(3)既往確診糖尿病。(4)正在使用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治療。所有入選患者均長期在天津市居住。
1.2 分組方法 天津市地處中緯度地區渤海灣頂部,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根據本地區氣候情況采用氣象劃分法,以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 月為冬季。所有患者按發病季節分為春季組(325 例)、夏季組(228例)、秋季組(305例)、冬季組(402例)。
1.3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納入本研究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既往病史、吸煙史、飲酒史、體力活動、基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血壓及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肌酐(Scr)和尿酸(UA)等血液學檢查結果,比較上述變量在4組間的差異。同期氣象資料由天津市氣象局提供,包括2016年1月—2020年12月間每日平均氣溫、每日最低氣溫及每日最高氣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分類變量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的連續性變量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LSD-t法;非正態分布的連續性變量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組間多重比較時檢驗水準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春、秋、冬季血壓水平均高于夏季,冬、春季BMI 水平高于夏季,冬季基線NIHSS 評分高于夏季(均P<0.05)。不同組間的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吸煙、飲酒、體力活動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easons表1 不同季節發病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 季節變化對患者血液代謝指標的影響 對于有糖尿病患者,其冬季FPG 水平高于夏、秋季,冬季TC 水平高于其他三季,夏季UA 水平高于冬、春季(P<0.05)。當HbA1c≥7%時,HbA1c 春季水平高于其他季節(P<0.05);當HbA1c<7%時,即合并糖尿病但經藥物治療血糖控制達標患者,未見HbA1c 明顯季節性波動。TG、HDL-C、LDL-C、Scr 及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FPG、HbA1c水平均未見季節性差異。見表2。
2.3 氣溫變化與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相關性 FPG水平隨氣溫降低而升高,在1月達到高峰,中位數為8.56(7.09,11.05)mmol/L,7月達到低谷,中位數為7.64(5.87,10.02)mmol/L。見圖1。氣溫對HbA1c 的影響可能存在滯后效應。由于即時HbA1c 水平代表既往2—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將月均氣溫滯后2 個月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同樣隨氣溫降低而升高,在2月達到高峰,中位數為9.35%(7.63%,10.33%),8 月達到低谷,中位數為7.50%(7.30%,9.10%)。見圖2。將氣溫與血糖水平進行Spearman 秩相關檢驗,發現FPG 與月均每日平均氣溫、月均每日最低氣溫、月均每日最高氣溫均呈顯著負相關(rs分別為-0.690、-0.637、-0.764,均P<0.05);HbA1c與滯后2個月的月均每日平均氣溫、月均每日最低氣溫、月均每日最高氣溫也呈顯著負相關(rs分別為-0.729、-0.750、-0.743,均P<0.05)。

Fig.1 The trend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levels and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months圖1 不同月份空腹血糖水平與氣溫變化趨勢

Fig.2 Changes of glycated hemoglobin A1c levels in different months and temperature with a two-month lag圖2 不同月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滯后2個月氣溫變化趨勢
不同的血糖指標對于臨床的指導意義不盡相同,FPG水平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可在急性腦梗死發生后的病情監測中起到積極作用;HbA1c則是血糖控制與監測的指標,在急性腦梗死并發癥的預測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已有諸多研究證實FPG水平具有季節性變化周期,其中冬季血糖水平高于夏季,且血糖水平與月氣溫呈負相關[6-7]。隨著近些年研究的深入,有學者發現HbA1c 同樣呈現季節性變化規律。來自美國[8]、葡萄牙[9]、韓國[10]、日本[11]等多個國家的研究均證實HbA1c 水平在1—3 月出現高峰,在8—10 月出現低谷。Higgins 等[12]進一步對北半球、南半球及赤道國家(新加坡)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南北半球HbA1c 水平均具有顯著的季節性波動,即在寒冷的月份較高,在溫暖的月份較低;而新加坡四季溫差小,全年HbA1c水平亦無明顯變化。然而,當前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季節性變化的研究仍較少。本文分析了研究期間季節對FPG及HbA1c 水平的影響,研究對象所在地天津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冬夏溫差較大,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季節變化可以引起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波動,但在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未見此現象。FPG水平冬春季高于夏季,HbA1c則表現為春季最高,因其能代表既往2~3 個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和慢性高血糖狀態,提示冬季整體血糖水平仍高于其他季節。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季節更替引起氣溫變化與血糖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氣溫變化趨勢與血糖水平變化相反,出現這種季節性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寒冷季節低溫天氣對交感神經的持續刺激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輸出增加,同時冬季食欲增加且體力活動減少。此外,研究表明冬季糖尿病患者棕色脂肪組織代謝活動受抑[13],攝取和利用葡萄糖產熱功能降低[14]。夏季食欲降低,同時以散發熱量為主的能量消耗較大,新陳代謝旺盛,從而機體血糖水平降低。研究發現,血糖水平在夏季出現高峰,可能與各個地區不同氣候條件、飲食特點、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15]。
本研究證實了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波動具有一定季節規律,提示糖尿病患者尤其應在冬季加強血糖的自我管理,通過適當調整藥物、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極端天氣減少外出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季節性氣溫變化對血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