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王衍森
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膀胱腫瘤為常見且嚴重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相關研究顯示,膀胱腫瘤位于全身惡性腫瘤第7 位,且呈逐年遞增趨勢,單純使用手術切除腫瘤,復發率高達60%[1]。伴隨復發率升高,腫瘤惡性程度亦隨之升高,最終可發生腫瘤轉移情況,因此,采取切實、可行措施進行早期診斷及術前分期,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2]。超聲具有無痛、重復性高的診斷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中,但使用三維超聲斷層成像(TUI)診斷膀胱腫瘤T 分期符合率研究較少,為豐富臨床選擇,本研究探討TUI 檢查在膀胱腫瘤患者T 分期診斷符合率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87 例膀胱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 例,女38 例,年齡34~75 歲,平均年齡(55.34±9.68)歲。腫瘤類型:膀胱移形細胞癌56例,腺癌17例,鱗狀上皮細胞癌14例。病理T分期:T1 43例,T2 24例,T3 16例,T4 4例,伴尿痛、尿頻、尿急43例,膀胱腫瘤術后復發18例。
(1)納入標準:經B 型超聲波檢查、膀胱鏡檢查、膀胱造影檢查確診為膀胱腫瘤。均存在無痛性間歇發作肉眼血尿癥狀,均開展手術治療,接受病理診斷,簽署知情同
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臟器嚴重功能性疾病,精神疾病,認知或溝通能力障礙,依從性較差。
所有患者均行二維超聲、TUI檢查。于檢查前叮囑患者引用適量溫水,充盈膀胱,使用Voluson E8型多功能超聲顯像儀(美國GE 公司),三維探頭頻率設置參數5.0~9.0 MHz,容積探頭頻率維持在3.5~6.0 MHz,按照二維超聲、TUI順序進行檢查。
1.3.1 檢測方法 先使用二維超聲進行檢查,于膀胱區使用探頭開展斜向、縱向、橫向掃查,并對膀胱壁是否存在局限性增厚,有無突入膀胱腔病變進行細致檢查,另外,仔細觀察病變具體位置、數量、大小、基底部寬度及內部回聲情況,對膀胱壁是否存在浸潤及腫瘤內部血流情況、盆腔是否存在大淋巴結、膀胱壁結構層次是否連續完整,給予侵入深度進行觀察,后啟動TUI 裝置,調整取樣框大小,分別對空間形態、腫瘤位置、腫瘤血供、基底部浸潤深度開展聲像圖分期,并根據患者既往病史、臨床特征,做出診斷。選取醫院兩名經驗豐富的超聲科醫師,采用雙盲法閱片,意見不統一時,共同商討得出最終結論。
1.3.2 聲像圖分期 T1期:腫瘤均位于黏膜處,腫瘤帶蒂基底窄小,腫瘤后膀胱壁光滑連續性好。T2期:腫瘤處于黏膜外,對淺肌層造成侵犯,腫瘤后膀胱壁不清晰,瘤體基底部較大。T3期:腫瘤對深肌層造成侵犯,但并未突破漿膜層,膀胱壁變形,腫瘤基底寬,壁厚,回聲不清晰。T4期:腫瘤已突破膀胱漿膜層,且固定于盆腔或存在周圍臟器轉移,膀胱壁回聲終端,膀胱不對稱,盆腔異常回聲及浸潤改變。
(1)病理結果。(2)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對比二維超聲、TUI檢查診斷T分期符合率。(3)TUI表現。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7例患者中存在多發性膀胱腫瘤14例(腫瘤數≥3個),共127 個瘤體,術后復發8 例,因輸尿管管口被腫瘤侵犯導致的腎積水2 例。分布最多區域為膀胱三角區,共63個,占比49.61%,其次為左側壁,共43 個,占比33.86%,之后為右側壁,共13 個,占比10.24%,剩余瘤體分布于膀胱前壁與三角后區,共8個,占比6.30%。
TUI 檢查T 分期診斷符合率為94.25%,較二維超聲的83.91%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6,P<0.05),見表1。

表1 二維超聲、TUI檢查診斷T分期符合率 例(%)
TUI 可把膀胱腫瘤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內部結構清晰顯示出來,并能清晰顯示腫瘤內部出血、基底浸潤、壞死情況及腫瘤與輸尿管位置。
腫瘤可刺激膀胱壁與膀胱黏膜,嚴重可引發感染,造成尿痛、尿急、尿頻等癥狀。此外,腫瘤至晚期時瘤體增大,可直接觸摸到浸潤性腫塊,或出現浮腫、貧血等癥狀,膀胱腫瘤進展與腫瘤大小、數目、T 分期與分級密切相關[3-4]。因此,術前對膀胱腫瘤侵犯膀胱壁實際深度給予相應T 分期,對協助制定手術方案、給予合適治療、判斷患者預后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診斷膀胱腫瘤最常見有效的方法為膀胱鏡與超聲檢查,其中膀胱鏡作為診斷膀胱腫瘤的“金標準”,可直接進行活檢,觀察病灶形態、大小及發生部位,作出病例診斷,其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因膀胱鏡檢查屬有創侵入性檢查手段,可造成感染、尿路損傷等并發癥,影響檢查結果,且膀胱鏡不能對膀胱癌侵犯膀胱壁層次及膀胱壁外組織臟器受侵犯程度作出判斷,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5]。二維超聲操作簡便,不受膀胱炎、尿道狹窄等因素影響,在檢查過程中不會造成痛苦,可作為診斷膀胱腫瘤首選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二維超聲診斷膀胱腫瘤符合率為83.91%,主要原因在于,二維超聲檢出率不僅與腫瘤體積密切相關,與腫瘤部位亦密切相關,二維超聲在實際應用診斷中僅能顯示出臟器與病變斷面之間實際情況,但難以呈現膀胱頸部、頂部或直徑<0.5 cm 的腫瘤,造成漏診情況出現,因此影響診斷T 分期符合率[6]。TUI 技術主要經過采集—重建—顯示—測定4 步驟完成掃描,可獲取更加詳細、準確、全面、深入的腫瘤信息。本研究結果顯示,TUI 符合率較二維超聲高,主要因TUI 通過成像操作將病變表面特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對膀胱腫瘤各個細節進行直觀觀察,可直接顯示與膀胱壁之間連接關系,明確腫瘤浸潤程度,防止出現微小病變遺漏,可為臨床準確診斷、鑒別此病,更好開展術前T 分期,提供切實依據與保障[7]。此外,TUI 技術T 分期診斷符合率較高,相較于二維超聲,可為臨床提供更多信息,彌補了二維超聲的不足,TUI 不僅可發現二維超聲遺漏微小病變,且能更準確判斷腫瘤T 分期,為膀胱腫瘤患者及時診療提供重要依據。TUI 操作簡便、無創、重復性高等特點,便于患者檢查時無需長時間屏氣,對大量血尿、膀胱炎癥、尿道狹窄存在膀胱鏡檢查禁忌證患者,仍可順利進行檢查,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可有效減少患者經濟負擔[8-22]。
綜上所述,TUI 診斷膀胱腫瘤T 分期符合率較高,將TUI 應用至術前檢查中,可為臨床提供科學診斷依據,對患者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