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虎 | 陜西省西安中學

近年來,學校通過對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進一步厘清概念,明確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的目的和意義,提出精微改革,持續推進的改進思路。在結合國內外科學的理論基礎上,學校提出課程目標,完善課程實施隊伍體系,搭建課程結構框架,制定課程實施三個階段任務,促使學生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決策風格,并能夠根據自己的風格做出決策,進而形成初步的職業興趣,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學習觀與人生觀,根據個人特點,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方法,掌握求職的一般方法。
學校建立課程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學和德育副校長擔任副組長,其他中層領導、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擔任組員,定期研究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事項,在學校管理層面達成共識,凝聚合力,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和推進構建良好的政策和管理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代表性廣泛、教育思想新、教學水平高、執行力強的學生生涯規范指導團隊,形成全員育人的格局和氛圍,建立健全全員導師制,將所有教師納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中來,通過教學工作會議、全體教職工大會、黨員大會等群體性會議和教研組會、備課組會等小范圍會議等形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國家課程基礎上,建立包含測評、報告、課程、體驗、實踐、指導等方面的校本課程,形成完整的課程群,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實現好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首次提出要培養我國的高中生初步具有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學校通過課堂教學、校本課程、實踐活動、多元評價等多年課程改革對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制定了高中三年的課程實施方案。
高一階段:生涯教育。高一階段是高中學段的起始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生涯教育,側重自我認知和生涯設計,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課堂活動,以精準清晰的自我評估和切實可行的生涯規劃為課程主要內容。通過學生完成自我評測量表、教師組織學生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其性格、興趣、特長、理想,幫助學生確立奮斗目標,共8課時。包括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概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個人生涯規劃分享等課程。
高二階段:生涯體驗。高二階段是高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以年級為單位分組組織實踐活動,以真實生動的生涯體驗和豐富多樣的生涯探索活動為課程主要內容。根據學校實際區位,通過參觀、體驗、勞動、研學、志愿服務、拓展活動等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共6課時。
參觀類活動,結合學校區位,按照就近、安全原則,參觀穆堂香研學工廠、第四污水處理廠、長安大學渭水校區、東晉桃園小區、招商局物流集團等;體驗類活動,結合學校區位,組織學校體驗農事活動、食品制作、工業生產、物流服務等職業;勞動類活動,根據學校實際,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清掃、食堂食品制作、生態園勞動活動、家庭食物烹飪等活動。
研學類活動,根據學校實際,聯合相關自然風景區、文化景點、科研院所、紅色紀念館等組織研學活動,如韓城、白鹿原民俗研學,渭河濕地公園實踐研學,長安大學參觀研學等;志愿服務類活動,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學生參與校園志愿活動、社區服務、學雷鋒活動、扶貧幫困、環境保護等志愿服務活動;拓展類活動,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學生參加軍訓、運動會、班級團建、戶外實踐等拓展類活動。
高三階段:生涯規劃。高三階段是高中最為重要的結果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側重大學宣講和升學輔導,通過專家指導,以年級為單位組織生涯課程,以專業宣講、經驗介紹、志愿填報等活動為課程主要內容。根據學校發展情況,通過高校進校園宣講、優秀校友經驗介紹、專業人士升學輔導等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共8課時。
組織學校優秀畢業生進行大學招生宣講,介紹就讀大學,分享高中和大學學習經驗,邀請優秀畢業生參加學校中招公益宣傳;舉辦升學輔導、志愿填報系列講座,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高考復習系列講座;對接陜西省西安中學,在高考成績公布當晚,組織全體家長赴西安中學參加西安中學教育聯合體舉辦的現場高考招生咨詢會,組織家長參加網上公益高考志愿填報講座,班主任接收學生和家長一對一高考志愿填報咨詢。
生涯規劃課程評價采用客觀性與教育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指課程評價的設計須考慮校本課程設計的目的和意義、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過程、課程實施的結果五個方面。教育性原則,指課程評價的設計既需要考慮教師教的過程、學生學的過程,也要考慮教與學的即時效果和對未來影響。
首先要通過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對生涯課程的相關看法及建議,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生涯規劃課程的設計;讓學生自主撰寫“生涯規劃書”。生涯規劃書中能夠直觀看出學生對自我、目標、職業、路徑的認知和規劃,通過這種表現形式,對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及意識進行判斷,進而評價生涯規劃課程的整體效果及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效果;設計課程觀察表、生涯檔案袋等內容。
以這種形式記錄學生在生涯規劃課堂中的表現,進而細化并明確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態度,并及時作出課程調整;組織校內及校外的生涯規劃比賽,讓學生通過比賽的形式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在比賽中鍛煉提升自己的生涯規劃能力。此外,還能通過比賽直觀地觀察了解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并根據其中發現的不足,及時在課程中做出調整。
高一年級:學生通過系統測驗、上課,在自我了解的基礎上能夠對自己進行初步規劃與生涯認知,包括自己的特長、價值觀、氣質、興趣、人格、能力,以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課程安排、學業要求等。
高二年級:學生通過社會及校內實踐、體驗等方式強化能力、了解社會、探索職業,包括行業認知、進行職業見習、大學專業了解、市場人才需求、個人規劃的調整完善、求職或升學面試技巧等。
高三年級:學生能夠基于自我和社會的全面認知進行理性分析、并系統思考個人生涯規劃與決策。此階段學生需生成未來幾年較為明確的生涯發展路徑,以及較為穩定的自我發展的意識形態。
成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學和德育副校長擔任副組長,其他中層領導、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擔任組員,定期研究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事項。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課時量納入教師工作量,給予同教師常態課課時量相當的課時費津貼待遇;將學生參與職業生涯規劃類大賽的得獎納入教師獎勵考核之中,給予教師一些精神和物質激勵;對于承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類社團指導教師的老師,在職稱評審中將其指導經歷等同于班主任工作經歷對待,并在評優評先中予以適當傾斜;對于考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類證書的教師給予報銷一定學費、成立獎勵基金等方式,激發老師們邁向專業化。
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先遣隊,為課程實施奠定堅實的師資保障。通過個人自主報名、教學系統推薦、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等程序,挑選優秀教師進入先遣隊,獲得優先外出培訓、參與合作交流、擔任課程導師等機會,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最終實現全員過關、全員育人。