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儀,李小仁,曾麗容
中山市博愛醫院產科門診,廣東 中山 528400
母嬰分離是指新生兒由于各種高危因素,立即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進行觀察和治療,與產婦分離,就意味著母乳喂養的中斷,其中早產兒占比較高。母嬰分離使得產婦乳房刺激減少,泌乳II期啟動延遲,最終導致產婦泌乳量不足,母乳喂養失?。?]。母乳中含有大量營養成分和免疫因子,母乳喂養的失敗不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使其遠遠落后于同齡人群[2]。因此,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來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乳房按摩是一種無創的護理措施,可刺激乳房分泌乳汁。中醫認為乳汁是水谷精微的產物,泌乳量不足是由于產婦氣血不足引起的,穴位刺激可疏通經絡、調節氣血[3]?;诖搜芯勘尘?,中山市博愛醫院對母嬰分離早產兒初產婦應用按摩聯合穴位刺激,分析按摩聯合穴位刺激對母嬰分離早產兒初產婦乳汁分泌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中山市博愛醫院收治的82例母嬰分離早產兒初產婦的臨床資料,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對照組(n=40)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n=42)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按摩聯合穴位刺激。納入標準:孕周34~37 周,母嬰分離的初產婦,能配合完成研究、溝通良好的產婦。排除標準:存在母乳喂養禁忌證,依從性不佳的產婦。觀察組年齡29~40 歲,平均年齡(34.25±5.13) 歲,孕周35~37 周,平均(35.32±0.84)周,順產20 例,剖宮產22 例。對照組年齡29~40 歲,平均年齡(34.65±4.93)歲,孕周35~37 周,平均(35.47±0.61)周,順產20例,剖宮產2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兩組產婦的護理干預均從回到產科病房后立即開始,維持至產后第7 d。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產后護理,觀察組產婦給予按摩聯合穴位刺激,具體內容如下。
1.2.1 常規產后護理 (1)保持乳房的清潔:應每天采用溫毛巾擦拭乳頭,注意力道輕柔,此外如果乳頭周圍存在垢痂,可采用刺激性弱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晰,避免乳頭皮膚破損。(2)給予信息支持:為產婦講解嬰兒早產的原因,每日告知產婦新生兒的治療情況。(3)指導母乳喂養:向產婦宣講母乳喂養的好處,并指導正確進行母乳喂養。在進行母乳喂養時,產婦應采取側臥式、坐式或環抱式的體位,隨后托起乳房,逗引新生兒打開口腔,產婦隨后將乳頭塞入新生兒口腔。在喂養時,應注意將乳頭及大部分的乳暈一起塞入新生兒口腔,以防止乳頭的皸裂。母嬰分離的產婦無法早期進行母乳喂養,護士還應指導產婦如何擠奶,還可借助吸奶器等工具,將乳房徹底排空。(4)飲食指導:囑產婦不必急于減肥,注意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奶、豆類、胡蘿卜、蓮藕、花生、麥芽、葡萄、芝麻等,避免冰淇淋、可樂、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1.2.2 按摩產婦 回歸病房后,立即應用六步按摩法按摩乳房。護士減去指甲,清洗干凈雙手,設置好室內溫度(22~24 ℃),避免產婦著涼。囑產婦放松、平躺,除去衣物,并進行遮擋,保護產婦的隱私。先用溫熱的毛巾清潔乳房,然后進行乳房的按摩,按照抹油、抖動、梳抓、揉按、推拿和揉拉6 個步驟進行。(1)抹油:護士雙手抹上潤滑油,四指并攏置于乳房基底部,按照順勢針方向,360°按摩乳房。(2)抖動:雙手握住乳房基底部,以適宜的力度抖動整個乳房。(3)梳抓:護士五指呈爪狀,從乳房基底部開始,順著乳腺導管的方向,梳抓至乳頭。(4)揉按:護士一手四指并攏,一手抓住乳房,利用四指指腹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按摩乳房。(5)推拿:護士將手掌大小魚際肌緊貼在乳房上,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推拿。(6)揉拉:護士將拇指、食指和中指置于乳暈的根部,并向乳頭的方向輕輕拉扯和揉捏。每個動作重復20次,力道要由輕到重,以產婦感覺到舒適為宜。每次按摩時長為20 min,一側乳房按摩10 min,6次/d。
1.2.3 穴位刺激 在按摩結束后,立即開始穴位刺激,本研究主要選取乳根、膻中、合谷和少澤穴等4 個穴位進行??刹捎媚?、推、掐、按和拿等方式,以產婦感覺酸脹為準,所有操作結束后,用溫水清潔乳房。每次穴位刺激時長為4 min,一個穴位1 min,3次/d。
記錄產婦記錄泌乳Ⅱ期啟動時間、產后1~7 d 內的泌乳量和乳房脹痛程度;出院后隨訪30 d,登記純母乳喂養的人數。
1.3.1 泌乳Ⅱ期啟動時間 泌乳Ⅱ期啟動是產婦自覺乳房非常脹滿且開始大量泌乳。
1.3.2 乳房脹痛程度 采用數字疼痛評估量表進行評估,評分范圍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情況越嚴重。
采用SPS S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泌乳Ⅱ期啟動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30 d 純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泌乳Ⅱ期啟動時間、30d純母乳喂養情況
兩組產婦產后第1 d 泌乳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時間的增加,泌乳量有所增加,且觀察組產后第3 d、5 d、7 d的泌乳量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7 d內的泌乳量情況(±s) mL

表2 兩組產婦產后7 d內的泌乳量情況(±s) mL
a 表示與產后第1 d 相比較,P<0.05;b 表示與產后第3 d 相比較,P<0.05;c表示與產后第5 d相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0)t值P值第1 d 1.23±0.54 1.04±0.31 1.941 0.055第3 d 64.00±14.06a 57.96±13.24a 2.000 0.048第5 d 256.24±31.36ab 243.21±25.21ab 2.067 0.041第7 d 543.14±53.25abc 511.24±51.24abc 2.329 0.022
兩組產婦產后第1 d 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產后第3 d VAS 評分有所增加,在產后第5 d VAS 評分下降,且觀察組產后第3 d、5 d、7 d 的VAS 評分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后7 d的乳房脹痛程度情況(±s) 分

表3 兩組產婦產后7 d的乳房脹痛程度情況(±s) 分
a 表示與產后第1 d 相比較,P<0.05;b 表示與產后第3 d 相比較,P<0.05;c表示與產后第5 d相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0)t值P值第1 d 0.45±0.10 0.44±0.09 0.475 0.636第3 d 2.16±0.49a 2.44±0.43 2.744 0.007第5 d 1.70±0.56ab 2.01±0.54ab 2.549 0.012第7 d 1.30±0.45abc 1.56±0.52abc 2.424 0.017
目前我國產婦6 個月母乳喂養率仍不足30%,產后少乳、無乳已經成為一個常見的產科問題,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4]。產后疲勞、精神過度緊張等使得產婦的神經分泌功能發生紊亂,再加上早產兒轉入重癥監護室,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初產婦經驗不足等原因均使得產婦體內催乳素和縮宮素分泌量大大減少,產后少乳、無乳,最終導致母乳喂養失?。?-6]。因此,及早采取有效的催乳護理措施對提高母嬰分離早產兒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泌乳Ⅱ期啟動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表明按摩聯合穴位刺激可有效促進母嬰分離初產婦的早期泌乳,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7-8]。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可給予乳頭刺激,引起母體一系列信號傳導,從而完成哺乳行為。但這一生理作用并不適合母嬰分離早產兒初產婦,由于乳頭刺激的減少,泌乳Ⅱ期啟動延遲,產婦不僅推遲泌乳,且泌乳量較正常產婦少。由于缺少嬰兒的吸吮,乳房不能及時排空,乳汁堆積在乳腺細胞,乳腺組織充血、水腫,導致乳房脹痛[9]。為了改善母嬰分離早產兒初產婦的種種泌乳問題,本研究使用六步按摩法,每天以固定時間和頻率按摩乳房,在疏通乳腺管的同時模擬嬰兒吸吮行為,加強對乳頭、乳管腺的刺激,不僅可以緩解產后疲勞,促進乳房的血液循環,緩解乳房脹痛。更重要的是其可模擬嬰兒吸吮行為,及早啟動泌乳Ⅱ期,增加泌乳量[10-12]。因此觀察組泌乳量高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中醫學認為,乳汁靠脾胃、氣血化生而成,產婦產后機體氣血不足,乳汁無法充足分泌,也會影響其母嬰喂養順利進行[13]。膻中位于人體胸部的正中線上,屬任脈,為“氣海”,可理氣通絡、活血;乳根位于乳房根部凹陷處,屬足胃經經脈,可將由胃部上行而來的氣血營養乳房組織,提供乳汁合成的原料;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的中心點,屬手陽明大腸經,可通經活絡,改善乳房血液循環;少澤位于尾指末節尺側,屬太陽小腸經,可將脾上行而來的氣血輸送至乳房,補充氣血,促進乳汁的分泌[14-17]。乳汁量的增加和乳房脹痛的緩解,有助于提高初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從而提高30 d純母乳喂養率。
綜上所述,按摩聯合穴位刺激可加速泌乳的進程,增大乳汁分泌量,緩解乳房脹痛,提高30 d 純母乳喂養率。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樣本量太小、未對產婦進行長期隨訪等,未來將考慮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探討本研究結果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